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环节和基础性工作,也是建设法治中国、实现国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一环。当前我国乡村治理法治化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法治体系不完善、法治权威有待加强等。必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健全“三治融合”的乡村综合治理体系,增强立法、执法、司法的法治保障,探索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道路,用法治护航乡村振兴战略的高质量、高效率实施。  相似文献   

2.
张民  沈怡 《税务研究》2023,(10):127-132
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是税务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税务稽查是税收征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实现税务稽查现代化是顺应税收现代化、全面提升税收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税务稽查现代化作为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立足我国税务稽查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本文提出以集约高效的组织体系为保障,以法治思维规范税务稽查执法,以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稽查,以协同共治推动治理型稽查建设,以综合性治理提升税务稽查效能,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微观基础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数字普惠金融由于兼具数字技术和普惠金融的优势,可以通过改变乡村治理主体、乡村环境和治理手段,推动农村地区德治、法治、自治的协调互补,助推乡村治理实现现代化。基于数字普惠金融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既继承了网格化管理的优势,又弥补了网格化管理的缺陷,同时兼顾数字普惠金融和网格化治理功能,将推动乡村有效治理。当然,在具体实践中需要注意"数字鸿沟"导致的主动缺位、思想认知传统和金融素养有限导致的农户参与度不高以及监管缺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时代,应当基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通过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大力推进民生善治,以民生治理体系现代化为核心,立足“民生三度”目标,构建“民生五共”机制,健全“民生七有”体系,创新民生治理路径,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从民生之制到民生之治。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泄露和数据滥用等隐私安全风险问题日益凸显,加之税费数据要素基础制度的缺失、数字身份技术边界的存在以及平台数据垄断的盛行,使得海量税费数据治理面临制度壁垒、信任壁垒和平台壁垒,亟待构建中国税收治理现代化新格局。为有效破解三大壁垒,实现“税费应收尽收、税费数据可信安全共享、纳税人缴费人隐私保护”三重目标,本文提出以下思路:“法治”和“数治”双翼协同,构建“有法可依”的税费治理新体系和“数据在自家、应用在云上、控制在链上”的税费治理新模式。具体而言,需从顶层体系设计和夯实征管基础两方面着手,在健全税费基础制度的同时,依托数字技术,建设“以税务部门为主、多方协同”的全国一体化税收大数据治理体系,推动税费制度和征管的数字化转型,打造良法善治的智慧税务新生态,助力税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农业绿色转型和农村生态宜居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为赋能“双碳”目标下的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有力支撑。绿色金融通过赋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增值、均衡配置生态项目资源、提升数字化治理效能和乡村生态宜居质量,从而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然而,绿色金融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仍面临着区域间标准不统一、融资主体信用体系不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工具单一、城乡绿色治理协同效益偏低、绿色产业联农带农作用有限等现实挑战。为此,应积极构建绿色金融赋能农业产业体系、绿色普惠金融服务质量监控体系、绿色金融区域协同管理体系以及生态价值经济补偿体系来有效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笔者认为,民生保障应当是衡量一国制度优劣与治理体系效能最直接、也最重要的标准。即民生保障得好,就说明该国的制度有优势,治理体系有效能;反之,则说明这个国家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有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新解构了政府善治的基本内涵,分别剖析政府会计治理效应在政府善治各内涵层次上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认为,政府会计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审计约束,规范权力运行、促进廉洁行政,保障政府治理合法规范;通过完善政府内部沟通与制衡机制、构建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共治模式,促进政府治理互动制衡;通过完善信息公开、优化治理手段,科学评价治理绩效、保障受托责任高效履行,助力政府治理科学高效;通过完善危机回应、推进绿色治理,保障政府治理稳定可持续。基于四个层面治理效应的发挥与传导,最终推动政府善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乡村财务治理是乡村治理的核心。目前我国乡村财务治理存在一元财务主体产权不清晰、股权合作治理不善、多元治理主体的目标存在差异、财务管理不规范、农村金融政策利用不足、融资约束大等问题,需要树立共治共享理念,构建政府、社会资本与村民“多元共治”的乡村财务治理框架体系。从单边治理到共同治理,是企业内部治理的变革,而从共同治理到共享治理,是企业间的治理变革。要建立乡村共享财务治理模式,应通过股权共享的方式,构建兼具财务信息共享和融资资源共享功能的“产权链+供应链”共享财务综合平台,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治理和资金共享治理。具体设计上,综合平台是村集体、村民、政府部门、农业企业、电商企业、金融机构等产权主体以村集体资产、涉农财政资金、自有资金、土地、房产、农产品期权、人力资本、技术等方式入股的股权分享平台,政府“爱心折股”,所折合份额在农户、农业企业等之间形成溢价股权,以其对项目价值创造的贡献度作为标准进行分配。进行综合平台收益分配和股权结构设计时,应充分测度合作联盟所能带来的成本节约效应和创新效应,考虑一般收益和协同创新收益在农户、农业企业、电商企业等合作方之间的合理分配,进而确定股权配置结构。综合平台应分别设置农村财务共享服务的信息共享模块和乡村财务公司的资金共享模块,构建政府、社会资本与村民“共治共享”的乡村财务治理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0.
