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与云南两大旅游大省旅游合作与竞争的话题由来已久,但大部分的着眼点在旅游开发较早、景区等级较高、知名度较大的川西和滇西北地区,而对川南和滇东北关注较少。文章将眼光伸入学者们少有探究的滇东北和川南这一旅游次发达地区,根据核心—边缘理论,通过分析滇东北和川南几个城市之间旅游合作的合作基础,提出该地区区域旅游合作产品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2.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全国首个获批复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安徽滁州是其中重要“一翼”和“前沿”.在南京都市圈内滁州承接产业转移有地理位置、交通、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优势,滁州承接南京的产业转移较多,其对滁州市经济发展的软硬件、产业结构和就业、城市空间分布有较大影响,提出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及创造优质服务环境、提升产业层次和提高对接产业的科技含量、充分利用优势条件加快宁滁同城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核心-边缘理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运用   总被引:83,自引:1,他引:83  
汪宇明 《经济地理》2002,22(3):372-375
核心-边缘理论为区域旅游规划提供了建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系统的认知模型。运用这种空间结构模型,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区域整合,景区土地利用功能配置与都会城市旅游圈层构造,以及促进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方面可取得满意的实践成果,核心与边缘地区应该是一种平等竞争,优势互补,合作互嬴的空间关系,发展核心,带动边缘,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兴措,发展中地区要注意培育旅游核心区,形成旅游创新活动基地,带动边缘区域发展,壮在整个区域的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利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统计数据,探讨知识经济下"核心—边缘"结构所特有的形式及对其形成的机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新经济的发展,在扩散效应、区域政策等机制的作用下和知识经济因素的影响下"核心—边缘"结构已发生了嬗变。主要表现为新经济下"核心—边缘"结构呈现出的新的形式:单核心结构、多核—核心边缘结构、空间一体化结构,在这三个阶段里核心体内容由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为知识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5.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区域旅游合作成为中国旅游发展的总体趋势。自贡盐都和大英死海都在打造盐文化旅游品牌,这种资源类似地区存在旅游合作的基础,可以采取以政府为主导,旅游管理经营部门密切合作;实施差异化主题定位,发挥整合效应;加大整体营销力度,建立良好的市场运作机制等相应的合作途径,达到区域旅游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策略研究——以重庆旅游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重庆旅游为例,分析了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重庆旅游合作发展的背景,指出了旅游合作发展的意义,并分析了合作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重庆旅游的合作发展的一些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探讨GIS技术如何在“核心一边缘”共生型旅游地的发展中发挥其作用。笔者认为运用GIS和多媒体、视频等技术,建立三原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并与大西安都市圈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对接,实现与大西安都市圈其他各地之间的旅游信息传递,对三原旅游进行科学化管理,使其在大西安都市圈内的发展如蝴蝶般“飞”的精彩。  相似文献   

8.
曲静  贾利东 《生产力研究》2012,(6):120-121,162
在"大旅游圈"的理念下,打破传统观念和僵化体制的限制,发展区域旅游合作是现代旅游业的一大发展趋势。文章在对甘肃与周边省份区域旅游合作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甘肃省际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期望能够以此为突破口,推动甘肃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区域旅游“点—轴系统”演进研究——以陕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点—轴系统"理论是我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提出的区域空间结构理论。文章认为区域旅游"点—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特征具体体现为:吸引物集聚、旅游者集聚、旅游设施集聚、良好的可达性和充盈的客源市场促成旅游节点,具有一定规模旅游客流流动的交通干线是旅游轴线形成的标志。研究发现区域旅游"点—轴"结构系统发展经历"点—轴系统"发育前的均衡、"点、轴"初步发育、"点—轴系统"成长发育和"点—轴系统"成熟发育四个演进阶段。在2000年以前,2000—2002年,2002—2005年,陕南区域旅游"点—轴系统"分别经历了"点—轴系统"发育的前三个阶段,但之后,陕南旅游发展缓慢,至今未迈进旅游"点—轴"结构系统的成熟发育阶段。文章进一步探讨推动陕南旅游"点—轴"结构系统发育成熟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粤港澳大珠江三角洲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造就了丰富多样、互补性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经历了30年的旅游合作,探索出了三种旅游合作模式,形成了五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次级旅游区域。粤港澳区域旅游合作是其内部特性、层次、结构、水平不同的各次区域之间形成的层次有别、关系密切、结构复杂、内涵丰富的旅游空间体系的过程。其旅游合作的形式和内容包括了旅游资源—产品—市场联合开发、旅游交通—设施—信息系统合作兴建、旅游政策—制度—管理协作交流、旅游人才—技术—资本流动与融合等方面。粤港澳区域旅游合作的成功经验所提供的启示主要有:粤港澳区域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其旅游合作成效显著;市场机制和政府协调缺一不可;提升、优化与完善是区域旅游合作高级化的必然途径,即发展目标上提升、空间结构上优化和区域功能上完善。  相似文献   

11.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为边缘地带来了发展契机,并对边缘地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集群提供了外部推动力,也推进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以及社会服务均等化的发展,同时还促进了边缘地农产品跨区域流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也为农业技术科技化和信息化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民素质提升提供了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2.
