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信贷指引》的发布将银行业监管推向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高度。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基础的绿色信贷对国内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城商行短期利益的调整,股东价值最大化发展理念的冲突,城商行在风险管理体系、组织管理体系上的不足将成为制约绿色信贷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是,顺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适应"绿色发展"的理念是城商行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的重要推动力;提前规划、优化组织管理体系、研发设计特色信贷产品、加强外部合作是城商行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杨丹妮  王俊文 《征信》2023,(9):78-85
以绿色金融为核心的新一轮金融政策深入推进,为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带来全新契机。基于2012—2021年我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滞后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探讨绿色金融、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与城市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绿色金融不仅显著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而且对邻近城市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空间溢出效应;绿色金融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为对东中部地区、中小型城市及普通地级市高质量发展影响更显著;绿色金融可通过提升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未来,应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结构、制定差异化绿色金融发展政策,因地制宜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3.
绿色信贷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金融科技创新驱动绿色信贷模式升级,促进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文章从绿色信贷贷前、贷中、贷后3个环节梳理了金融科技在绿色信贷领域中的模式创新及应用场景,深入分析金融科技赋能绿色信贷发展的难点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卓 《北方金融》2023,(1):96-101
场景金融可以发挥获客成本低、客户体验感好、线上智能化运营等优势,可以更好助力城市商业银行敢贷愿贷能贷会贷,已成为城市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新蓝海。与全国股份制银行相比,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场景金融面临数据治理难、风险管控弱、科技投入少、人才相对匮乏、考核机制不相适应等困难。本文通过对场景金融组成要素及评价的分析,提出了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场景金融的个人、企业、政府场景模式搭建路径,并就加强数据治理、建立场景金融智能风控模型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引言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性催生了"绿色发展"(GreenDevelopment)这一新型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旨在降低经济增长对能源的过度消耗、对碳排放的过度依赖以及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并通过创造一种新的绿色产品、技术市场及投资来促进经济发展。这种发展理念将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社会、环境发展进程,同时也将深刻地改变政府的角色。在中国,"绿色发展"已经在改变政府的决策及金融监管层的监管理念。2012年2月24日,银监会正式对外发布《绿色信贷指引》(银监发[2012]4号,以下简称《指引》),要求银行推进绿色信贷,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并以此优化信贷结构。  相似文献   

6.
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为绿色金融市场发展带来重大机遇,金融科技作为信息技术手段,是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从金融科技助力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性出发,结合实践案例阐述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领域中的应用现状,深入分析当前金融科技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政策制度引导、系统平台搭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环境风险评估体系构建等多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在政策推动下不断发展壮大,但在市场实践中仍暴露出绿色识别成本高、绿色服务效率低、市场主体参与性差等难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驱动的金融科技在化解信息不对称、降低成本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本文从金融科技在效率、成本方面的优势出发,结合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和难点,从成本、信息、意愿三方面分析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发展的机理与实践,提出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加大创新试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中国287个地级城市的数据,分析金融科技发展缓解金融机构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增加信贷供给的广度和深度,进而增加企业资金供给,促进工业增长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可通过增加贷款供给促进工业增长,在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旧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在中部地区对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对四、五线城市的作用弱于相对发达城市。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科技能否赋能绿色信贷发展,从而推动商业银行实现数字化绿色转型?本文创新性地从商业银行内部视角出发,基于2012—2021年22家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利用文本挖掘法构建金融科技发展指数,探究金融科技对绿色信贷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调整信贷配置和降低信贷风险显著促进了绿色信贷的投放。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对绿色信贷投放的促进作用在规模小、资本充足率高的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因此,商业银行应持续推进金融科技发展,以助力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以及“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11.
文书洋  刘浩  王慧 《金融研究》2022,506(8):1-17
在可持续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将减排技术内生化,建立带有环境约束并包含金融部门的经济增长模型,解释了绿色金融通过支持绿色创新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内在机制。这一理论得到了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中介效应分析的支持。本文为绿色金融的经济学建模提供了新的思路,推进了绿色金融的“功能”理论,论证了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的“绿色创新渠道”,这意味着绿色金融不限于对少数清洁行业的支持,针对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内部环保技术升级的金融服务也至关重要,是未来绿色金融政策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基于作用机理分析,以绿色信贷、绿色产业投资、绿色债券为例,使用2009—2019年30组省级数据从整体与区域两方面对绿色金融的碳减排效果进行考察。研究发现,整体分析中各绿色金融业务发展都有显著减排效果,但在交互项中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组合表现出负调节效应,其余组合为互补效应。区域分析中,西部地区绿色产业投资减排效果较强,绿色信贷偏弱;中部地区绿色债券对区域碳排放未产生显著影响,互补效应也只存在绿色信贷与绿色产业投资间;东部地区单一或交互项与区域碳排放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减排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驱动绿色金融发展是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将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文章探讨了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旨在将绿色金融和科技创新进行深度融合,针对绿色金融存在的现实问题和监管不足,利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绿色金融发展框架,提高监管效率,并探究"监管沙盒"机制在平衡金融监...  相似文献   

15.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30·60"目标,为我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划定了时间路线图,可以预见绿色金融在"30·60"目标下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在政策推动下不断发展壮大,但在市场实践中仍暴露出绿色识别成本高、绿色服务效率低、市场主体参与性差等难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驱动的金融科技在化解信...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绿色信贷与风险管理文化联系的视角,通过构建商业银行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面板SVAR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和发展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检验.全样本实证结果显示,商业银行发展质量提升,即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提高,会推动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但绿色信贷业务回报低,开展绿色信贷会提升商业银行运营成本,从而对商业银行发展质量具有负向效应.进一步进行分样本检验发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在特定时期内会促进商业银行发展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7.
信贷信息共享机制与城市商业银行信贷决策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现状不容乐观,其直接原因就是信贷决策能力的不足,在决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区,需要建立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信贷共享机制,并从多方面来提升其信贷决策能力,建立优秀的信贷决策文化,从根本上来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商业银行已经运营近10年,突出存在着资本比率低、规模小、不良资产比例高、经营效益差、亏损面积大及抗风险能力低、人才缺乏等诸多问题。要注意从城市商业银行的定位、经营模式、企业形象、内控制度等方面加快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金融业积极支持绿色发展,产品及服务创新不断涌现,绿色信贷初见成效,各类交易平台逐步形成,国际合作势头良好。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相关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绿色投资不足且融资渠道单一,金融机构功能发挥不够、支持力度有限,金融创新相对滞后等诸多问题。建议: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大力推广绿色信贷,推动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创新,为绿色发展提供全面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党中央基于国内外环境变化,特别是我国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的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以往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增长方式已不可持续,特别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自然承载力的明显下降,绿色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