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转型发展,是指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发展所必须进行的产业经营与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乡村空间重构。其实质是构建城乡一体化,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我国乡村发展的区域性非常明显,不同类型的乡村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不尽相同。在资源型地区,丰富的矿藏资源优势,曾经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也造就了一批富裕村。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型地区农村发展的短板日益显现,许多农村面临着资源枯竭、经济结构单一、农业产业模式落后、人才和技术缺乏等一系列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何利用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转型发展,是资源型地区农村发展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背景下,面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发展低碳经济,开发西部水电资源,建设西部绿色能源基地,走绿色发展之路,不仅可以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后发优势,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还能极大地扩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空间,使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实力整体上升,实现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对四川省大渡河硬梁包水电站移民安置调研基础上,分析探讨了硬梁包水电站移民搬迁安置的主要经验与存在问题,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水电开发农村生态移民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绿色经济,学科属于环境经济学,但同时具有生态经济属性,拥有可持续经济的本质特征,而绿色产业就是中国发展绿色经济、山西完成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论文从绿色经济与绿色产业的概念解析入手,深入分析山西省绿色产业的发展现状,从而发掘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对山西省今后践行绿色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自国家倡导和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以来,我国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取得了阶段性成就。山西省作为典型的煤炭大省,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拉动了经济增长,但随着资源日益枯竭,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着很大阻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从结构性矛盾、创新驱动力以及文化旅游产业3个方面,分析了山西省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期为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新型城镇化质量极为重要。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逻辑,重构新型城镇化质量测度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对2007-2017年东、西部地区18个省份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城镇、成果共享四个子系统发展水平较高,西部地区开放程度子系统发展水平较高;东、西部地区之间及区域内部之间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6.
为使石家庄西部山区成为旅游的热点区域,实现旅游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提升,该文以资源、交通、市场、空间、政策、产品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区域旅游发展与聚集的基本特征,发现重大问题和发展障碍,提出针对性的可行性发展策略,即抓住重点领域,明确聚集区域;坚持精品带动,科学有序聚集;坚持产业联动,创新产业格局等.  相似文献   

7.
青海产业发展及其空间结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面对西部大开发持续推进的宏观背景,青海必须从产业发展和空间结构优化角度,采取非均衡的区域发展战略,在生态理念主导下,通过促进制度创新、培育特色产业和完善城镇体系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文还分别按西宁城市经济区、东部综合经济区、环湖农业经济区等5个经济区阐述了空间结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地区在我国的工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经济发展更多的依赖于当地丰裕的自然资源,但相对粗放的发展方式使资源型地区呈现较低的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基于2007—2016年面板数据,建立系统GMM模型,对资源型地区进行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资源型地区的工业用地市场化程度与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在全国范围内仍处于较低水平。工业用地市场化程度对资源型地区的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有负向影响,即工业用地市场化程度越高反而抑制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东部和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的工业用地市场化程度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具有负向影响;成熟型和成长型城市同样具有负向影响,但衰退型城市具有正向影响。资源型地区应建立良好的政策制度,实现有效的市场体系;加强环境治理,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采取因地制宜发展措施,实现工业用地的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0.
尹娟 《农业经济》2022,(4):15-17
农村绿色发展是协调农村地区生态资源优势与经济增长的重要选择,是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关键。其中,农村地区产业绿色化发展是实现农村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前,农村地区产业绿色化发展面临资源“闲置化”、农业“被边缘化”、从业者“职业化”水平较低、居民绿色环保意识薄弱等困境。对此,本文从统筹发展的视角出发,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以实现农村地区产业绿色化发展为目标,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资源“高效化”、农民“职业化”、环境“生态宜居”以及提高居民绿色环保意识的现实路径,并从制度、人才和法治等角度提供保障措施,助力农村地区产业的绿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地区生态综合治理和绿色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柴达木地区生态现状及区位影响、生态治理和绿色产业发展现状,针对当前存在资源匮乏、土地沙化面积多、治理允度大、绿色产业起步晚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柴达木地区生态综合治理和绿色发展对策建议,对今后柴达木地区生态治理及实现绿色产业转型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分析了西部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阐释了西部生态文明建设滞后的主要障碍因素。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本文从建立绿色国民账户和绿色GDP考核制度、建立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行政补偿制度、建立多元化的生态产业模式、建立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体系和监测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对于西部中小城市而言,资源型经济是维系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要想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资源型经济进行转型和升级,但由于主客观原因的存在,西部中小城市发展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要完成转型升级十分困难。本文分析我国西部中小城市资源型经济难以持续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兴产业,其自身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提升.为借助"数据驱动"方式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和转型,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以贵州民族地区为例,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下,提出大数据产业发展路径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但存在城镇化水平低、城镇规模结构与空间分布不合理、城镇功能不完善、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等突出问题。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深入实施,我国城镇化进程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西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需求更加迫切。以四川省泸州市为案例,在分析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推进泸州市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主要思路,并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型城镇体系与格局、产业支撑、城镇功能、机制体制创新等方面构建泸州市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是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将生态、社会、经济适宜性恰当组合,形成城乡用地结构数量的协调与平衡,优化配置的目标在于实现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本研究以区域经济学理论为依据,以"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思想为指导,以具体实例为分析对象,对加强区域特困地区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进行研究,提出应加强城乡土地一体化配置,"以城带乡,城乡结合"的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和平衡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7.
王惠泽 《山西农经》2024,(4):132-134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的发展提供方向指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绿色转型。针对现阶段农村经济绿色转型发展面临的主体产业优势不足,产业链不完善、农业资源投入少,基础设施落后、发展理念不足,缺乏创新动能的困境,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明确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通过集中培育主体产业,扩大发展优势、加大投资力度,推动绿色科技创新、树立绿色理念,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方式,加快农村经济向绿色方向转型,推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随着资源型企业的发展,非再生资源短缺与耗竭状况凸显,环境污染非常严峻。要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生态共生是基础,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则是必由之路。资源型企业要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必须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视角规划生态战略,树立市场位与生态位并重的理念,全面实施生态工程,加强清洁生产与ISO14000环境管理,加强京津冀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传统工业向以生态为导向科技创新型工业转型与升级,建设新型生态工业园区,促进资源型企业技术与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地区具有多重非均衡属性。因此应当采取“非均衡系统协调”的发展模式,包括非均衡重点突破的主导战略、全区系统协调的战略思想、结构优化的战略核心和资源转换的战略方式。全区12个重点开发区域之条件各有优劣,因而,选择了不同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闵行区按照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产业融合提升"的工作思路,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深入推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一、现状及基本情况截至2016年,闵行区共有"104区块"12个,用地面积45.15平方公里。产业园区11个,主要用地分布在"104区块",其中国家级园区3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