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我国上市企业2009—2014年数据,从企业外部和内部探寻引起国企过度投资的原因,并探讨最终控制人对国企过度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现阶段国有企业依然存在过度投资的现象;政府干预是导致国企过度投资的外部因素,管理层自利是引起国企过度投资的内部因素,二者与国企过度投资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政府机构控制的国有企业相比,国有公司控制的国有企业过度投资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同中国的情况相似,西方国企的难题也是与产权公有相连的“权责不明”和由政府投资导致的“目标冲突”两大国企病。西方至今并未完全解决好这些问题,但解决的步子要快一些。 比如解决“目标冲突”,由国企性质决定的既要“承担政策义务”又要“追求市场利润”这个二元目标,常使国企处在要么执行政策但增加成本甚至亏损,要么追求利润但违背出资人意志的两难选择中,把国企完全推向市场,让政企完全分开,既做不到,也有违政府建立国企的初衷;让国企在承担社会重负、公益成本的情况下与非国企不平等竞争,又难逃不亏损的下场。是不是只有…  相似文献   

3.
据国家体改委对17个省市的调查显示,目前,亏损企业中达到破产条件的占国企总数的15%,但实际破产企业仅占国企总数的万分之一。政府有关部门、银行、国企职工对待破产往往“谈虎色变”,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两个关键的难题:一是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问题;二是债务偿...  相似文献   

4.
总体说来,国有企业的问题主要有经济效率低,各级政府仍然通过各种方式干预企业的重要决策(如任命重要管理人员),的主要管理层在职消费惊人(包括各种腐败)等。当然还有诸如职工下岗和企业经营的短视现象。实际上,从程度上讲后者并不一定比前者轻,但是我们说前者是国企主要的问题是因为前者正是造成后者的原因。国企的所有者是国家(各级政府是具体的代表),即各级政府的角色是委托人;国企的管理者(本文假设为经理),其角色是代理人,其职责是向委托人负责。不难看出,国企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结为国企委托代理这两方面的问题,首先,各级政府会命重要管理层人员(经理或厂长)和干预企业重大的投资决策的行为属于委托人方面的问题。其次,企业经理的职消费行为则是各类文献讨论得很多的代理人问题。本文利用公司治理理论的部分成果来具体诊断国企的这两方面问题,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意大利国有经济的比重较高,其国有企业分为政府直接经营和间接经营两大类。政府直接经营的国企完全是国家资本;政府间接经营的国企是由国家资本和私人资本融合的约千家股份公司联合而成的公司集团,其国有资本通过集团总部由国家控制。意大利国家参与制企业产权制度的结构特征是:(1)由国家参与部、国家审计院及议会等组成政治性上层机构。它是国有产权所有者,并对国有产权进行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过两次较大的实质性“手术”,第一次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企业与政府脱钩,政府给企业自主权,企业自行搞活不吃财政补贴;第二次是九十年代中期国企改制向多种经济成份转变,职工人股从资产归属权上来参与管理企业,以加快企业的,发展。国企断了政府的“奶”,曾引发一场争  相似文献   

7.
一、会计信息的需求者 1.政府 我国政府在经济生活中参与得太深太广,仅以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而言,政府作为国企的所有者,是信息的提供者;通过财政部门及证监会,政府又是信息的监督者;作为银行及基金的管理者,政府又是信息的使用者;在会计师事务所完全与挂靠单位脱钩之前,政府又是信息可靠性的保证者。  相似文献   

8.
哈今华  崔鸿英 《物流科技》2005,28(4):106-108
国企改制以来,政府为推行国有企业改制后付出的巨大成本与较低的收益相比,显然是不经济的。通过国企改制的资金流动分析,确定与国企改制的收益相匹配的成本,从而使得政府能够以此对改制的资金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促进国企改制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法国的国企管理法国国有企业(或公营企业)是在国有化政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途径主要采取;通过私人企业的国有化而建立;国家或地方政府直接建立。法国的国有企业分三类:非法人的公共事业机构;工商业性质的公共事业机构和国有化企业;国家参股的股份公司;即混合...  相似文献   

