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央(1985)1号文件指出:“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最近我们对农村改革统派购情况及问题,进行了初步调查,这里仅谈点粗浅看法。一、改革的必要性统派购制度是建国初期我国政府对关系国计民生的最重要农副产品,实行有计划地统一收购和向生产者分派、一定交售任务的政策。当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不得不对农副产品采取统派购制度。它在历史上曾起到积极作用。一是保障了城乡人民生活;二是为国家建设积累了资金。不过,也存在一些弊端:一是不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统派购是征实物,均负担,迫使农民为完成任务“小而全”、“大而全”地种植各种作物。二是不利于农  相似文献   

2.
一浙江省金华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三年多来,在完善土地承包办法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工作,如延长土地承包期,调整过于零星的承包土地,对林、牧、副、渔各业实行全面承包,等等,收到了良好效果,对于促进农村商品生产起了重要作用。但在农产品取消统派购制度、农村改革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地区性的合作经济内部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完善土地承包办法提出了许多新要求。1.土地资源的使用问题。过去承包地局限于经营种植业。农产品取消统派购制度,允  相似文献   

3.
一、农产品生产超常波动的状况及其影响 1985年,国家在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为中心任务的第二步改革中,改革了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对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实行有计划的合同定购,逐步扩大了市场调节的范围和规模,给农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实践证明,这些调整和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它加快了我国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的进程;广大农民在  相似文献   

4.
两年改革带来的变化1985年,国家改革了农副产品统派购制度,实行合同收购制。改革使农村经济出现显著变化,给国民经济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变化之一,是市场体系开始形成,对农村生产发展正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我  相似文献   

5.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一是1979~1984年,主要是逐步提高国家统派购粮食的计划收购价格,同时,适当缩小统派购粮食的数量,对农民超过统派购数量交售的粮食实行购加价(比统派购粮食价格高50%)。二是1985~1988年,主要是取消统派购制度,实行国家收购和市场收购并存的  相似文献   

6.
1985年是我国农村继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在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和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实施重大改革的一年。在经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减产的情况下,农村社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仍有较大的增长;广大农村已逐步走上综合经营、各业协调发展的道路的事实,说明了改革的巨大成效。同时也应该看到,去年一年改革的实践说明,在重大的改革措施实行之  相似文献   

7.
今年初,应县对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实行了重大改革。这一改革,极大地刺激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了农村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的步伐。具体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变化。 一、取消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后扩大了农民的交换自主权,使生产自主权得到了进一步保证。这是因为,统购、派购制度具有指令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农民必须按令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村社会经济组织系统所带来的深刻变化,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家庭承包制的普遍推行,再造了农村经济组织的微观细胞;二是农产品统派购制度的全面改革,把市场机制引入农村经济领域。这两项改革从根本上触动了...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国家对农副产品流通体制进行了改革探索,取消了农产品的统派购制度,对棉粮油等大宗农产品实行有计划的合同定购(现对粮食又改为国家定购),对其它放开产品实行多渠道少环节经营,扩大了市场调节的范围和规模,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流通滞后的现状仍未得到根本改变,生产与流通的矛盾日益突出,买难卖难此涨彼落,恶性循环,成为制约当前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从广义系统而论,1979—1984年是处于一种生产前的供给、产后的统派购与包产到户的低水平协调状态。农民虽然取得了生产自主权,但远没有完全导向市场调节;集体的统供与国家统给派购仍在发挥作用,这种在新旧体制交替变换下的低级默契,构成了小规模农业经营单位与社会大系统的紧密连接,从而推动了农业产值的大幅度增长。这是改革先驱——包产到户与未经改革的统供给、统派购制度协调作用的结果。 1984年到1985年,是我国农村新旧生产经营体制交替阵痛时期。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的确立,集  相似文献   

11.
建国50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制订了一整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经济政策,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开放农产品市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兴办乡镇企业;允许土地流转,鼓励农民离土不离乡发展二、三产业;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使我国农业生产获得了持续健康发展,农民生活日益改善,广大农村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  相似文献   

12.
1985年,是我国农村取消统派购制度,放开农产品价格,进入第二步改革的第一年,农村产业结构正在逐步趋向合理,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发展势头很好。 粮食生产由于多种原因,1985年总产预计由1984年的8,146亿斤降到7,600亿斤,但仍然  相似文献   

13.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二十年,是我区农村改革发展最快的二十年,也是农产品市场全面发展的二十年,其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低级到中级的逐步发育与完善的过程,成绩比较明显。(一)农产品供给总量稳定增长,供需平衡状况良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国家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广西全面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改革统派购制度,放开大部分农产品价格,调整产业结构,推行“两高~优”农业,稳住粮价,发挥糖料、水果两个支柱产业作用,带动了农业的全面增长。粮食增产,供给增加,总量由1978年的1082.…  相似文献   

14.
服务与合作     
1985年以来,以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调整产业结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第二步改革,迈出了重大的一步,农村经济已开始走上有计划地发展商品经济的轨道.当前,围绕着商品的生产、流通和交换,如何搞好农村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从这里入手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农村合作制,已成为每个农村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需要加强实践,认真研究,作好正确的决策.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首先全面改革了农村生产关系,实现了家庭承包责任制,涌现出大量的专业户、重点户、专业村和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使农民的积极性空前迸发出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接着在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的同时,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农民根据市场需要安排农业生  相似文献   

16.
取消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后,由于农村合作经济中“分”的机制扩大,于是,在一部分农村干部中便出现了放松对经济工作领导的倾向。似乎统派购取消,合作经济中“统”的职能随之消失。 合作经济“统”的职能果真消失了吗?否!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中,“统”的职能不仅不会消失,而且将会贯穿其始终。因为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合作经济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结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既然是承包,就必然有出包者和承包者。  相似文献   

17.
农业生产结构:变化过程与政策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生产结构:变化过程与政策启示叶兴庆经过近20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农业生产结构变化与改革和发展都有紧密联系。从改革的角度来看,农产品统派购制度的逐步取消,农产品收购价格的逐步放开,使市场信号直接作用于农民;而指令性生产计...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改革历时十年,今年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里程.过去十年改革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联产承包制的推行,使农民有了相当大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产业结构的调整,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消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大多数产品价格放开,部分商品市场正在形成;多种所有制形式互相联合与融合,新的商品经济组织大量涌现;农产品和农村工业产品大幅度增长,国内外贸易量显著增加;农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一部分农民走上富裕道路,贫困地区面貌正在改变.总之,我国农村经济在实现由自给半自给经  相似文献   

19.
辞别旧岁,喜迎新春,新的一年1986年到来了。 当前农村形势很好。1985年农村进行了以改变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和调整产业结构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步改革,进一步搞活了经济,促进了商品生产的发展。农民经营的自主权扩大了,为面向市场需求发展生产开辟了道路;各地指导生产更主动了,为调整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发挥地区优势创造了条件;农产品发展了多渠道经营,农村搞活商品流通迈出了新的  相似文献   

20.
日本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被称为“混合型经济”,既保持了其自由市场经济的本质,又特别注重政府干预,对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建立了一整套宏观调节、控制制度。这对我们有两方面借鉴意义。一方面是,我国从对农产品的统、派购制度过渡到汁划定购和市场收购的决策虽已确定,但在坚持计划经济中如何较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仍然是实践中需要熟悉的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