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进行金融改革、顺应时代大势的必然举措;而利率市场化的顺利进行,必然会导致一个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的建立。首先对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建立与其相适合的银行监管体系的重要性进行阐述,然后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银行监管原则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对银行进行监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银行监管是有成本的.它一方面可以降低银行体系的风险,使整个社会从中获益: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会造成监管成本超过由监管带来的收益.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的福利。本文对银行监管的成本和收益及其构成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影响银行监管成本收益的各种因素,建立了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最优监管模型:同时从现阶段我国银行业监管中监管对象和监管环境的特殊性出发,提出了重新塑造高效银行监管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学划分政府监管与市场机制的边界,不仅是社会治理研究的核心问题,而且关系到我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在这方面,境外成熟市场在金融危机后的改革实践为我国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作为危机后美国实施的最严格监管法案的核心环节,沃尔克规则的出台清楚地表明即使在高度市场化的发达经济体中,对于会导致市场失灵的系统性风险,政府仍然必须进行有效地监管和干预。沃尔克规则明确以受政府存款保险支持的银行机构为监管对象,其他非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证券和衍生品交易不受限制,澄清了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合理边界。  相似文献   

4.
谢建华 《经济管理》2006,(23):75-79
近年来,我国供水行业市场化改革步伐明显加快,但由于政府监管体系的建设没有及时跟上,供水行业出现了很多问题。供水行业是否能够实现有效监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供水行业监管框架的设计是最为关键性的因素。本文在借鉴英国水行业监管框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变化、公用事业体制改革和供水行业发展的实际,遵循整个供水行业健康发展和监管工作有序进行的一般规律,从既有利于整个供水行业长远发展,又有利于供水行业监管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的现实需要出发,提出了构建合理、高效的供水行业监管框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险是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而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制度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保险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社会保险基金是否运行良好,关系着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成了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加强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方面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是对现实的回应.本文从三部分阐述了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相关内容,从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机制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机制的现状,针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监管资本的适度性研究——基于我国上市银行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既有文献大都研究银行资本监管的有效性,而对监管资本的适度性则关注不够.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能体现银行实际风险水平的经济资本测度方法,它反映了银行应该持有的资本数量,通过对经济资本与监管资本(银行实际持有资本)的比较,能够判断商业银行监管资本的适度性.对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银行虽然满足了法定最低监管资本要求,但总体来讲,监管资本仍不足以缓释银行的实际风险.  相似文献   

7.
索畅 《现代经济信息》2014,(16):335-336
影子银行是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对经济增长而言正向影响更多。本文对影子银行概念进行介绍,着重分析我国产生影子银行的背景,阐述影子银行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张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和方式,引导影子银行发挥积极作用,规避影子银行的消极作用,最终使影子银行“阳光化”,纳入监管范畴,发挥其作为正规银行体系重要补充部分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银行监管效率改进趋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以既定银行监管目标实现程度为银行监管效率的定义,构建了我国银行监管效率评价模型,通过选取1998~2007年的银行业数据,分析检验了银行监管效率水平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1998~2003年我国银行监管效率处于改进提升的状态,然后以2003~2005年为拐点呈略微下降,2005~2007年略成上升态势.从政策背景上看,在2004年前后我国先后出台了较为审慎的监管政策导致部分指标水平值下降,这成为影响银行监管效率趋势变化的制度性原因.  相似文献   

9.
银监会成立以来,我国在银行监管体系和手段方式等制度性建设上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监管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我国银行监管还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不能完全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存在不少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了银行监管理论的演进历史,针对我国银行监管现状,提出我国银行监管体制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美国等发达国家在金融监管上的不足,加强金融监管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在世界各国强有力的干预刺激下,全球经济开始缓慢复苏,新形势下加强银行监管势在必行。在我国,银行业在金融业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对商业银行进行合规性监管仍将是现实情况下我国银行监管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我国银行监管现存的问题,建立监管的博弈模型,得出混合战略纳什均衡,并从完善监管的法律体系、规范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监管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监管的国内国际协调、完善国内银行资本监管制度等方面对我国现行银行监管制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潘阳 《经贸实践》2016,(13):63-64
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在很大方面提升了我国的资金约束能力,资本约束的加强对于银行中的信贷供给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银行的信贷工具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以及经济周期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针对现在的银行资金监管对于信贷供给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利用理论模型的影响分析,在根据银行信贷方式进行相关的论证,逐渐得出相应的结论.根据数据的分析调查显示,银行的资本监管对信贷供给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我国的银行信贷供给还属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所以并没有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但是还是存在很多的隐患.  相似文献   

