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2013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6863.4亿元,比2011年的4132.1亿元增长66.1%。但是,产业分散,规模太小,产值只有江苏的15%。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化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重要抓手。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对策主要有:发力三大主攻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加强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合肥经济带、芜马铜、蚌滁三个经济带),明确政府功能定位,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大力扶持战略性创新型产业集群,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的开发区路径,健全资本市场体系,以及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2.
从《"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看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商机.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对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大产业明确了发展方向,并提出了20项重大工程。在此,专门对七大产业的发展机遇进行如下梳理与解读。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和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机遇。环渤海地区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起步较早,在产业规模、产业技术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其经验对其他沿海地区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前,应通过建立政府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产业发展调节机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立海洋资源开发投入机制、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等途径加快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4.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产业结构转型的作用首先表现在能引导产业高端化转型,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  相似文献   

5.
金文 《经贸实践》2013,(3):22-24
现代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国家安全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足现代工业的核心。顺应全球装备制造业“绿色、智能、超常、融合、服务”的发展趋势,以智能化、自动化、成台套化为主攻方向,2013年,浙江省提出把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要任务。至此,一幅描绘着由传统装备制造向现代装备制造转变、  相似文献   

6.
<正>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引领经济绿色发展、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正处于新经济时代的重要发展时期,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政府、金融机构、新兴企业长期投入人力物力,保障研发过程的可持续发展。但就目前来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产业集群,产业发展分散,创业投资规模较小,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不能满足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新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缺乏资金支持,这就需要科技金融运用行业优势补足新兴企业的发展劣势,政府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多层次完善科技金融的服务模式。政府要调动各方社会资本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切实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端装备制造是装备制造的高端领域,高技术密集、性能质量高、智能化控制,在支撑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加强国防建设中具有重大作用。没有不断的科技创新,就没有高端装备制造新的发展。国家把高端装备制造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既指明了其新的发展方向,也是推进该产业由大到强转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广东经济》2011,(8):60-60
近日,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了加快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到2015年,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LED)三大产业率先突破,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初具规模,全省战略性新兴...  相似文献   

9.
金盛 《经贸实践》2010,(10):49-50
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已初具雏形。目前已经确定的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域分别为: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海洋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0.
集聚作为现代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能够促进创新所需的知识生产与汇集,进而带动创新生态系统发展。以2011—2016年五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分位数估计方法,实证研究集聚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集聚对于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节能环保等四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网络、创新能力提升具有较为显著促进作用,而对于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环境却没有表现出显著促进作用。   相似文献   

11.
结合新兴产业的内涵和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提出了6个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基准,最后,用因子分析法对甘肃省的第二产业进行了选择研究.结果显示,甘肃省在第二行业方面应该着重发展新能源产业、、现代煤化工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等领域.  相似文献   

12.
李彬 《经济研究导刊》2010,(23):74-75,78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是为海洋开发提供装备的新兴战略性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海洋开发步伐的加快,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国际化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并呈不可抵挡之势。从政府的角度出发,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走向国际化,实现"国际化"战略,必须对政府进行准确职能定位,切实履行政府职能,积极发挥对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因市场存在固有缺陷——市场失灵,因此存在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要重视政府作用,政府采取必要的、恰当的措施是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问题和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将政府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作用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引导、激励、服务和规范.  相似文献   

14.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高端产业、低端制造"的现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等产业特征不明显。影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障碍主要表现为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低端产能过剩、传统代工模式路径依赖等。为此,应通过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培育领军企业、优化自主创新环境、培养高端人才队伍等,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总结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有研究成果理论基础薄弱,提出的策略可行性较差。将复杂科学管理理论引入该研究领域,从复杂科学管理整合论的视角总结了各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站在整体的高度制定发展规划;充分调动各类资源,实现整体涌现性;发展产业集群,进而加强产业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概念于2009年由温家宝总理提出,并将七种产业划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围内。中国的政策环境、资源环境以及产业环境与技术原因为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公私合作制最早起源于英国,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重视。在中国,公私合作制模式经历了三次改革。目前,公私合作制模式被运用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在美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光伏产业的发展中,公私合作制模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美国光伏产业中的公私合作制模式为中国的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战略性新兴产业采取公私合作模式时,政府积极推出激励政策以及保持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长期合作有助于该产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家部署下,各地纷纷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围绕着该产业呈现出地方政府竞争的"热"现象。但其中存在一些盲目跟风、恶性竞争的问题。因而,地方政府必须对当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没有必要,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否体现了战略性,本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优势有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不是只能靠政府财政等几个问题进行冷思考。  相似文献   

18.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对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大产业明确了发展方向,并提出了20项重大工程。在此,专门对七大产业的发展机遇进行如下梳理与解读。  相似文献   

19.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必须深化国际合作,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基于低级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加工制造环节。未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的重点是,突破比较优势陷阱,由全球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延伸。在操作上,可对不同类别的产业分别采取升级对策,并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进行具体规划。  相似文献   

20.
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新生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当前,我国新兴产业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发展困境,如技术水平不高、资金匮乏、市场需求不旺等,迫切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和扶持。因此,为把握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快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本文从产业政策、企业发展以及市场培育三方面深入分析了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未来发展的主导思路,并进一步提出了培育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