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我库及周边粮库都出现了抗药性较强的虫种——锈赤扁谷盗。锈赤扁谷盗生存能力强,耐低温,如果防治不及时会大量繁殖,引起粮食局部发热、结露甚至霉变,造成粮食较大损失。以前我们采用常规熏蒸方法很难根治,有时一年熏蒸2—3次,来年春天很早又发现它的踪迹.给粮食保管工作带来很大的威胁。为此,我库在2007年对北3—4仓进行了锈赤扁谷盗的防治试验,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5.12”汶川特大地震,不仅给四川省林业系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给灾区林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破坏。全省共损毁林地493万亩,损失林木蓄积1958万m^3,林木种苗基地2.4万亩,林区专用公路l830km,水电通讯线路5807km。  相似文献   

3.
仓场新姿     
仓场村位于戬浜镇的西南。1983年时有1002人,耕地1002亩,村办工业仅有一个固定资产原值12.5万元的综合厂,当年工业利润5900元,职工分配人均520元。如今旧仓场变成了新模样,一个崭新的仓场正在崛起。 1985年,沪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为仓场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  相似文献   

4.
社仓之名出现于隋,但原为官方义仓的延伸,真正具备民间机构的性质,则从南宋始。但由于社仓之名早已存在。所以,有人认为南宋朱熹推广的社仓是前代社仓的继续或复兴.“南宋孝宗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建宁府(所辖在今福建省境内)一带发生严重灾荒。当时住在崇安县开耀乡的朱熹,面对着‘乡民艰食’、‘盗发浦城’的情况,在吸收前代仓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与地方官绅一起建立社仓,使这一荒政措施得以复生”。  相似文献   

5.
由于种种原因,某些粮堆,特别是露天棚仓杀虫不彻底,有些粮堆同仓同部位,熏蒸后一段时间又有大量害虫繁殖,致使熏蒸次数增多,剂量加大,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对保防人员身体健康产生极大影响。现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峨眉山国家粮食储备库是国家第三批国债投资建设2.5万吨高大平房仓.由于仓顶隔热性能差,特别是夏天最高气温达40度以上.仓顶拱板内温度达43度以上.通过拱板传导造成粮堆上层粮温过高,粮食品质劣变加快,储粮害虫滋生。  相似文献   

7.
随着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的推广应用,仓房气密性问题成为保证环流熏蒸效果的关键问题,气密性不符合要求的仓房,熏蒸过程中毒气泄漏较快,既污染环境,又导致杀虫效果下降甚至失效。为确保立筒仓、浅圆仓磷化氢环流熏蒸效果,《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LS/T1201-2002)要求立筒仓、浅圆仓气密性从500Pa下降至250Pa不得少于60'。要使立筒仓、浅圆仓气密性符合要求,必须对相关部位加以改造。1.测温电缆孔改造出于粮情检测的需要,立筒仓、浅圆仓仓顶均设置了大量的粮情测控电缆,测温电缆孔连通仓内外,成为漏气通道,改造中使用遇水膨胀橡胶加以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粮油仓储、物流技术的发展革新,出入仓作业设备不断更新、出入仓工艺不断优化,出入仓作业效率也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安全管理重点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内蒙东北地区出入库作业大多发生在冬季,气温在-35~-27℃,极端的低温环境为出入库工作的生产安全带来较大挑战.本文主要针对内蒙东北地区冬季出入仓作业,从"人、机、料...  相似文献   

9.
采用产气量为100 Nm3/h的制氮机组进行充氮气调储粮试验.结果表明:浅圆仓气密性能良好,即使在半仓状态下,仍能够使仓内氮气浓度达到98%以上,且氮气浓度维持的时间能够有效杀死米象、锈赤扁谷盗、谷蠹、赤拟谷盗等常见害虫;在夏季高温季节制取氮气入仓后未对仓内粮温带来影响;此外,品质检测结果表明,充氮气调对稻谷品质的劣变有一定的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10.
翟洪锋  李伟 《齐鲁粮食》2006,(11):48-48
新入库的粮食,由于产地不一样,带来的虫种也不同。如谷蠹,抗药性强,对粮食危害性大。客户在送粮时采取临时性熏蒸,会使其出现保护性昏迷。但入库后开始复苏,极易产生抗药性,无形中给粮食的储存带来了困难。鉴于上述情况,我库在新粮入库后.选择适当的时机,采取有效措施对谷蠹及其它储粮害虫进行防治.保证了储粮安全。现以4号仓为例将我们的做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清代州县储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州县储粮李映发清代继承和发展了前朝地方上储粮的政策,在省府州县上建立常平仓、裕备仓、市镇上建义仓,乡村建社仓。诸类仓储在康雍乾时期得到极大发展,储存大量粮食,对于粮价的控制、济荒救灾、安定社会秩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均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对于清...  相似文献   