10.
国企分红即国企的收益分配,是各国政府依赖所掌握的国有股权对国企实施管理和控制的一种重要形式。世界范围来看国企向政府股东进行红利分配已经是一种普遍的做法,尤其是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更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自2007年颁布《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以来,国企告别了不交红利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中外企业文化》2005,(3):21-21
2004年是不平常的一年:年初,两个规范国企改制的重要文件出台;年中,一场席卷全国的国企改制争论掀起;年末,国资最高管理层明确表态,改制争论尘埃初定。2005年将是国企改制的规范年。  相似文献   

12.
我曾经接触过一位小企业主,30岁左右,原先在内地城市一个国营企业工作,两年后他辞职来到深圳创业。一是,他觉得国企虽然比较稳定,但他是一个喜欢做点事情的人,不太想按部就班在国企里“熬”升职;二是,他深深感到,在他那个城市几乎没有创业机会,因为当地的大小企业基本上都是靠政府在吃饭,  相似文献   

13.
政府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进行审计监督和国资委牵头委托社会审计组织对国企进行财务报表审计都是合理的,但两者对国企监督的目的是不相同的,因此,两者对国企的监督应当进行分工负责。  相似文献   

14.
何伊凡 《中国企业家》2009,344(15):26-26
陈国军命案,是民企整合国企中文化冲突的极端反映。这场悲剧值得民企、国企和地方政府三方反思  相似文献   

15.
谈国企土地使用权的处置王军生一、国有企业改革与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企业改革经历了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利润留成和两步利改税;贯彻《企业法》、实行厂长负责制,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租赁制,促进两权分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推动政府...  相似文献   

16.
上海财经大学汪洪涛日前撰文,对目前国企债务重组的6种思路逐一分析,结论是每种思路都存在难点,各方仍需寻求良策。思路一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住资,其难点是违背了责任主体与权利主体地位对等原则,缺乏实际可征作性。思路二是银行将所拥有的国企债权转让给中介机构,在企业转成股份公司时使中介机构成为股东。其难点在于中介机构也是独立的利益主体,未必愿意接受其中的一些“垃圾股”。思路三是国企债务大转换,其难点是若转给财政则使国家财政愈加困难;若转给政策性银行其实也等于变相转给国家财政。思路四是国企债务直接转给专…  相似文献   

17.
盛洪 《中国企业家》2013,(22):26-26
中国现在有两个最重要的问题要解决。一个是国企垄断问题,还有一个是土地问题。国企最重要的问题是,它这样一种产权形式不适宜在经营性领域存在。就我们的一个刿断,如果是国有企业在经营性领域存在,那么就相当于政府在进入这个商业活动。国企在经营性领域去活动的话,本身跟政府的职责是矛盾的。  相似文献   

18.
郭明 《活力》2006,(3):49-50
一、我省国企改革的制度变迁比较 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回顾近年来我省国企改革的路程,应该看到,国企改制这种制度创新,是对不适应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要求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制度形态重新进行新的制度安排;是对传统文化、传统观念的挑战;是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和“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扫清障碍;同时,也是对我省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因此,有许多深层问题值得关注并亟待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李汉南 《现代企业》2023,(5):121-123
<正>国有企业通常是由中央政府以及各级政府直接参与投资,又或者是通过其他形式参与控制的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国企发展现状来看,部分国企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包括企业转型升级难、资本保值压力大、营收不平衡等,这无疑对国企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国企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谋求发展出路,基于国企的特殊性,应该考虑从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这个切入点入手,  相似文献   

20.
国企一系列问题根源于产权问题,国企问题的实质就是权责利的界定对人们获利方式、获利途径扭曲所至,而这其中的矛盾却不仅于产权方面,还包括国企运行中的行政性层面。因此,当前国企改革一方面是产权的,另一方面则是政府本身的,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及国企运行中行政性权力的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