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慧琳 《商界》2014,(7):121-121
高端矿泉水也是水,属于日用品。日用品的消费,多属于“习惯性购买”和“追求多样性购买”,购买受广告和终端形象影响比较大,适合选择感性劝服的广告设计。据说有位粉丝,看到统一的ALKAQUA矿泉水“低调而有创意的包装”后,居然能喝出“爷爷家的井水的味道”。可见感性设计时消费者购买选择甚至消费体验产生多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图表     
《成功营销》2013,(6):18-18
如果您的品牌定位还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话,那您就OUT了。因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理念已经过时,面向席丝的“优质、平价、有创意”的理念才是未来消费的主流。认同席丝文化的群体,已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消费群体,他们有较强的消费能力,有理性的消费观念。那么,席丝们到底有多大的消费能力呢?他们的消费需求是什么呢?请往下看。  相似文献   

3.
浅析流行文化对品牌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是企业成功的驱动力,而品牌带给消费者的是一种心灵需求的情感价值,是产品概念对应消费群体的情感需求.品牌建设须按品牌定位有针对性地传递文化,将文化意蕴融注于品牌创意之中,提高其文化内涵和文化附加值,品牌才有竞争力.文化叙述是品牌传播的主要形式,只有采用消费者易于接受的文化形式与文化价值观,以社会时尚的流行文化为创作的话语资源,在塑造流行生活模式的参与中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使之产生情感共鸣,才能达到对品牌认知和忠诚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刘逢秋 《中国广告》2006,(3):119-120
德国社会学家G齐美尔(Georg Simmel)说“越是容易激动的年代,时尚的变化越迅速”即时尚越有市场。而中国就处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激动年代”,国人对时尚的追求,远超越了计划经济时代,甚至超过了国外成熟市场中相对稳定的消费者。中国已悄然进入了“时尚消费”的新时代。对于时尚消费,按G齐美尔解释.则是“示同”和“示异”的结合。“示同”就是借消费来表现与自己所认同的某个社会阶层的一致性;“示异”则是借消费显示与其他社会阶层的差异性。时尚消费使消费者获得了一种“群体成员感”。  相似文献   

5.
时尚消费是目前具有重要影响的社会消费现象,人们追求时尚的根本动机是满足既能表达自身个性又具有群体归属感的心理需求。时尚是一种精神价值,其价值的核心是群体归属和个性表达为消费者带来的内在精神价值和外在精神价值。在时尚消费中,消费者可以获得形象价值、酷价值、社会价值、愉悦价值等四种价值。其中,酷价值是时尚消费所独有,可同时给消费者带来高度正性与负性刺激的价值。追求酷的过程并非全部都是快乐的,甚至会伴随着不安和焦虑,但这种追求也能带来一定的社会认可和个性形象。时尚消费者对时尚产品的消费更关注外在形象和内心的酷,更侧重于通过时尚消费来表达自己的个性;非时尚消费者更关注时尚带来的社会价值和愉悦价值,更侧重于通过时尚来表现自己的群体归属,更从众一些。为追求酷,时尚消费者比非时尚的消费者愿意承受更多的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6.
消费市场内产品的品种与类型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消费者的需求是由其文化状况影响下的消费理念所决定的.在乘用类汽车消费市场中,分析消费群体及其文化构成和消费取向,是获得优秀业绩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促进绿色消费是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也是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必然要求。本文以绿色消费态度为中介变量,构建相关影响因素模型,探究绿色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当前“碳中和”背景下,受新冠疫情影响,价格权衡、消费态度直接促进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情境因素、主观规范、感知有用、参照群体通过绿色消费态度中介作用正向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基于以上结论,从绿色产品生产、低碳方式宣传、政策机制制定、绿色文化营销方面提出促进绿色消费的建议,以满足消费者期望,引导绿色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8.
翁旭青 《北方经贸》2010,(4):120-122
文化创意产业,以其产业模式的创新性,消费群体的广泛性。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创意产业热潮。把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理论与其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相结合,从经济学角度对影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透析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礼品消费心理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传统文化承继的过程中,对于“礼”的理解却逐渐变得狭隘起来,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将“礼”与“礼品”画上了等号。购买者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自己消费,而是单纯为了送礼,“礼品消费”出现了购买者与消费者的割裂;购买礼品并非追求礼品的商品价值,而更多的是注重商品档次和包装的华美。因此,有些人将这种礼品消费方式称之为“中国式的奢侈”,礼品消费已成为众多商家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李伟 《江苏商论》2010,(4):26-27
消费者品牌敏感度不仅受个体变量影响,而且受群体变量影响。本文构建了针对消费者品牌敏感行为的个体和群体两层面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消费者对品牌消费文化所持态度和参照群体的品牌消费行为在群体层面上有显著变异。  相似文献   