12.
普通房式仓气密性差,不利于粮食安全储藏。通过对普通房式仓采取仓房墙体、通风设施、密闭糟管和门洞等改造处理,提高了仓房气密性,并从气密性、粮温和磷化氢浓度等3个方面评价仓房气密性改造结果。结果表明测定,处理仓比未经改造的同类仓房从500Pa降至250Pa的半衰期提高了25.34s;试验仓比对照仓的上中下三层粮温低2~4℃;试验仓粮堆的磷化氢平均浓度是对照仓的1~3倍,有效地维持了磷化氢气体的浓度与时间,减少了熏蒸用药量。  相似文献   

13.
当前,随着储粮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地粮库出现了仓容不足的问题。为弥补仓容不足,有些粮库租赁了部分社会仓房,但租赁仓的储粮条件无法与正规粮仓相比,特别是租赁仓墙体能承受的侧压力不足.气密性和保温性也较差。为解决租赁仓的不足和防止意外发生,我库将储存在租赁仓的粮食全部采用散装储存方式应注意的问题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常平仓     
<正>常平仓是中国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属于官仓。除此之外,官仓还包括有太仓、正仓等。常平源于战国时李悝在魏所行的平籴,即政府于丰年购进粮食储存,以免谷贱伤农。常平仓的设置主要是运用价值规律来调剂粮食供应,充分发挥稳定粮食的市场价值的作用。在市场粮价低的时候,适当提高粮价进行大量收购,不仅使朝廷储藏粮食的大谷仓——太仓和甘泉仓都充满了粮食,而且边郡地方也仓廪充盈。在市场粮价高的时候,则适当降低价格进行出售。  相似文献   

15.
对高大平房仓进行熏蒸处理,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也增加了粮食储存与保管费用。为改善原有的人力与财力消耗格局,并给保管人员打造了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拟将食品级惰性粉防虫和新型内环流控温技术应用于高大平房仓中。文章以沿海地区某粮食储备库的11号仓作为试验仓,6号和9号仓作为对照仓,对惰性粉防虫与内环流控温技术在高大平房仓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能够有效改善保管人员的工作环境,在防治储粮害虫方面收效显著,同时也减少了粮食存储费用。  相似文献   

16.
采取仓内吊顶措施之后,不但解决了密闭不严带来的杀虫难的问题,而且具有隔热、防漏、省工、节支等很多好处。  相似文献   

17.
暴雨、洪涝、干旱等极端恶劣天气给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在采用GIS技术对暴雨洪涝天气进行风险等级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排水防治,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8.
一 “5.12”汶川大地震,对中围应对突发性特大自然灾害的应急能力是一次全面的考验。此次地震的受灾区域范围覆盖四川、甘肃、陕西3省,受灾面积达10多万平方公里,波及上千万人口。其中,仅四川省就有18个县(市)、203个乡镇直接遭受特大地震重创,重灾区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波及人口达400多万。特大地震小仅造成山河改观,而且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9.
将新收获的水分高低不均的稻谷,在未采用机械烘干的情况下,通过分布采取自然通风降水和仓内就仓干燥1个月降水措施,可以将水分高低不均的稻谷水分降至14.5%~15.5%,降水效果较理想。为直接收购高水分粮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撑,达到了降水、消除储粮安全隐患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选择中储粮临澧直属库锈赤扁谷盗虫口密度较高的18号和22号高大平房仓作为试验仓,研究乙苹复配剂(粉剂)实仓防治锈赤扁谷盗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乙苹复配剂能控制锈赤扁谷盗虫口密度全年处在3头/kg水平以下,控制锈赤扁谷盗效果显著,试验仓均实现了全年控制锈赤扁谷盗的目标.结合局部处理,18号仓除9月份外,整个试验期间均处于基本无虫粮的等级,实现全年不使用磷化氢熏蒸的目标;22仓因谷蠹的大量而发生,未能实现全年不使用磷化氢熏蒸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