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三农"工作在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农村金融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因素,对农村金融进行创新,有利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进行。本文对农村金融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农村金融创新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农业发展痛点、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本文从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并对金融改革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价值进行探讨,指出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即通过建立合理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发挥互联网金融的重要补充作用、支持科技型农业发展、完善农业金融风险防范体系,推动更多的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3.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农村总体发展的重大转折。目前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供给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遵循金融、经济的相互作用规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是培育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长期金融发展缓慢,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区域。本文以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分析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状,进而提出发展问题,探讨解决对策,本文旨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充分发挥金融先导作用,为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许多领域的改革,其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政府于2017年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要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在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前提下推进。目前,在我国的农业领域内存在着许多问题,引发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供给侧上。文章首先分析了改革的现实意义,然后分析了改革的大方向,最后指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项策略。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着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此对农业农村现存问题予以补充与完善,并强化对农村的改革力度,为农业农村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由此可见,依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对农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市场整体经济的稳步上升,而这一作用的实现需要借助金融的支撑作用。本文主要围绕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予以探索。  相似文献   

6.
继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针对农业发展问题,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农业供给体系对需求结构变化的适应能力,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途径是从供给要素和生产源头入手,最重要的是城镇化的推进和要素端中的资本、劳动、技术的使用效率及制度的有效设计与运行。  相似文献   

7.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当前农业结构性矛盾的客观要求。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这一阶段性特征的大逻辑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深入研判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认识发展中存在的新问题新矛盾,找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以创新和融合的思维,通过体制机制上的突破,逐步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新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8.
"十三五"以来,中央及各界政府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文章从农业当前发展情势以及当前各地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现实状况着手,提出了农业供给侧改革呈现的问题,认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可以从三大调整、围绕六个重点、体现五个突出方面进行,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政策措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途径可以概括为: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本文针对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所面临的困难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有利于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驻马店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驻马店市作为农业大省中的农业大市,地区生产总值的近两成来自第一产业,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具有典型性。新形势下,如何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施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1.
扶贫工作是党在新时期的基础性攻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在农业领域的实践能够为农村地区扶贫提供诸多支持,本文主要探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扶贫功能,深入阐释其在精准解决贫困问题中的作用机制,并从实践角度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精准扶贫的障碍及对策,为地方农业改革与扶贫工作并行发展提供思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在于从根本上进行农业产业升级,从传统的粗放化生产和泛化供给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农业稳定发展,农产品供给充裕、物价平稳,老百姓吃饭不愁,是我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坚强后盾,而实现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十三五"农机化工作的重头戏。本文介绍了咸阳市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点和对咸阳经济转型所起的作用,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我国农产品产量逐年递增的同时也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为我国未来农业发展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径。本文从分析当前农业现状入手,在土地制度、农作物结构、财政投入、农产品安全标准等层面进行相应解分析,以期促进农业供给侧改结构性革进程。  相似文献   

14.
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北,山区县占其国土面积62%,所以探求河北山区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先分析了河北省山区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然后总结当前河北山区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推进河北省山区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会议就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展到了农业,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品市场上包括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更通俗意义上讲需求就是购买,供给就是出售,就是商品的提供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对商品的生产和经营进行改革。农产品市场也不例外,也包括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对农产品的提供端,也就是生产和经营方式进行改革,生产方面主要三个方面,从质量上就是利用各种生产要素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从结构上就是调整农业的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供给侧矛盾越来越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探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的发展阻力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优化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受困于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我国农业发展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不仅在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上难以匹敌,而且在产品成本和质量上也有待提升,这些问题的存在是阻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于社会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在农业产业机构、生产方式等问题上作出相应改革和调整,以求实现符合现代化要求的长效性发展,努力追平与人民生活消费水平之前的距离。由于农业与乡村的密不可分关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在政策支撑上需要从国家层面给予最高规格的指导,但在实际操作中更需要区县等基层政府的不断实践。  相似文献   

1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能够对经济结构加以优化,其主要是对经济问题的发展加以关注和重视,促使其能够进行科学理论指导内容进行建设,同时也需要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分析和有效应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渐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内容,在对中国经济形势加以分析的时候,就需要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内容分析,深入了解和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其后续影响,也通过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现途径的分析,使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使我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推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中心是农业生产和加工,背后考验的却是农业产业链上游能否提供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各种要素。隆平高科从改变一粒种子开始,融入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浪潮中。实际上,2016年中信入主隆平高科,看重的就是隆平高科内在的技术实力和未来发展的可塑性。事实也证明,这家以袁隆平院士为发起创始人之一的湖南企业凭借中信带来的  相似文献   

20.
传统农业发展结构性矛盾与现实问题日益凸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由传统的追求产量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以市场需求为主导,以提高农产品品质与质量。在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湖北武汉市黄陂区的新型都市农业又将面临哪些问题并将如何提出创新性的解决途径?以此问题为线索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