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建国以后,银行使用的记帐方法,经历了多次改革。1951年人民银行由“借贷记帐法”改为“收付记帐法”。50年代中期又将“收付记帐法”改为“借贷记帐法”。1966年又把“借贷记帐法”改为“收付记帐法”。目前,银行系统采用的记帐方法很不统一,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采用资金收付记帐法,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则采用借贷记帐法。究竟哪种记帐方法能够适应商品经济发  相似文献   

2.
试谈借贷记帐法与收付记帐法的不同之处●李艳萍赵卓平李树奎工会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在记帐方法上改变了“收付”、“借贷”、“增减”三种方法并存,统一采用了借贷记帐方法记帐。借贷记帐法与收付记帐法有以下五个主要方面不同。第一,平衡公式不同。说明复式记帐的借贷...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加快金融改革步伐,统一我国银行记帐方法,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决定人民银行系统从1993年1月1日起采用借贷记帐法,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从1994年1月1日起采用借贷记帐法。现就我省人民银行系统如何实施这项改革谈几点看法。 一、统一思想认识。人民银行会计记帐方法几经变更,曾先后采用过借贷记帐法、现金收付记帐法和资金收付记帐法。采用收付记帐法时间最长,会计人员已很习惯。因此,组织实施借贷记帐方法的首要任务是统一思想认识,正确理解改用借贷记帐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统一记帐方法是适应金融改革开放的客观需要。借贷记帐法是国际通用的记帐方法,而我国目前采用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94年元月1日起全国金融系统统一使用国际通用的借贷记帐法,这是我国银行会计工作的一次重大改革。实行借贷记帐法,应做好哪些前期准备工作?本文提出一些浅见。(一)实行借贷记帐法前期将遇到的问题1、旧的记帐观念残留,新记帐方法尚未适应,难免出现错乱现象。从1979年恢复农行至今,农行一直采用资金收付记帐法,记载各种帐簿和会计核算,资金收付记帐法已在人们的头脑里留下深刻的烙印。因此,一旦实行借贷记帐法,人们就难免会被旧的记帐观念困扰,而误用旧的记帐法记帐,从而影响会计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建国以来,银行系统交替采用了“借贷”与“收付”两种复式记帐法。目前,人民银行的各项业务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的国内存、贷、汇等业务,采用资金收付记帐法;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投资银行、中信实业银行的各项业务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的外汇、信托、投资、租赁等业务采用借贷记帐法。两种记帐方法并存,给银行业务发展及经营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统一银行系统记帐法已成为当务之急,势在必行。笔者认为,统一采用借贷记帐法为最佳选择。其理由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决定将在“八五”期间于银行系统全面恢复采用借贷记帐法。我作为一个金融专科学校的会计教员,特别欢迎这个决策。现在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和保险公司使用借贷记帐法,而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却是使用资金收付记帐法。一个金融系统中两种记帐方法并存,这给学校的会计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麻烦。  相似文献   

7.
现金收付记帐法是我国自古以来所用的一种独特的记帐方法。这种记帐方法,早在明朝末年就从单式记帐发展成为复式记帐,至今已有三、四百年历史了。目前所用的现金收付记帐法,结构严密,科学合理,同国外传入的借贷记帐法实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仅如此,现金收付记帐法还富有民族特色,通俗易懂,机制灵活,这是借贷记帐法所不及的。我们说现金收付记帐法通俗易懂,这是因为它以“收”、“付”作为记帐符号,合乎人们的日常生活习  相似文献   

8.
论复式记帐方法科学性的客观标准张兵,崔自平记帐方法是我国会计界历来争论较多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建国40多年来在我国各行业的会计核算中,先后采用过借贷记帐法,增减记帐法和收付记帐法。经过长期探索,1993年7月1日起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已明确规定我国...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融》1993,(8):22-23
人民银行从1993年1月1日起在全系统内将原来使用的资金收付记帐法改为借贷记帐法。人民银行总行于今年5月组织四个检查组对10个省(区、市)28个二级分行和县支行就借贷记帐法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抽查。检查情况表明,各行对改革记帐方法高度重视,经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0.
预算会计应恢复借贷记帐法的浅议徐金昌目前,我国各级财政及事业行政单位采用的"资金收付记帐法",是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和财政统收统支格局情况下创立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预算内外资金增长,资金活动范围扩大、核算内容广泛,"资金收付记帐法"显然已不...  相似文献   

