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损害赔偿是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受到侵害而遭受精神上的损害请求赔偿的法律制度,应从保护民事主体人身权利角度出发,在立法上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进一步明确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正>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使职权给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人身权或财产权造成损害,依法应给予的赔偿。国家赔偿由侵权的国家机关履行赔偿义务。一、精神损害赔偿的实质精神损害是指对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造成的非物质损害,包括心理上的痛苦或失常,名誉、荣誉的损害等。精神损害赔偿,就是对此种损害以金钱进行物质性赔偿。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中国人对权利意识,公平观念,法治进程,人权保护等词语不再感到新鲜,对这些词语含义的理解也不再停留在概念的层面,而是将其落实逐渐到现实的生活中,并不断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里。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刑事案件中人身权利受到严重侵害的被害人其权利如何得以平复成为时代前进的脚步在法律领域的投影。将对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精神损害的赔偿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刑事诉讼领域中排斥精神损害赔偿,这与民事领域中得到广泛认可的精神损害赔偿之间产生了冲突,损害了法律的统一性、协调性,造成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将精神损害赔偿扩大到刑事诉讼领域中具有理论上的必要性同时也具有实践上的可行性。因此,我国应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5.
精神损害抚慰金主要是指人格权受到侵害时所获得的赔偿金额.关于它的算定,除生命健康权外,我国法律对“其它的人身权”在遭受损害时抚慰金的算定方法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这对司法实践产生了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法官判案自由裁量权过大和当事人诉讼漫天要价两个方面.因此,应尽快完善我国的法律,建立我国关于精神抚慰金算定的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法律的不断发展和公民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精神损害赔偿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于现阶段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和法律条文的介绍,为我国法制进程的不断完善提出了几点界定严重精神损害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侵权法中允许受害人在符合法定条件下要求精神损害赔偿,无论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各国法律及学理上均不持异议,我国也有学者指出,精神损害赔偿是侵权责任法中的一种责任方式①。违约之诉中是否允许精神损害赔偿仍是一个争议的问题,本文运用比较的分析方法对此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陈弓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1999,(12):28-2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完善,现行《产品质量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深层次的新情况、新内容,不能全面规范市场主体的产品质量行为,确有必要对它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近年来,产品质量侵权损害案件不断发生,但如何确定侵权人的赔偿责任,人民法院和质量监督执法部门的看法和做法不尽相同。在此,笔者试作一些探讨。 统一产品质量侵权损害的归责原则,实行无过失责任原则 产品质量侵权损害的归责原则,是指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因产品不合格或有缺陷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时, 相似文献
9.
运行至今14年的《国家赔偿法》,自2008年10月28日至11月30日修正案草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以来,法学界的修订建议不断,多位专家表示,若不进行系统性修正,从长远看势必影响法律的尊严与长期适用性,其中一个重大缺陷就是对与物质损害赔偿制度相适应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甚少,存在诸多缺漏。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人们自主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法律对人权的关注和保障,是社会正义和效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沈洲 《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5,(1)
有关著作权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我国相关法律没有做出明确规定,首先要解决其归责原则的问题。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中的归责原则主要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对于争议较大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可以做适当的限制,以全面平衡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11.
劳务关系区别于劳动关系,不被《劳动法》所调整,由《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调整。近年来劳务关系中人身损害事件频发,为了厘清其相关赔偿问题,将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梳理,明确其归责原则和赔偿主体。 相似文献
12.
行政权的膨胀造成行政侵权案件的增多,行政侵权给相对人带来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而我国至今尚未有行政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这有违建立法治社会的目标。建立和完善我国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14.
正犯罪引起的精神损害在司法实践中是客观存在的,但我国相关法律一直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限定为物质方面的损失,这一规定违背宪法、造成法律体系内部矛盾、与司法实践产生矛盾,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概述(一)犯罪引起的精神损害因犯罪涉及的精神损害分两种:一种是犯罪行为的目的就是造成精神损害,例如犯罪行为损害受害人的名誉、荣誉等,受害人因此遭遇精神折磨。比如受害人遭受侮辱或者诽谤侵害 相似文献
15.
精神损害赔偿与神经损害赔偿,作为中英两国赔偿精神损害或神经损害的不同法律制度,各具特点.从权利主体、适用范围、损害事实、举证要求、责任形式等方面对进行比较,分析两大制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吕亚丽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29)
精神损害问题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出现在世人面前可以追溯到1896年的《德国民法典》,迄今为止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法学界对它的看法一直存在争议,从是否把它作为一条制度规定到法典中,到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法人可不可以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等等一系列问题法学界学者们从以前一直争论到现在。但是作为一个法律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国家来说,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还极度不健全,在这里仅就—些基本的问题做—些阐释。 相似文献
17.
吕亚丽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24)
精神损害问题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出现在世人面前可以追溯到1896年的<德国民法典>,迄今为止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法学界对它的看法一直存在争议,从是否把它作为一条制度规定到法典中,到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法人可不可以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等等一系列问题法学界学者们从以前一直争论到现在.但是作为一个法律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国家来说,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还极度不健全,在这里仅就一些基本的问题做一阐释. 相似文献
18.
马士力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0):88-89
就目前而言,法学界、法律界对于在我国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经基本上达成共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中,也初步的明确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对于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请求的主体以及赔偿标准等问题还未有明确的规定,造成司法实践中对该问题的处理上出现较大差异。对此,笔者拟就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自己的一点浅见,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完善,现行《产品质量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深层次的新情况、新内容,不能全面规范市场主体的产品质量行为,确有必要对它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近年来,产品质量侵权损害案件不断发生,但如何确定侵权人的赔偿责任,人民法院和质量监督执法部门的看法和做法不尽相同。在此,笔者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