会计监督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会计监督理论和实践存在的问题和局限进行分析,从会计监督的目标转变、体系优化和机制创新三个方面论证了国家治理框架下会计监督体系重构。提出会计监督应以增进公共利益、维护公共秩序、实现会计善治为目标,构筑以政府会计监督为灵魂、利益相关者会计监督(股东、公共受托经济责任人、债权人、社会公众等)为支柱、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为基础的新"三位一体"会计监督体系,通过创建以善治为导向的会计信息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并定期发布的执行机制,强化会计监督的力度、广度和效度,最终实现多元监督主体的协同共治,提升会计监督服务国家治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面对城乡发展不协调、乡村发展不充分,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不平衡等问题,本文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核心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关键是要彻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深刻把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文章提出构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体系,应切实落实重中之重的要求,保障要素配置、资源条件、公共服务、社会事业、人才队伍优先向农业农村倾斜,形成"支持保护精准有力、体制机制顺畅高效、微观主体充满活力"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税收法治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有必要从四个方面加强税收法治体系建设,以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一是完善企业税收法治体系,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深化自然人税收法治体系改革,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三是完善国际税收法治体系,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四是健全税收治理的法治支持体系,保障税收治理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金融科技高速发展,随之产生了数据泄露、无序竞争、算法滥用、数字鸿沟等问题,金融科技发展背后隐藏的伦理道德问题须加以重视。文章通过梳理当前国际及国内金融科技伦理治理的实践和主要共识,基于我国国情,从宏观到微观、从顶层设计到具体落实、从社会环境到参与主体等不同角度出发,提出“宣教先行引导伦理价值导向、强化立法实现良法善治、多方参与协同共治、培养人才提供可持续发展支撑、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全球治理”的构建路径,最终形成中国特色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取消农业税以法律废止的形式为城乡的融合消除了人为设置的坚固屏障,体现了公平正义的法治理想,取消农业税是法治社会对农民国民待遇的确认,而作为法治治理的最基层形式的乡村治理,也随着农业税的废止将形成全新的乡村法治结构.分析取消农业税的法治意蕴对研究农民的权益保障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法律对策有着及其重要的现实作用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引领、规范和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应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以财税法治化为总体法治目标,确保改革和法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预算法定是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首要法治任务。现代预算制度必须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发挥预算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税收法定原则的进一步落实是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核心法治目标。健全税费法治体系,推进税费法定进程,实现全部财政收入法定是财税法治化的核心指标。实现转移支付法定是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法治目标。优化税费征管体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是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探索现代化乡村治理模式,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效能,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治理迈向现代化,实现在共同发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指向。通过薪酬制度改革实践,文山州里夺村紧紧抓住村级干部这个“牛鼻子”,集中力量妥善解决好农村基层干部的待遇问题,确保他们真正成为农村基层群众的“主心骨”,充分调动村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发挥村级干部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传统农村的封闭性被打破,利益诉求更为多元,迫切需要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现阶段完善乡村治理机制,需要紧紧围绕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以加强农村基层党建为关键、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为基础、以支持民间力量参与为补充,尽快建立起有着坚强领导核心的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同时,从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农村法治进程等方面,为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增强农村社会凝聚力提供条件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杨启明 《河北金融》2020,(3):52-53,6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出了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大命题。基层央行治理作为金融治理的组成部分,面临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服务为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求真务实;着力做到标准化、科技化、精准化、区域化、人文化;努力促进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相融合、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融合、市场思维与法治思维相融合、全局谋划与重点突破相融合、班子建设与队伍建设相融合,持续提升履职水平。  相似文献   

19.
国家治理体系是国家制度和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法治建设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必经之路,要坚持立法先行,用法治理念带领社会新时代向前发展.近年来,国家审计监督法律体系在探索中前行,依法审计的理念正在逐步渗透到运行模式之中,本文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视角,探索如何完善国家审计监督法律体系,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提供内在推动力,不...  相似文献   

20.
在城乡差距依然明显的现实境况下,乡村振兴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乡村振兴确保共同富裕的全民性、全面性、共建共享性和持续性。当前,以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还面临着来自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等方面的各类风险挑战。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以乡村振兴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协同发力:一是稳固脱贫攻坚成果,夯实共同富裕的基础;二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成熟的共富机制;三是深化农村改革举措,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四是完善财富分配体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