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工具,由于其复杂而巧妙的交易设计,使得发起银行可以通过将信贷资产转移到表外,改善自身的资本充足率。本文通过对建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分析,发现在资本监管的约束下,银行被要求按照“证券风险暴露”程度计提资本,这使得资产证券化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改善资本充足率幻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信贷资产证券化与中国银行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2006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Basel Ⅱ)正式取代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开始实施,为国际金融业确立了新的风险管理框架。在新资本协议中,首次单独对资产证券化业务提出了统一的资本计提标准、  相似文献   

4.
巴塞尔资本协议中资产证券化监管框架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产证券化20世纪70年代发源于美国,成为当前全球金融市场最具活力的金融创新之一,其发展与巴塞尔资本协议有密切的关系.从1988年的巴塞尔资本协议推动银行利用资产证券化进行资本套利,到1999年6月巴塞尔资本协议第一次征询意见稿正式将资产证券化列人监管范围,再到巴塞尔委员会对资产证券化处理几易其稿,资产证券化框架至今仍在讨论之中.巴塞尔资本协议在推动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同时,又引发了对巴塞尔资本协议本身的不断修订.实际上在早期阶段,巴塞尔资本监管框架并没有把资产证券化列入,但随着监管框架的不断完善,巴塞尔监管委员会认为"资产证券化的处理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缺少了该部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达不到监管的目的"1.资产证券化在监管框架中的相对地位的变化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简称ABS)是指将商业银行将缺乏流动陆的资产,转换为往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的行为,使其鼠有流动性。利用金融资产证券化可有效增加资产流动性,改善银行资产与负债结构失衡,提高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同时,银行还可以利用金融资产证券化来降低筹资成本,降低银行嘲定利率资产的利率风险。证券化资产必须县备以下特征:资产在未来可以产生稳定的、可预测的现金流收入;资产应具有标准化的合约文件,即资产县有很高的同质性;原始权益入已经持有资产一段时间,且信用表现记录良好;资产抵押物变现价俏较高;债务人的地域和人口统计分布广‘泛;资产的历史记录良好,即违约率和损失率较低;资产的相关数据容易获得。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在其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正日益显现.资本市场作为要素市场的重要部分,是配置社会资源的重要场所,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引入瞩目.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世界金融体系主要分为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无论是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英美,还是以银行主导的德日,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的资本市场在近几年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是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收入流的资产如各类应收账等汇集起来,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据以融通资金的过程.它是近三十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的创新之一,它的使用会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相当多的好处.对于中国的金融改革而言,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尤其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资产证券化通过把权利转换为资金来源,或把应收款转换为证券,将金融机构、企业公司和资本市场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把更多的公司带进了融资成本相对较低的资本市场。因此,当前在我国引入这一极具生机的金融创新业务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旭阳 《浙江金融》2003,(1):28-29,25
在过去十年中,我国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快速发展对形成以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并举的金融市场结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表1的数据表明,从1994年到2000年的7年时间内,股票市值和企业债券余额与GDP之比已经1994年的不足10%上升到2000年的54%.尤其是1997年以后,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与GDP之比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而直接融资余额持续保持高速增长,资本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资产证券化与金融稳定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资产证券化的积极推进,有利于金融的稳定;反过来,金融形势越稳定,资产证券化也越能顺利地开展。当前,要抓住金融局势稳定的有利时机,加大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试点,并建立资产证券化试点的后评估制度,使资产证券化促进金融稳定的作用得到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2.
13.
作为现代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创新工具之一,国内外理论界和银行界普遍认为资产证券化对于银行有着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加流动性和提高收益水平等多方面的作用。然而,这些效应并不是必然的。本文选取全球资产证券化市场最为成熟的美国市场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生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资产证券化能提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降低融资成本、增强盈利能力与效率、优化贷款组合构成,但是在降低流动性风险和提升贷款组合质量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由于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的暴跌是次贷危机引爆器,因此,人们在研究加强资本监管时,会对证券化的资本计量给予特别关注。本文从理论结合实践的角度,对证券化产品各类市场参与者的相关资本计量问题进行了思考,梳理并归纳了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投资机构和中介机构在各自资本计量过程中需遵循的原则及思路。  相似文献   

15.
16.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国内银行监管规则进行了全新的梳理和重大修改,也标志着国内银行业将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施巴塞尔III。新规则在风险权重体系、最低资本要求、操作风险资本要求等方面对商业银行带来了压力,部分银行必须通过外源融资才能达到要求。四级分类监管体制的建立,有助于促进商业银行更好地实施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要求。国内个别银行可能成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短期将承受较大的压力,如何监管系统重要性银行也成为监管机构面临的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18.
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银行增强流动性.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一种融资方式,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受制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等因素,我国于2005年3月21日才正式启动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和建设银行作为试点单位.分别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试点工作.我国也先后颁布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监督管理办法)及其他配套的会计、税收规定。本文试图通过国开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对银行风险影响的分析.提出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监管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文兵 《中国金融》2006,(14):17-18
2005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正式启动,同时,2005年短期融资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加快了我国金融脱媒的步伐。在金融脱媒的背景下,如何有效促进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资产证券化的潜在风险之一是可能导致监管资本套利,影响金融系统稳定。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监管资本套利的两种可能方式,即发起银行通过非完全转移风险,以及银行间利用监管资本要求的差异进行套利;进而基于2012~2018年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得出如下结论:从资产证券化决定因素看,未发现发起行存在监管资本套利动机,这意味着发起银行通过非完全转移风险套利的可能性很小;基于资产证券化前后监管资本的对比,发现银行间利用监管差别进行套利的可能性有限,尤其是中小银行通过向大银行出售资产证券化债券进行监管资本套利的可能性极低;由于不同基础资产类型存在差异,其他个人贷款的资产证券化相对更容易实现监管资本套利。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为应对资产证券化可能产生的监管资本套利,应遵循"审慎+鼓励"原则,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进市场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