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
通过阐述宁夏限制开发区概况、发展定位及现行的财税政策,发现财税政策在宁夏限制开发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不足:政策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及实施成果不清晰,针对生态移民的政策少。建议:(1)创新财税补偿模式,由以纵向补偿为主导转变为纵向补偿和横向补偿并行,明确纵向补偿基金主要用于限制开发农产品主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横向补偿资金主要用于生态功能区的补偿;(2)确定差别税收优惠政策,对限制开发区内种植业实施长期的税收减免政策,以优惠税收政策引导发展服务、旅游等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体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划进行主体功能分区为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引导空间开发秩序和均衡发展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方法: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利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三个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与结论: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9个基本单元区划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政府应根据区划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地域资源特点和空间差异,新疆主体功能区划将新疆划分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三类。从主体功能区战略实际实施情况来看,兵团与地方主体功能区建设的"交错"、生态补偿机制的缺失、规划政策体系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现行绩效考核制度以及不同主体功能区间的冲突是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的现实阻力。需要从兵地融合、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规划政策的具体化、改革绩效考核制度、协调不同主体功能区间的发展等方面进一步调适,来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开发方式,将我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不同主体功能区域下生态建设的功能定位不同,从而决定了其补偿责任也应当有所差别。文章分析了不同主体功能区生态建设补偿的机理,立足于非中央政府补偿的视角,以黑龙江省为调查范例,重点研究了不同市域以及同一市域范围内不同主体功能区之间生态建设补偿责任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补偿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首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近日发布。《规划》对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和划分做了阐述。按开发方式,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按开发内容,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业地区和生态地区三类;按层级,分为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6.
以山东省济南市为研究区,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建立以生态压力、生态承载力、发展潜力为特征指标的指标体系,利用综合加权评分法确定济南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方案:禁止开发区为4个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区为济阳县、平阴县和商河县这3个农产品主产区及2个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开发区为长清区和章丘市,优化开发区为天桥区、历下区、历城区、市中区和槐荫区。研究表明生态足迹模型是研究市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一个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7.
2007年,国家出台<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中国国土划分为四类功能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8.
秦巴山区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的龙门山与大巴山地带,目前已探明有储量的矿种46种,但规模均以中小型为主,缺乏大型、超大型矿床。根据文献查阅及实地调研,分析四川秦巴山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现状,提出矿产资源开发区块划分需要考虑的7项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四川秦巴山区矿产资源开发进行了2个鼓励开发区、5个限制开发区和2个禁止开发区的划分,分析了四川秦巴山区绿色循环发展矿产资源开发合理布局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内信息     
我国出台首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即将公开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按开发方式,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第一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同时,还按照开发内容,将国土空间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业地区和生态地区三类。优化开发区域是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密集、开发强度较高、资源环境问题更加突出,从而应该优化进行工业化城  相似文献   

10.
《上海农村经济》2011,(9):46-46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即将公开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按开发方式,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第一个全国性国上空间开发规划。  相似文献   

