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9 毫秒
1.
一、国外 2G的资费及管制政策    1.移动业务资费水平持续下降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移动电话资费降不下来,是因为需求处于很高的水平,运营商没有必要通过降低资费来吸引用户。到90年代后期,情况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是移动通信经营执照的大量颁发,导致移动市场新进入者增加;另一方面是预付费业务的推出,吸引了大量的边缘用户,竞争的加剧使移动运营商不得不认真考虑降价问题。随之,竞争全面展开,不同经营者在资费套餐和价格折扣方面进行了充分挖掘,导致价格战也愈演愈烈。    近年来,一些国家的国内移动漫游费持续…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上海移动电话发展十分迅猛。截止到1997年底,上海移动电话总数已达到75万户,较1994年增长9.3倍,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5.61%,较1994年净增5.05个百分点。掌握移动电话市场需求特点及发展变化趋势对企业制定科学的市场营销策略、进一步加快上海移动电话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上海移动电话市场需求特点分析 我们对日本NTT公司所做的上海移动电话市场调查获得的有关数据,经过加工整理分析,得出上海移动电话市场需  相似文献   

3.
通信业市场苑争同趋激烈,数据业务逐步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消费者选择消费的心理日趋成熟。资费套餐作为新的竞争方式能提高用户APRU值,满足用户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重塑固话业务品牌,有利于改进电信服务。资费套餐的设计既要方便用户选择,又要与移动运营商协调,以促进固网转型,优化电信竞争。[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营销方式,资费套餐已越来越受到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关注,许多企业特别是通信企业已将其作为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如何正确认识资费套餐的利弊、制定合理有效的资费套餐,以确立企业在同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提高竞争市场份额,是每一个企业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截止11月4日,上海邮电移动电话用户突破30万户。早在1982年,上海就率先在全国开办了移动电话业务,自1993年起,上海邮电投资数十亿元加快移动通信发展。目前,上海邮电移动电话网总容量已超过40万门,基站300余座,模拟移动电话已实现全国漫游。139“全球通”数字移动电话网已覆  相似文献   

6.
3G普及、4G起步,宣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开启.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移动电话通话时长的增速仅为移动电话用户增速的三分之一;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同比增长52.1%,是移动话音通话量增速的25倍;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净增899万户,是2008年以来上半年新增用户数的最低点.这昭示着我国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移动数据业务发展迅速,各运营商均加大了对移动数据网络的建设、移动数据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力度。据统计,截至2008年11月,移动分组数据用户累计达到2.45亿户,比上年末增加了8601万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数的38.68%。数据业务已成为各运营商的业务发展重点和重要业务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移动 电话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大多数用户能够依法使用移动电话,遵守有关购卡入网和交费的规定。但也有一些不法之徒为攫取私利,挖空心思地坑骗移动公司。购买SIM卡入同时,使用伪造的身份证件或者冒用他人的身份证件。这是继模拟移动电话盗码并机之后出现的又一种违法犯罪行为,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前不久,C市侦破一起利用伪造身份证骗购移动电话SIM卡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赵某、鞠某、顾某、何某4人,持伪造的9张居民身份证,从某移动公司购买9张移动电话SIM卡,同时申请开通了国际长途电话…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移动电话通信产业发展很快,移动电话机和移动通信业务以它独具的移动性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从1995年起,世界范围内的每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了新增固定电话用户数。  相似文献   

