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亚丽 《广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21-26
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的根源在于治理结构的内在缺陷。试图在国有企业内部寻找解决激励治理的办法虽然可以解决经营的短期激励,但对解决国有企业内部的深层次矛盾是无能为力的,只有突破在保留企业的国有性质前提下搞“两权分离”的思维框架,实现企业长期剩余索取权从政府向民间的转移,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因此,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无可回避。乘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对称地界定于同一主体是国有企业无法抗拒的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2.
3.
4.
顾建平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8(5):84-88
经营者人力资本是最高层次的人力资本,这种人力资本具有稀缺性。要充分利用好这种人力资本,关键在于强化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激励与完善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应针对我国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体制、环境、政策、观念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科学有效的经营者薪酬激励制度,以增强对经营者人力资本的产权激励,最大限度地发挥经营者从事企业经营活动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刘涛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26(5):70-75
不管企业采取何种产权结构,都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激励机制的问题;二是经营者选择机制的问题。而不同的企业产权结构都是通过对剩余索取权与财产控制权的不同安排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各种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所有制特点、资产和经营规模、企业经营运作模式等具体情况来选择相应的产权结构安排,以求达到最优的生产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6.
刘雪梅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0(3):26-29
公司治理结构狭隘地讲是指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的权力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讲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是保证国有企业改革良性运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刘荣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57-58
要完善国企公司治理结构,必须建立健全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制度,对管理从激励和监督两个方面双管齐下。针对国企激励和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应采取股权激励、效绩评价、拓宽监事职能、加强对国企投资的稽查以及加强经营的约束意识和规范职位消费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9.
在涉及两种以上财产的企业联合生产过程中,人力资本所有拥有两种不同的剩余控制权。因此,研究企业的所有权问题应该同时考虑人力资本的实际剩余索取权和自然剩余索取权。富有效率的企业所有权安排需要兼顾这两种权利并且有针对性地运用监督和激励手段。 相似文献
10.
从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看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方舟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0,16(2):25-28
1995年中央政府为规避金融风险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无形中为国有商业银行设计了一套治理结构,它有效地规范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增强了银行经营的独立性。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相对成功证明了独立财产权并不是保证信贷交易效率的必要条件,一定的正式制度安排所形成的公司治理结构会具有同样的效果。这一结论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找到了出路。 相似文献
11.
郭强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8(3):9-12
在高校后勤改革中,高校作为后勤公司投资主体的改革模式存在着市场失效、代理成本过高等弊端。根据现代企业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产权理论的研究,高校只有完全退出竞争性强及规模不经济的后勤服务市场,才能克服这些弊端,根本解决高校后勤负担过重问题。只有政府采取措施,才能完成后勤社会化改革。 相似文献
12.
刁仁德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6(1):41-49
我国商业银行正处在股权结构安排的两难境地,由此导致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被行政治理所淹没。这种股权结构两难源自政府在改革中所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效用函数,其中为了存续并巩固政权的非正规约束决定了商业银行的国有股控股取代股权分散与公司法人治理的股权结构,但改革者最终基于成本—收益的比较分析,有可能摆脱传统意识形态的约束走出股权结构两难,使商业银行“国有股—股独大”与股权分置的局面得以改观,从而真正走上公司治理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结构与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公司治理理论出发,分析了治理的问题的产生、公司治理结构的功能;揭示了目前我国国有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探讨了公司化改造的基本制约条件和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肖瑞利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9(5):49-51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但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产权市场不发达.企业产权交易过分行政化;产权改革企业的职工没能妥善安置,权益未能保障;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困难企业、债转股企业改革改制步履艰难;MBO问题突出。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应实行渐进式的MBO,尽快制定相关法律.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完善外部监管机制,以保证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企业理财目标的产权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裘益政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26(5):137-140
通过对已有的财务管理目标,包括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和现代企业财务目标存在的缺陷进行述评,提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新观点———企业剩余索取权价值最大化,并探索性地将产权理论中的剩余索取权理论与财务目标理论相结合,分析了剩余索取权价值最大化目标理论的特点和剩余索取权价值的计量思路。 相似文献
16.
当前收入分配不公平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企业产权制度。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导致我国有效需求不足,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稳定发展。企业产权对居民收入分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改革不合理的产权制度、调节各阶层收入差距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关键它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水平、刺激国内消费需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赵世君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9(9):80-85
本文通过对产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自然人控股的上市公司由于受产权激励的影响,其经营效率与经济效益均优于其他同类公司;在同为自然人控股的上市公司内,企业家控制(特指资本家与企业家合二为一)的企业因"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更有助于发挥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作用及企业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脱困的关键在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勇 《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1,(3):51-53
国有企业要脱困,必须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重要形式,公司治理结构不仅是现代企业制度最重要的架构,而且也是企业增强竞争力和提高绩效的必要条件,因此,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脱困再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王丹丹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8(6)
核心员工作为企业的中间骨干力量,是为企业创造突出贡献的重要员工.核心员工隐性人力资本产权归属的焦点集中在其人力资本所有权归属的问题上面,因此为了要实现核心员工隐性人力资本价值的最大化,就要解决核心员工隐性人力资本分享剩余索取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杨尚福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4):46-47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公司的治理结构的确立、规范及有效运转是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