11.
生态公益林补偿是促进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分类补偿标准是生态公益林分类补偿的关键。该文经研究确定广东省生态公益林的分类标准为生态重要性和脆弱性、林种,将生态公益林分成严格禁止区、一般禁止区、一般限制区和特殊限制区等4类,并在此基础上以林地租金、木材收益、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作为近期、中期和远期补偿依据,测算出各阶段的分类补偿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概念界定,在对矿产资源开发影响要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功能区划指标体系,将功能体系划分为资源重点开发区、资源限制开发区(生态)、资源限制开发区(基础条件)、资源优化开发区和资源一般开发区5种类型,并采用矩阵判别分析法构建了功能区识别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尺度,选择了14种主要固体矿产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我国主要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功能区划方案,初步揭示了我国主要固体矿产资源要素的地域分异规律,并提出了针对各功能区的差别化管理政策,以期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空间格局优化和分区管治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3.
宏观视域下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的分区及其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国土空间的主体功能规划已经展开。海岸带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地区,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也比较突出,故有必要对海岸带进行主体功能区划。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是国土空间规划的一部分,但又不同于国土空间规划,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还涉及到海洋。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在与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区划保持一致的同时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对海岸带进行主体功能区划后必须对不同的区域实施不同的管理政策。海岸带主体功能区既要实施分区管理,又要考虑综合管理,在管理体制上也要二者兼顾,才能更好地实现海岸带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煤炭资源开发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对矿区当地居民财产、健康造成损失,需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矿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生态补偿标准制定既要考虑煤炭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的经济价值损失,还要结合具体矿区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补偿主体的实际经济承担能力。从理论上讲,生态补偿标准要以修复矿区生态环境成本费用为下限,以生态环境服务价值损失补偿为上限。从生态补偿下限的角度建立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标准计量模型,并以新疆阜康市西沟煤矿为例,从生态破坏损失补偿、环境污染补偿以及居民损失补偿3个方面对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15.
在对我国2000年和2010年农业粮食贸易导致的虚拟资源-生态要素(虚拟水、虚拟耕地、化肥、农药、农膜)的流动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流动格局。结果显示,黄淮海和东北地区是我国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最主要的调出区,而华南、东南和华北地区则是最主要的调入区。调出区在为保障国家整体利益及调入区粮食安全的同时自身的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却承受着巨大压力,经济发展也蒙受较大损失。提出基于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流动视角的中国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思路和政策建议,并建议从发展生态农业、盘活农业生态资本这两个"拉力"方面与农业生态补偿这个"推力"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发展农业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但是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显现,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无疑对促进资源开发与生态环保的协调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立足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实践操作及制度建设,需要从健全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矿产资源开发的监管力度,建立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和公众监督机制,拓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资金的渠道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7.
文章系统剖析了已出台的国家及各省主体功能规划,分析了现有土地政策内涵及存在的政策碎片化、体系结构针对性不强等特征。结合重庆实例提出政策建议:(1)对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合理控制基础设施用地和重工业用地等;(2)对重点开发区域(Ⅰ类区域)要强化用途监管,改变旧有依赖土地招商引资等;(3)对重点开发区域(Ⅱ类区域)重点处理好农业发展、生态和其他非农特色资源型产业发展用地之间的潜在矛盾;(4)对限制开发区域重点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实施人口迁移政策,保障农产品等持续稳定供给能力;(5)对禁止开发区域要严格禁止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加大政策性移民力度等。  相似文献   

18.
生态补偿在水电开发领域已有大量的实践,但是争议也较大。文章回顾国内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的影响而衍生的相应补偿(缓解)措施,阐述了在水电开发中几种主要的生态补偿机制,其中涉及了水电生态补偿中不同的主体、对象和标准。结合国内部分学者的研究和国家最新的生态保护政策,讨论水电企业在生态补偿中的定位以及水电开发和运营的正负外部性,探索生态系统服务在水电生态补偿研究中的作用并指出这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从国土面积分布的地形状况、生态盈亏的角度分析了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生态环境脆弱程度,用"第一次现代化水平"的方法分析了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研究结论为:(1)迪庆藏族自治州坡度较陡的国土面积所占比例较大,可耕地面积小;(2)1996年至2020年,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生态足迹呈现逐年上升趋势;(3)1996年至2020年,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生态盈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1996年至2013年期间,生态盈亏呈现盈余状态,而在2014年至2020年,则呈现持续亏损状态;(4)1996年至2004年,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第一次现代化实现水平呈现出波动状态,有升有降,总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迪庆藏族自治州略低云南省平均水平约1个百分点。基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基础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了迪庆藏族自治州发展的路径:(1)整个区域都按照"禁止开发区"的思路进行区域发展;(2)德钦县、维西县按照"强度禁止开发区"的路径进行区域开发;(3)香格里拉县按照"轻度禁止开发区"的路径进行区域开发。  相似文献   

20.
<正>生态补偿是指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对因承担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而使经济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区域内的有关组织和个人给予补偿的活动。从2014年起,江苏省无锡市启动了生态补偿工作,在省内首先将除水稻田外其他基本农田纳入生态补偿范围,在生态补偿方面开展了有益尝试。一、做法和成效(一)具体做法。先后制定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