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区域经济的差异和人们通过对客观条件的加工而形成的主观安排是区域金融存在的客观和主观基础。以区位因子的差异性为依据的区域金融的存在,是客观合理的和科学的。区域金融结构的构造,既应大体上以其所处空间中各区位因子的历史传承、成长程度和现状为基本依据,又要适度超前。  相似文献   

2.
区域金融核心思想体现的是以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为基础的金融的空间分布与运行。从地理空间角度讲,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不仅表现为以一些单纯的指标系列.而且表现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直接、间接相关性诸区位因子。本文将这些区位因子界定为主、客观基础,主、客观基础通过经济或直接影响区域金融的存在与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3.
区域金融存在的客观基础.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自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城乡差异、市场发育及规模。  相似文献   

4.
一区域金融存在的客观基础,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自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城乡差异,市场发育及规模.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性.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呈拉大的态势.从经济与金融的辨证关系讲,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会直接影响金融的生成与发展;另一方面,金融对经济的反作用归根结底也要以经济发展为最终基础.  相似文献   

5.
论区域金融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客观存在,必然会产生区域间的金融差距,通过实施适度区域差别的金融政策是各国为控制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而普遍采用的政策措施。为此,建立区域经济发展基金,加快不发达区域经济发展,实行金融政策区域化,赋予区域中央银行一定的地方金融政策制定权和调控权,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金融保障是区域金融调控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区域金融论     
历史证明:经济发展呈现出区域特征,也就是区域经济。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受经济实力、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制约,只能集中于少数点、地带或区域,实行重点开发,形成区域经济。但是,经济区域的差距渐趋拉大,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这就要求作为资金供应重要渠道的金融机构按照经济区域来设置,进行融资活动。在本文中,试图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角度出现,运用区域经济理论来分析建立区域金融理论的必然性,并阐述区域金融理论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曹亚楠  李欣欣 《海南金融》2012,(2):21-22,3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区域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区域金融的推动和促进.然而,区域金融结构差异也给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阻力.区域金融的发展不仅具有融资功能,还更应该发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分散资金风险等功能.面对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在我国东中西部的非均衡发展,本文将对我国区域金融的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硕  王伟 《武汉金融》2013,(1):26-29
本文基于现代金融体系中客观存在着的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两大基本金融中介,从理论上探讨了区域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协调发展在区域金融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经济金融环境和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推进我国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区域性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平稳性及抗压性两个维度对2016年中国区域金融稳定性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构建区域金融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计算中国区域金融稳定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金融稳定性主要受到区域宏观经济发展情况、金融机构运营情况、金融市场运行情况和财政政策等四个因素影响。同时,中国区域金融稳定性表现出较强的不平衡性,东部地区金融稳定性指数得分较高,东北地区最低。  相似文献   

10.
刘芳 《时代金融》2014,(8Z):52-52
区域金融经济行为要想向前发展,就要需要有创新的思路。然而区域金融创新受到金融风险的制约,同时它也带来另一些风险。本文对区域金融创新能够达成经济效益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的问题作出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是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已形成了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在东部沿海又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唐三个经济区,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违反国家财政政策的情况.本文从现行状况入手,对存在的财政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若干可行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颖  曾康霖 《金融研究》2016,428(2):37-54
在认识论上,发展普惠金融首先需要基于对普惠的理解。本文从经济伦理与中国固有的本末区分角度研究普惠的政策实践与得失,结论如下:第一,不同个体所具有的先验和后验禀赋不一致性造成了要素配置、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非均等性;由此普惠由伦理理想演化为政策取向:在要素配置、收入分配和再分配领域的均等性和反哺性。第二,普惠的包容边界应该覆盖所有人。从经济史的本末关系看,基于抑制某一群体以保护另一群体的狭义普惠存在向“排他”收敛的倾向,立足于本末兼重的广义普惠,则普惠金融框架设计成功概率更高。第三,普惠的基础是“俱乐部”,具有相同禀赋条件的人具有互助合作的伦理前提。弱势群体间的互助、合作、众筹可以成为普惠的基本实现形态,其特点是摆脱对财政转移支付的依赖性,有助于将普惠引入金融。  相似文献   

13.
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不是市场供应的资金绝对量不足,而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造成的资金供应相对不足.在“生息资本”理论、关系融资理论以及企业集群融资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提出了构建区域性融资服务平台的构建思路,期望以经济区域为单元,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迅速扩大,不同经济带之间的金融发展也存在很大差距.要抓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充分发挥河南资源及区位优势,加快中原经济发展步伐,以推动河南在中部崛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实现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更好地提高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发挥区域金融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商业银行为中原崛起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所有金融诈骗罪的共同点是都需要以客观推定主观,以非法占有目的为主观要件。不同点在于对“非法占有”的界定,对不同的金融诈骗所要求的推定之“基础事实”也应不同,但均应具备推定的常态联系性和可反驳性。在基础事实与待证事实间具有常态联系的基础上,允许并保障被告人的反驳权,如果其不能提供证据或提供的证据不能使法官对待证事实产生任何合理怀疑,方能认定推定成立。  相似文献   

16.
论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互补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关系,是开发性金融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对二者之间的互补关系进行研究,首先,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分析范式,对金融交易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立起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其次,论证了二者的互补关系。在理论上,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既存在着静态互补关系,也存在着动态互补关系。最后,简要指出二者互补关系的实践意义。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之间存在互补关系有益于双方开展横向合作和纵向合作,进而实现二者的“双赢”,并提升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7.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金融运行和发展既反映区域经济的特点,自身也呈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区域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依赖于金融推动.西方区域金融研究已广泛而较深入地涉及到货币政策和公开市场操作的区域效应、区域货币乘数、区域间金融流、区域金融市场、区域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等各个方面,它们对研究我国的区域金融问题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罗继东 《银行家》2013,(1):28-31
区域金融从空间差异的角度看,可区分为发达地区金融与欠发达地区金融,亦即二元金融;通过区域二元金融之间的互补互动,实现区域金融的和谐发展,对于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省级联社在促进农村合作金融和谐发展中应有所作为。在充分维护省农合机构组织体系完整的前提下,一方面通过发达或相对发达地区农商行、农信社与欠发达地区农信社的互补互动,切实解决欠发达地区农信社解困和发展问题;另一方面要做实省联社,充分发挥省联社的行业职能作用,促进欠发达地区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C-D函数,选取乌海地区1990-2009年的贷款总量、固定资产投资额及GDP作为指标,采取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分析及脉冲响应分析等计量方法进行研究,得出金融发展及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是单向促进作用的结论。为此,要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控制好信贷投放的节奏及力度,把握好信贷支持的重点及方向,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