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支撑农业: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凡慧 《改革与战略》2008,24(12):96-99
技术进步能突破资源约束,带动经济增长。我国粮食增产、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农民增收都急需科技的强力支持。而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支撑能力薄弱。我们迫切需要强化科技攻关、狠抓技术推广、刺激技术需求、加强农民培训,让科技来支撑农业发展,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现代乡镇》2012,(3):76-77
2012年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在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对农业科技进行全面部署的一号文件里,“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被大力强调。文件明确提出.要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3.
《市长参考》2001,(9):33-42
一个国家的科技教育水平总是与其国力和经济水平相适应的。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也必须把科技教育放到综合国力和国民经济总运行的高层次予以运筹帷幄,从总体上保证其对国力和经济的需求。农业科技教育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着眼世界和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探索农业科技教育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把握最新的需求形势,有利于为农业科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寻求新的途径,有利于国民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4.
蔡苏文 《山东经济》2004,20(4):106-108,111
农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需要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要依靠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农业国际化的发展,又为农业技术进步提供了条件,加速了农业科技进步。潍坊农业国际化的发展就为我国农业提供了一条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科技致富之路,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的启示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5.
正科技部认真学习贯彻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加强现代农业与村镇建设科技摆在整个科技工作的优先地位,研究农业农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强化国家粮食安全科技支撑能力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适度进口、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现代化的首要和基本问题。兴农之要,首在科技。如何加快科技兴农步伐,这是摆在各级政府和农业、科技部门面前的一大课题。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就思维定势、科技网络、技术组装,政策配套,经济支撑等问题提出了加快科技兴农的新思路、新动作、新经验。  相似文献   

7.
高鸣  种聪 《改革》2023,(1):118-127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新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的基本遵循,是我国“三农”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历史经验,也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现实需要。立足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科技、农村改革的现实基础,对标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和愿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农业科技的主要思路是统筹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充分结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同步推动技术进步和推广应用,关键任务是推进种源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构建更高水平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深化农村改革的主要思路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坚持在改革中保障和增进农民利益,关键任务是深化新阶段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持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供给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科技创新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技术保障.论文在阐述农业科技创新及其供给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供给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供给持续增长的一系列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入世后农业科技创新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WTO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同时也对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扬长避短,乘势发展,尤其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从根本上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0.
《首都经济》2012,(3):28-29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近日正式公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九年聚焦“三农”,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文件首次对农业科技进行全面部署。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一半篇幅涉及农业科技。文件明确,要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11.
资讯     
《今日重庆》2015,(2):6-11
2015年1月13日,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在农业科研单位调研时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需求导向,强化市场驱动,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2.
2012年新年伊始,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思路、新政策。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并多次指出要把农业现代化摆在重要位置。2012年,中国现代农业创新产业联盟在中国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13.
张献和 《辽宁经济》1999,(12):23-24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如何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加速传统低效计划农业向现代高效市场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第二次飞跃,农业产业化是必然选择,而农业科技网络则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依托和保证。随着我省农业产业化的培育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科技运行机制,即多行业、多层次、多功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农业科技网络不断发展完善,在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近来,我们就欠发达县区农业科技网络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调查,从中得到了启示,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认真思考。一、当前农业科技网络的现状及问…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市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向型农业是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是适应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作为推进我市农业国际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已取得长足的进步。截止去年底,全市共批准外商投资农业及农业产业化项目185个,投资总额4.2亿美元。“十五”期间,农副产品累计出1:34.5亿美元,2006年达1.5亿美元,同比增长40.3%,占全市出口7.6%。农产品出口到48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5.
农场农业科技创新贯穿于农场农业生产发展的全过程。长期以来,科技创新对国有农场农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新品种、新农药、新技术和新设备等在农场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稳步提高,农业效益成倍增长,促进了农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农场农业摆脱了低水平徘徊的困境,正在向现代化农业方向发展。但由于我国国有农场地处偏远、经济结构单一、计划管理和场社不分等多方面的主客观原因,农场农业科技创新体制落后,缺乏活力,创新活动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激励等方…  相似文献   

16.
美国农业科技及农业发展(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90%的国土面积为农村,80%以上的人口为农民。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嘱目的成就,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中国广大农村和农民正在从温饱走向小康。但是,我国农业由于受资源相对紧缺、人口压力等方面的影响,目前的整体水平、劳动生产率、科技文化水平与素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为进一步了解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及农业整体水平,并借鉴其经验,以国家科委农村科技司副司长申茂向为团长的考察团,对美国农业科技及农业生产情况进行了为期30天的访问,此文即为此次考察的报告。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历史使命赋予了农业科技创新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却存在科技创新体制不完善、整体创新水平不高、农业研发资金供给不足、科技创新效率低下等许多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顺利推进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现代农业发展步入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工业化阶段。当今和未来现代农业的发展进步,除了要激活农业、农村、农民的内生动力,更需要科技、人才、资金等外力的强力相助。在诸多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外部因素中,农业科技创新是最重要的支撑因素。宿迁市作为江苏农业大市,近几年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很好地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依然存在政府研发投入不足、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诸多问题。为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文章通过对农业科技创新影响因素分析,提出发展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强化农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建立新型要素保障格局等方面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科教结合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教育的基本经验,通过农科教结合,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投入,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的科技化素质,有利于增强农业的整体势力,提高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使农业能够从容应对WTO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杨凌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总面积94平方公里,下辖县级杨凌区,总人口14.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06万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于1997年7月29日建立,由陕西省与国家19个部委共同领导和建设:该区通过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把科技优势迅速而有效地转化为产业优势,依靠科技示范和产业带动,推动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带动了西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