10.
《邮电经济》2007,(1):7-7
电信资费一直是广大公众关注的热点。在今年全国和上海“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们对电信服务的提案和发言中,资费问题占了很大比重,特别是对电信资费套餐、月租费、漫游费和移动双向收费等意见比较集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据信息产业部最新统计,2003年1~10月,全国电话用户数新增9185万,总数达到5.12亿。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新增4091.7万,达到2.551亿;移动电话用户数新增5093.3万,达2.569亿,移动电话用户数已经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移动电话用户数量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量,是我国电信业发展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移动超固定不是一个单纯的事件,它对我国电信业发展的格局,对今后政府的监管政策、对移动和固定运营企业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本期“新电信沙龙”栏目推出专题,邀请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原总工程师雷震洲、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俊德、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政策所高级研究员游五洋、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总监卢勇等专家,就移动超固定这一现象对产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发展现状截至1996年底,泉州全球通数字移动电话交换机系统容量为6万门,目前用户数达6.6万户,通信容量已爆满。“全球通”数字移动电话市场容量的增长,一方面是其优越的性能、合理的价格吸引了大量用户,引起市场需求的扩大,另一方面是市场营销策略的成功运用,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中国电信业发展可谓是一日千里。从电信运营主体来看,目前已经形成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和中国卫通六大运营商的竞争格局。在电信业务方面,在固网通信领域,电信业务由语音通信向多媒体通信转变,宽带业务已成为固潮运营商的重要业务;在移动通信领域,在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的同时,移动运营商在传统语音业务基础上,推出了许多移动增值业务,特别在未来3G 时代,移动增值服务将会成为未来移动运营商的重要收入来源。我国电信产业从垄断发展到今天的开放竞争,在整个过程中,电信企业的市场营销也随之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具体可以分为独家垄断下产品导向的电信市场营销、多寡头垄断下的电信市场营销、开放竞争下以客户为中心的竞合营销。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世界一流的美国软件制造商都在努力同移动电话巨头们合作,把先进电脑功能增添到移动电话上,使其除了传递声音信息外,还能提供数据和图像服务,有人把世纪之交的新一代移动电话称为“移动电脑”和“无线网络”,而快速、方便、多功能将是它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移动通信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移动电话运营业成为我国电信运营业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二十一世纪 ,国际、国内形势已发生深刻的变化 ,这对我国电信运营业的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笔者身处电信运营业 ,怀着极大的关切心情撰写此文 ,希望对发展我国移动电话运营业提供有益的参考。移动电话运营业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一 )我国移动电话运营业发展现状近年来 ,我国移动通信发展迅猛 ,移动电话业务收入已成为电信业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自1987年我国移动电话网络投入运营以来 ,用户数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移动电…  相似文献   

16.
杨春青 《当代通信》2003,(21):41-43
世界移动业务在2002年有了较大的发展。根据国际电联的统计,在2002年底,全世界移动电话用户数为11436472万.普及率为1877%占总电话数的51%。已有95个国家移动电话数超过固定电话数。  相似文献   

17.
移动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 回顾我国移动电话1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的移动通信发展史是超常规的发展史。自1987年中国电信开始开办移动电话业务以来到1993年用户增长速度均在200%以上,从1994年移动用  相似文献   

18.
“资费套餐”实质上是一种以满足市场需要,获取最佳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组合营销方式。在将各种业务组合起来,满足不同目标用户群需求的同时,也促进各种业务在组合中增值,增强企业的赢利能力。用户是通信企业发展的基础,谁拥有更多的用户,在一定程度上就等于占领更多的市场,获得更多的竞争主动。通信企业根据用户的需求推出个性化的资费套餐,吸引了各种群体的用户。与此同时,资费套餐通过争夺用户提高了业务量,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了网络利用率,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网络规模效益,最终提升了通信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研究海外运营商的通信资费套餐策略,结合通信网络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通信资费套餐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目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简而言之,"M-commerce"——移动商务能够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地接收和发送信息并处理各项事务。移动电话仅仅处于移动应用领域最粗浅的层次,移动接入技术将移动电话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使得互联网络资源得以更充分的应用,从而使快速接入网络数据、利用网络资源的梦想成为现实。移动商务的魅力移动数据服务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实现现有数据和信息(包括电子邮件、基础信息)与互联网的无线接入;第二个阶段目前正在逐步展开,即突出无线互联的个性化服务,实现即时的移动接入;在突破网络带宽的限制、开发出功能更加  相似文献   

20.
近几个月来,通信市场的竞争由单一的价格战呈现出资费套餐业务竞争的火热场面,各大运营商纷纷推出各种资费套餐业务,在引发又一轮消费浪潮的同时,也让消费者迷了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