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日益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和国家领导层的重视,对它加以科学的界定和阐述已成为一项迫切而严肃的工作.本文从近代以来150年的历史透视出发,提出发展模式始终是中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认为发展模式既不同于发展道路,也不同于经济发展模式,而是指现代化模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的发展以及对外关系各个方面的具体表现,从而初步勾勒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
苏东剧变之后,西方视中国社会主义为最大威胁,千方百计对我进行打压,妄图颠覆我社会主义制度,并下本钱培养亲西方的下一代和“未来领导人”,中国的入世在给我们发展经济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西方国家对我实行“和平演变”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法制、市场发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都尚未健全,广大群众认识问题的能力还十分有限,加之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中也不尽完善,因此,世界反社会主义势力必然借助于中国入世的负效应来加紧对中国进行围攻。我们能否抓住入世机遇,事关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本文想就此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杨蔓 《改革与开放》2016,(2):115-116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中最根本的要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价值观为历史基础,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其区别于他国的特色,是二者的传承与超越.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字体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思想基础及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中国文化软实力核心内容的凝练.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过程中,需要弄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区别,不能把社会的追求目标当成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来混用;需要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有区别.不能把未来共产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当成现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从实践依据、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分析了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应该建立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陈婧  莫顺龙 《魅力中国》2010,(23):74-74
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形成于30年代的苏联,在其发展史上经历了三次大的危机,第一次危机以苏共二十大和“波匈事件”为标志;第二次危机以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为标志;第三次危机以1989年至1991年苏东剧变为标志。正是对这三次危机的反恩,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得以孕育、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政治前提,以基本国情为现实基础,以基本路线为可靠保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途径,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为战略布局,以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现代化国家为目标追求的崭新道路;是一条科学、创新、开放、民族、人民、和平的发展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与时俱进、不断拓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里要求我们在建设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是巩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历史选择,是解决我国当今社会思想认识多元化乱象的现实需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从制度创新角度分析研究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认为乡镇企业的产生与发展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是党和政府改革开放、不断供给创新制度的必然结果,是我国党和政府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鼓励农民自发制度变迁,及时总结经验,适时供给创新制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于建荣 《特区经济》2008,3(2):13-15
经济特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缩影、窗口、实验基地和"排头兵"。经济特区是否具有生命力,关键在于其是否能够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否具备满足这种需要的能力以及是否能够根据这种需要去不断增创新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0.
11.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主题是发展。它的具体内容包括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的中心任务、发展的领导力量和发展的全面内容,是构成这个主题中的分主题。这些分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回答了发展的中心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发展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党的先进性;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发展的全面内容,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些不同的回答,构成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的总回答,即发展的总主题。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研究中国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具有特定的理论起点、历史起点和现实起点;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制度安排;在发展战略上根据中国的实际形成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改革是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本文在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视域下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及阶段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视域下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进而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视域下国企改革的最佳途径,即促使国企回归企业本质,进行产权多元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推动国企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逐步形成了系统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观。文章通过对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观的分析,从教育地位、教育目标、教育改革、教育基础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概括。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观,对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方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综合了学界近年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架构、基本特征及其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概况。  相似文献   

16.
合作,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合作有两种基本方式:协作与交换。在当代中国,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立足于时代发展和中国国情,充分发挥两种合作优势的科学选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实现人民内部平等合作和与世界各国人民开展平等合作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既是对资本主义的辩证否定,又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的革新,其实质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杨根乔 《乡镇经济》2010,1(1):30-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理论体系不仅充分显示了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具有世界社会主义的普遍性,它已经越出了一国的范围,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进步事业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9.
董良 《黑河学刊》2008,4(1):5-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渊源,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就是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