12.
兰日旭  李昆 《财经研究》2021,47(1):124-134,152
金融是整个经济的核心,是经济运行的血脉,对促进经济发展、防范实体经济危机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中国通商银行成立开始,近代中国的银行监管体系虽然经历了一个由初创到不断增补的过程,但其监管效果较为有限.在监管机构方面,从晚清时期的度支部,到北洋政府的财政部,再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金融监理局和中央银行,监管专业化和精细化经历了长足进步,但风险防控目标受政府意愿影响较大,监管效果难有保证.在监管法律方面,法律体系整体上得到逐步改善,但由于强制力较差,监管效果不佳.由于监管体系未能尽如人意,商业银行只能内外兼修以应对风险挑战,除了加强自身风险管理建设外,特别加强了银行公会的建设.随着银行公会的建立和渐趋强大,在近代中国早期薄弱的政府监管体系下起到了重要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在外部甚至主导了整个银行业的监管,并推动了政府监管的进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由于银行官办化,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力度渐趋加强,整个监管体系逐步纳入政府主导之中,银行公会的监管作用渐趋弱化.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呈现由点到面、由浅入深、曲折发展的过程,其间银行公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监管虽然整体上效果有限,但仍对金融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也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孙洋 《时代经贸》2011,(6):167-168
社会保险是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而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制度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保险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社会保险基金是否运行良好,关乎着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垒,成了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加强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方面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是对现实的回应。本文从三部分阐述了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相关内容,从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机制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机制的现状,针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5,(8)
我国对于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监管和法律规制尚处于起步阶段,影子银行监管套利的运行模式主要是通过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非金融机构、民间金融系统及传统金融体系内部出表化运营所衍生的表外业务来实现。文章通过对中国影子银行系统现行的机构和其运行模式下的监管套利成因及法律规制现状的分析,提出对于我国目前影子银行监管法律规制的改进应当重新确立构建金融监管的边界,统一协调监管机制,建立健全金融法律体系,推动利率市场化,削弱影子银行监管套利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银行监管是金融监管理论与政策研究的中枢。面对我国银行监管主体设计错位、监管客体扭曲、监管依据缺失和监管效率低下等严峻现实挑战,提出了强化和创新我国银行监管若干政策建议,对弥补我国银行监管真空进而提升监管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惠芬 《经济师》2002,(10):217-218
如何提高我国的银行监管水平 ,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银行监管需要是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我们既要通过有效的银行监管促进国内银行提高竞争力 ,也要使由于外资银行的涌入可能产生的风险得到恰当的监管 ,以维护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健发展。结合当前实际 ,直接照搬我国香港银行业的监管并不合适 ,但我们可以看到 ,香港完善的审慎监管体系为香港银行业的稳定与繁荣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 ,无论在地缘、人缘 ,还是文化上 ,我国香港都与我国内地比较接近 ,因而我国香港的经验比起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来更加实际和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影子银行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现有金融体系功能的缺失和深层次的抑制性因素为其发展提供了土壤。现阶段,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我国金融体系功能和结构的完善,但是与生俱来的风险特征也威胁着经济的平稳运行。我国金融深化改革的推进为影子银行的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应该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提高金融体系的透明度,采取有效的风险隔离措施,防止影子银行的风险向商业银行蔓延,同时,要在金融创新的进程中及时完善相关法规,对影子银行实行动态监管。  相似文献   

18.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证明影子银行体系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有较大冲击。我国影子银行虽然起步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鉴于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是在我国特殊的金融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是复杂的,既有拓宽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优化实体经济的投资结构、将闲置资金转为储蓄和增强资金流动性的积极影响,也有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引起实体经济空心化和加剧实体经济风险积聚的消极影响。应从控制影子银行规模、规范影子银行内部业务、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健全我国影子银行监管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以规范影子银行的发展路径并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商业银行资本与风险行为的理论阐释,采用市场化指数来刻画我国经济转型的制度变迁过程,文章对中国经济转型期(1991~2005年)商业银行的资本与风险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讨论了巴塞尔协议在我国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商业银行资本与风险的变动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银行在提高资本金占比的同时会增加高风险资产的占比,资本提高对银行风险行为有明显的逆向激励作用;(2)市场化指数与商业银行资本变动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会强化商业银行对风险的追逐行为;(3)在资本充足率监管没有得到严格执行的情况下,巴塞尔协议在我国的实施对商业银行资本的提高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宏善 《经济师》2007,(6):240-241
在当今金融全球一体化背景下,银行监管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的趋势和潮流,加强和完善我国的银行监管,不仅是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与国际接轨的客观要求。文章针对我国银行监管的薄弱环节,从确立监管目标、建设监管法律体系、构建监管组织机构、完善监管内容、改进监管手段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银行监管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