11.
在大力弘扬中华非遗文化的当今,许多非遗项目在其传习场所建构本行业、本技艺的展示空间,这些应运而生的“非遗”传习所,相比于传统博物馆展示具有更直接的文化感染力。而随着文旅融合的发展,文化渗透旅游,旅游洋溢文化已成为新趋势,作为非遗文化集中呈现的手工艺非遗展示传承场所正面临“非遗+旅游”发展的建设新课题。本文以王星记扇展示...  相似文献   

12.
<正>在当今这个多元化、复杂且充满活力的女性消费市场中,女性的需求和期望正经历着不断的变化和发展。除了追求物质满足,她们更加注重精神上的追求。关于“她生态”的内涵,也是时候要重新对其进行解读了。为此,本专题以2024“三八”国际妇女节为契机,以创意、消费、领导力聚焦当代女性的新视角,深入挖掘女性消费的新需求,并探讨品牌创意如何在新视角下与女性进行有效的对话。  相似文献   

13.
在品牌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很难快速接近消费者,而每个消费群体都有其根深蒂固的时代或品牌印象,广告主找到这位牵线的“红娘”.就很容易和消费者形成互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消费者市场的消费行为表现的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于消费者市场企业必须靠敏锐的商业嗅觉,预测消费潮流和趋势,把握商机。“为趣味而活”的“趣客一族”,是中国日渐富裕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共同孕育的新新族群,这一群体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能,有着自己独特的行为理念和行为特征,领航年轻一族乃至其他群体的消费潮流和趋势。  相似文献   

15.
李晓  王雪芳  田静 《商业时代》2012,(25):33-34
现有的消费者有限理性决策分别对情绪和消费文化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于二者的关系却研究甚少。本文从中国文化情境视角出发,把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文化感知细分为长期时间导向、中庸观、面子感知和群体一致感知,通过3*4的组间对照实验,研究了消费者情绪(积极、中性、消极情绪)对其消费文化感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志伟 《商业科技》2008,(17):125-126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有了新的要求,从追求“拥有产品”到“无忧化消费”,企业要构造新的营销模式去适应消费者的变化。本文引入全寿命营销观念,探讨其主要观点、营销模式的建立和营销策略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万卫红 《商业研究》2002,(15):155-157
消费教育是指针对消费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播消费知识,传授消费经验,培养消费技能,倡导科学的消费观念,提高消费者素质的一项系统的社会活动,其目标是为了造就消费者群体。由于我国消费教育起步较晚,比起发达国家和地区还存在不少差距,加强国民消费教育,优化消费者行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频繁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大环境下,食品安全消费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文章对西方背景下开发的食品相关生活方式量表进行适合中国市场和文化的修正,并基于修正量表对中国食品消费者进行市场细分,经过两步骤聚类分析得出5个细分市场,分别是“传统居家型”(7.5%)、“保守节约型”(16.6%)、“现代都市型”(19.5%)、“享乐探险型”(23.8%)、“淡漠便利型”(32.6%),并从中识别出“享乐探险型”“保守节约型”“传统居家型”三个细分市场为绿色食品消费群体,“现代都市型”为潜在绿色食品消费群体,“淡漠便利型”为非绿色食品消费群体,最后根据不同细分市场的特点为绿色食品企业提供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产阶级的消费举止文化开始出现分化与多元倾向,但从总体消费品位、追求、价值观念看,泛白领普遍比新富阶层更具文化性特征.目前,中产阶级消费文化呈现出五大趋同性特征.中产阶级消费价值取向的维度体现在七个方面.霍金斯的消费者决策过程模型是关于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模型,是关于中产阶级自我概念对其消费价值取向影响模型建立的最佳典范.  相似文献   

20.
“要爽由自己”,2005年的可口可乐,让这一口号深入人心。在品牌形象上,可口可乐更加贴近年轻消费群体,从而提升其品牌喜好度,促进销售。藉由“大创意”加上“大整合”所集结而成的整合营销方案。大创意的核心是一部由6位明星代言,源于新生代真实生活,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