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生物入侵是指一种外地物种侵入一定地域,导致侵入地原有生物平衡受到严重影响和破坏.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旅游业的兴起,给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及其扩散蔓延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多的机会,外来物种扩散的规模和速度也超过以往,给中国造成的危害也日益加剧.因此,本文从国际贸易的视觉,旨对造成中国生物入侵加剧的主要原因及其防范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和防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历史上,据估计已经有近5万种外来入侵物种(非本土)传入美国。外来入侵生物对美国的经济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高达1200亿美元。针对外来生物入侵的严峻形势及其重大经济损失,自1999年起,美国相继颁布了第13112号行政令、《国家入侵物种管理规划》和《公共健康安全和生物恐怖预警法案》等,建立了国家外来生物入侵防控战略体系。本文综述了美国的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及其国家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3.
卫新  胡豹 《商业时代》2006,(3):71-72
外来入侵生物已成为破坏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农产品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摧毁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通过概括外来生物入侵我国的现状,分析了外来生物入侵物种的途径,提出了防范外来生物入侵的相应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冯馨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4):119-120
国际贸易是外来物种入侵的主要途径之一,生物入侵破坏生物多样性,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几年已经受到学术界和大众广泛关注,拟对目前国内外就国际贸易对生物入侵的影响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国际贸易是外来生物入侵的重要原因,本文从实证分析入手,论证了外来生物入侵与国际贸易二者的显著性关系,进而分析了外来生物入侵对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向入侵生物开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延 《价格与市场》2003,(11):28-30
近年来,外来入侵物种已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同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所谓生物入侵,就是一些生物翻山越岭,远涉重洋,来到了异国他乡,由于失去了天敌的制衡而获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生长迅速,占据了湖泊、陆地,而“土著生物”则纷纷凋零甚至灭绝。2002年农业部制定了《2003年外来入侵生物灭毒除害试点行动方案》,将外来入侵生物灭毒除害  相似文献   

7.
张淼 《WTO经济导刊》2012,(11):56-57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就发现外来物种可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入侵物种不仅对本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危及本地物种,特别是珍惜濒危物种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8.
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及其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每种生物都生活在特定的生态群落内,并和其他生物种群保持相互竞争、捕食、寄生、中性、共生、互惠、偏利、偏害等关系,进而维系该生物群落的存在和进化。当某种动物、植物或微生物进入新的生态群落后,有可能破坏其原有的物种平衡关系形成优势种群,导致生态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最终彻底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美国人艾尔特于1954年在《动物入侵生态学》中率先提出“生物入侵”的概念,1982年左右,生物入侵问题才被人们广泛认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外来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造成的巨大危害和经济损失,才真正引…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外来有害生物很容易找到适宜的栖息地而扩散,外来有害生物一旦入侵成功,控制其危害、扩散蔓延的代价极大,要彻底根除极为困难.  相似文献   

10.
外来物种的引进是一把"双刃剑",它们在帮助解决环境问题,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夹带各种隐患,许多外来物种演化成了入侵物种,对中国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由于缺乏专门的立法措施和配套机制,以及人们缺乏外来物种入侵问题的正确认识,物种入侵问题已愈演愈烈严重影到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生活。本文将从我国的法律规制现状,借鉴外国立法实践经验的同时,对我国的外来物种入侵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更好的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医学媒介生物孳生栖息环境不断扩大,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由国际交通工具及其运输的集装箱、货物被动携带输入性有害生物的传入、扩散造成的传染病在国际间传播流行的危险性急剧增加。加强对外来有害生物的监测和控制,是目前各国国境卫生检疫机构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河南焦作  相似文献   

12.
千呼万唤未生效 从将外来生物入侵作为主要议题,到制定压载水管理的《压载水指南》,到通过《压载水公约》,历时7年.公约通过后,又过了10年时间,仍未达到生效条件.《压载水公约》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耐人寻味. 据有关资料介绍,自1992年,压载水不加处理地排放对美洲海洋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后,对压载水的管理被提上日程.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把外来生物入侵作为会议主要议题之一.1997年,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了A868(20)决议《关于控制和管理船舶压载水,减少有害生物和病原体传播的指南》.2001年,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第45届会议上形成了具有法律约束的《船舶压载水和沉淀物管理国际公约》.该公约于2004年2月,在英国伦敦召开的关于船舶压载水管理的外交大会上通过,成为强制性国际公约.  相似文献   

13.
国际航行船舶(以下简称船舶)常年往返于世界各个港口之间,易携带植物危险性害虫和媒介生物(以下简称有害生物),监管不严会造成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为防止外来生物入侵,口岸检疫人员应加大对船舶的检疫监督力度,把有害生物的检出率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拒疫情于国门之外.笔者对提高船舶有害生物检出率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产性服务发展的产业集群升级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的发展需通过升级以维持其竞争优势,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这意味着构建集群的技术优势和动态创新能力.生产性服务是产业集群形成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在地方产业集群升级中嵌入生产性服务,可提供高级生产要素、推动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构筑创新知识的扩散与成果应用之间的联结桥梁,并为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和外包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是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主要职责,也是检验检疫非传统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外来有害生物会破坏我国生态系统、影响生物多样性以及对社会经济造成影响,检验检疫机构目前主要依据《动植物检疫法》和《国境卫生检疫法》对入境人员、货物、运输工具实施严格检验检疫,努力把外来有害生物抵御在国门之外。  相似文献   

16.
进境邮寄物是指通过国家、地区邮政运递渠道,以各种运输方式运递进境的各类物品,主要包括普通邮寄包裹物品、特快专递物品、邮政快件物品以及国际邮车专列物品.所谓外来有害生物,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被引入现有生态环境,并对现有生态环境、物种及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外来物种.随着国家对外开放、国际间交往日益频繁,进境邮寄物数量逐年大幅增长,邮寄物实际已成为当代经济条件下的特殊物流,也越来越成为外来生物跨境传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4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在总体安全体系中,为检验检疫部门在外来生物入侵、传染病传播、食品安全等诸多方面构筑了有力的安全屏障,是国家公共安全体系中不可或缺、不可分割、不可轻视的重要部分.今年是质检系统的改革之年,牢固定位检验检疫的公共安全维护职能,不仅可以提高社会的认可度,还可以突破改革瓶颈,迎来检验检疫事业发展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8.
设防生物入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东辉 《中国海关》2002,(10):28-30
说及生物入侵也许你很陌生,但是一提起口蹄疫、疯牛病,甚至艾滋病,你肯定熟悉,其实这些都是生物入侵.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海洋生物学家、环境保护人士和国际海事组织(IMO)对海洋和近岸水域所面临的危险发出了警告:由压舱水的运卸而可能带来的外来水域中有害入侵生物的进入和繁殖,给世界海洋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首次将生物带入发生在一个多世纪前,然而近年船舶航运的增多以及航速的增加而使得记录在案的生物有了急剧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家感受到了由此产生的经济、生态和健康方面的后果.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华绒螯蟹在北欧例如易北河河岸造成了巨大的损害,还有欧洲斑纹贝侵入了大湖群,在那儿因为它而堵塞了工业设备冷却水系统的输入管道,其中在美国从1989年至2000年间就造成了7.5亿到10亿美元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振兴产业,更要从标本兼治上启动消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金融危机的冲击进一步说明了消费是应对危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由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演变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危机从虚拟经济扩散到实体经济,从美国扩散到全球各个经济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