11.
预算会计记帐方法谈刘晶夫(一)预算会计现采用以资金收付为主体的资金收付记帐法,但要求预算会计恢复使用借贷记帐法的呼声也颇高;这是因为收付记帐法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从宏观上看,财政资金分配的格局以及财政管理体制的变化,使财政分配的领域进一步拓宽,以...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银行自1966年由借贷记帐法改为现金收付记帐法,后又于1972年改为现行资金收付记帐法。 银行是国民经济综合部门,今后要集中管理单位的流动资金,联系面广泛。但工业系统借贷、增减并存;商业用增减法,行政事业单位与人民银行都标称资金收付记帐法,其实是同名异法;因此银行的会计、信贷人员联系各单位,势必要懂得多种记帐法,给实际工作带来不少困难。  相似文献   

13.
读了《中国金融》第六期发表的吴言涛同志《试谈银行的记帐方法》的文章以后,我认为吴言涛同志主张把现行的资金收付记帐法改为借贷记帐法的理由是不够充足的。一、借贷与收付的概念,哪个更为明确?大家知道,借贷和收付都是资金运动矛盾  相似文献   

14.
十几年以来,不少会计工作同志,一方面认为借贷记帐法能够做到借贷平衡,因而有很多优点,应该继续沿用;另一方面认为“借贷”这一对记帐符号不通俗、不易懂,甚至认为这是资本主义概念,必须废除。因此,他们在保留借贷记帐法记帐特点(即从记帐符号上做到帐目平衡)的前提下,用各种各样新的记帐符号来代替“借贷”符号,对借贷记帐法的记帐符号进行了种种改革。他们已经采用和打算采用的新的记帐符号,主要有:“来去”、“增减”、“收付”、“供需”、“源流”、“起止”、“付取”、“出入”、“得失”和“左右”等。有一些企业所用记帐符号相同,而所代替的借贷方向不同。例如同样用“来去”,有的以“来”代替“贷”,以  相似文献   

15.
记帐是一门科学技术。银行的记帐方法,解放以来,有过多次改革。从以科目为主的收付记帐方法,到借贷记帐法,以后又改为以现金为主的收付记帐法,现在又采用了以资金为  相似文献   

16.
略谈记帐方法改革──借贷记帐法与资金收付记帐法的分析比较钱四一、从记帐用语到记帐符号会计记帐除文字叙述式的记录方法外,都得选用一定的文字作为记帐用语,用来表达资金运动的方向。借贷记帐法用"借贷"两字作为记帐用语,资金收付记帐法用"收付"两字作为记帐用...  相似文献   

17.
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大力支持城乡商品经济发展,更好地适应农业银行国际交往的需要。总行决定恢复借贷记帐法和自办全国联行对帐业务。为此,需要抓紧做好准备工作并明确如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恢复借贷记帐方法 恢复借贷记帐方法的重要意义。一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业银行国际交往和国际金融业务不断增加,特别是引进世界各国的资金迅速增长,要求我们必须与国际金融业常规做法接轨,改变农业银行目前采用的资金收付记帐法为借贷记帐法核算,为发展国际金融业务创造条件;二是人民银行和其他专业银行将在近期恢复借贷记帐法,为便于行际之间的业务往来、帐务核对以及电子计算机联网、同城清算和跨系统款项划拨业务的核算,也应推广和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原用的记帐法是“现金收付法”,历史悠久,流传很广(据说南洋一带华侨界也都采用这一方法)。但自本世纪初引进了“借贷记帐法”以后,这就形成了“中式记帐法”(“中式簿记”)和“西式记帐法”(“西式簿记”)两法并行的局面,正象医药方面有“中医、中药”和“西医、西药”之分,饮食方面有“中莱”和“西菜”之别一样。中西两种记帐法在具体技术上迥然有异,而就其历史演变来讲却颇多类似之处。首先,这两种方法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都与货币交换有  相似文献   

19.
人民总行决定从1994年起在全国金融系统全面地推行借贷记帐法。这对长期以来实行资金收付记帐法的信用社来说,在会计记帐方法上是一项新的改革。现对信用社如何实行借贷记帐法提出几点看法。一、会计理论观念的转变。过去信用社实行资金收付记帐法,直观直觉,通俗易懂,基本上能够反映经营活动方面的有关数据和资料。但在某些方面的概念不够明确。一是现金实际收付与会计总帐收付方面相反,使人不易理解。二是理论依据不充分,即资金运用=资金来源不能充分反映信用社资产=负债(各项存款)+资本(自有资金)的现实。三是凭证反映的内容、方向与经济活动的实际状况不相符。如将现金缴存银行,  相似文献   

20.
略谈记帐方法改革──借贷记帐法浅析钱四借贷记帐法是历史上第一个复式记帐法,也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记帐方法。借贷记帐法开始是单式记帐法,到了15世纪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复式记帐法。当初采用"借"和"贷"二字做为记帐符号,目的是为了适应借贷资本家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