核心国和边缘国的分化体现了空间范畴下经济一体化区域内的发展不平衡,欧债危机使欧元区成员国关系加速向核心-边缘模式分化,加大了危机解决的难度。本文重点研究欧盟特别是欧元区中核心国与边缘国的分化,发现边缘国的竞争力危机将使分化长期存在,未来如不能有效缩小这两类国家的差距,欧元区将面临崩溃的风险。因此,提升参与国竞争力,避免成员国之间的分化,保证各国平衡发展,是顺利推进一体化进程的前提,这对近年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一体化新模式的推进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丽星  傅丽 《经济论坛》2010,(9):115-118
本文以浙江省的杭州、绍兴、宁波三个地区的旅游发展为例,以提高区域旅游发展的整体吸引力为目标,提出了主导旅游资源相似的邻近地域旅游发展的"竞合模式"(C-C模式),分析了竞合模式的内涵及其实施条件,并在论证杭、绍、甬三市实施竞合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市实施竞合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判都市圈的未来发展趋势,将青岛都市圈与其他7个已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进行多维度比较,发现青岛都市圈存在核心不强、协同不够、集聚不足、机制不全等问题,进而明确青岛都市圈的发展定位,并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打造现代化都市圈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魏玺  席广亮  甄峰 《经济地理》2022,(6):55-63+82
随着城市和区域联系的不断深入,以人流为代表的流要素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愈发重要,流动性逐渐成为商业体系研究的重要视角。文章以南京都市圈为研究对象,利用POI、手机信令数据等多源数据,在分析商业体系及实际服务人口流动性特征基础上,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南京都市圈商业体系呈现明显的单中心集聚以及空间分异特征。(2)南京都市圈呈现城市内人流联系紧密,而城市间人流联系相对较弱的特征,跨市人口流动在城市交界地区集聚程度较高。(3)南京都市圈商业体系与实际服务人口流动性耦合协调性水平整体相对较低,处于高能级商业空间集中于少数街镇的不均衡状态,以及商业体系与实际服务人口流动性发展不同步的态势。在未来的发展中,都市圈商业体系优化配置需要更好地顺应流动性规律,立足于实际服务人口分析与预测,构建动态分级分区的商业服务体系,以促进都市圈商业空间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南京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后,认为应从城市整体层面上加以整合和深度开发。随后阐述了在深度开发条件下的南京旅游资源开发思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旅游线路的空间设计与组织,以有效实现南京的旅游开发从单一的专题游向精品化、混合型旅游线路的转变,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7.
空间结构与组织是"资源诅咒"研究被忽略的一个分析视角。在资源型经济的自强机制作用下,人口与经济活动倾向于空间分布的分散化,形成资源型区域特殊的"核心边缘"结构和要素流动特征,导致核心区域集聚效应弱化及偏态的城市功能,反过来又制约制造业集聚、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化了反工业化倾向,促使区域发展落入"资源诅咒"陷阱。通过对山西省核心边缘结构及2000—2010年人口与经济集聚动态等分析,对上述观点做了验证,并提出基于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空间结构优化路径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区域合作和优势互补的崭新特点。作为世界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业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区域间的合作。旨在黑吉辽三省的区域旅游现状基础上,探讨黑吉辽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邵秀英 《生产力研究》2012,(8):189-190,226
伴随着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定位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文章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运用支柱产业选择基准模型,通过对山西旅游支柱产业发展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揭示旅游业作为山西省支柱产业发展的可行性、现实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在推动区域旅游支柱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魏力  申妙娟 《生产力研究》2008,(21):122-124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的背景下,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是新世纪的时代潮流。旅游业是当今新兴产业之一,在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快的进程中,也出现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趋势。文章就实施区域旅游合作战略趋势,加快旅游经济经济发展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