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近20年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杭州在对外开放、进出口贸易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中国沿海外向型经济当中受益最大的区域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杭州地区利用外资的现状、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杭州地区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效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外资流入的不断扩大,其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也日益增加,本文在对比河北和江苏两省利用外资结构的基础上,从经济增长效应、结构转换效应两个方面对两省利用外资提升产业结构的效应进行了比较,一方面证实了利用外资对提升产业结构的作用,另一方面以期推动河北省利用外资提升产业结构效应的加强。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相继提出实施了"北开南联"和"开放带动"战略,招商引资已成为我区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区外、国外资金进行项目开发,借用外力发展自治区经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九五"时期,全区直接利用外资金额到位10.12亿美元;间接利用外资到位17.83亿美元;引进区外资金到位300亿元人民币.域外资金注入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一、江苏现代服务业的现状 目前江苏省服务业利用外资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黄金期,但整体发展水平还不太高.与江苏制造业利用外资的规模总量相比仍相对较小.占全省利用外资总额的比重尚不到三分之一,低于全国42%的平均水平,与我省开放大省的地位不相称.如南京、苏州等城市服务业利用外资的规模、档次,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梢比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5.
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辽宁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实际利用外资额跃居全国第二,外资已经成为辽宁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面对当前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科学评价外资对辽宁工业结构的影响,有利于明确辽宁未来的引资重点领域,进而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越来越高,开放型经济逐渐成为各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无锡与苏州均为长三角经济发达城市,两市的外贸依存度均比较高,很大程度上两市经济竞争力的差异取决于两市开放型经济的差异. 无锡与苏州开放型经济总体比较 开放型经济主要包括货物贸易(传统贸易)和资本流入(利用外资). 1.衍变过程比较 (1)起步和奠定基础阶段(1978年至1991年).无锡外向型经济的起步并不晚,1978年,无锡市便开始了第一个利用外资项目.这个时期无锡经济傲居江苏第一,乡镇企业和市属国有企业快速发展,使得无锡对于外向型经济并不重视,同时期的苏州,乡镇企业和市属国有企业都发展不佳,其基础薄弱无法与无锡甚至常州抗衡,依旧是一个落寞的消费型城市.此时,外向型经济就成了苏州的发展重点,但因其总量小,这个时期外向型经济仅比无锡略高.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利用外资与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总结我国过去利用外资的实践,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状况和经济发展目标,客观上要求利用外资与循环经济协同发展,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利用外资与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的实现途径,包括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协调利用外资与环境、利用外资与循环经济的关系,加强利用外资方面的环境立法工作,同时制定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引资政策和财政税收政策,提高外资进入的环境门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胶东半岛城市圈内三个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经济发展条件,对中心城市下各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产业发展状况、利用外资状况以及其与中心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胶东半岛城市圈框架下县域经济的一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对外开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同时,利用外资工作必须适应新变化,探索新路子,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更好地为广西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一、导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贸取得了重大发展,尤其是沿海地区在利用外资发展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对外向型经济成长、国民经济增长、国民财富积累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近十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国沿海地区利用外资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正象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利用外资模式和贸易带动工业化发展的不同选择态度一样,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一是利用外资与贸易导向两种发展模式的选择,以及二者在何种程度上的结合,改善现有(原有)经济分工态势,从而获得国民价值盈余;二是必须努力克服利用外资影响的不利因素,如果引进的方法、技术和管理体制不适应国情,  相似文献   

11.
我国沿边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用我国西北、西南、东北三大沿边开放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人均外贸额、人均实际利用外资额、人均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旅游开放度、对外开放度等指标,分别从各沿边地区外向型经济总量规模、人均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与区域内部差异较大,沿边地区应通过加强利用外资和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全面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外向型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由江苏省昆山市人民政府和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02两岸(昆山)专题论坛,于10月20日至21日在江苏昆山市举行。来自祖国大陆和台湾的50多位专家、学者、教授,共同探讨昆山、台湾经济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进一步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和发展献计献策。改革开放以来,昆山从一个农业县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现代化工商业城市,迅猛发展的外向型经济是主要的推动力,其中,合资企业在推动昆山经济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昆山已累计批准台资企业1400多家,合同利用台资超过86亿美元,占昆山合同利用外资总量…  相似文献   

13.
宫静 《中国经贸》2014,(13):46-46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利用外资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给辽宁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变化。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辽宁利用外资的发展历程、发展特点及外商投资企业发挥的作用将对辽宁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外部资金缓解资金供求矛盾,加速经济建设步伐,乃是我国对外开放中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对外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从1979—1997年底累计,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约3483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201亿美元,约占利用外资总额的63%。特别是近两年均达到400亿美元以上。外资的大量引进,无疑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15.
浙江前一轮经济发展的资本供给是内生型的.引进外资落后于周边沿海地区,与相邻的江苏、上海有较大的差距。2002年,浙江实际利用外资的总量仅为江苏的27.3%,上海的41.7%.吸引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分别为江苏的31.8%,上海的18.0%。面对跨国公司制造业基地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加速转移的历史机遇,浙江应制定正确的引进外资战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开放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区位基尼系数与地区产业分布——以江苏为例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区位基尼系数的分析方法,分析江苏三大区域的经济专业化水平,得出除农业的区位基尼系数较高,从而形成农业以苏北、苏中为主的专业化格局外,第二、第三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均不太显著,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江苏产业格局的传统认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重点在于总量调控.  相似文献   

17.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德军  甄文富 《改革与战略》2007,23(11):112-115
文章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三次产业间的分布状况,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我国GDP与FDI(外商直接投资)进行回归分析,指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产生的正、负面效应,提出合理利用外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与建议,达到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优化产业结构,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从量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是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发展中国家因未能正确处理好利用外资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我国加入WTO后的风险,相当一部分是在利用外资过程中显露出来。为此,要吸取一些债务国的教训,在积极利用外资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9.
在资金紧张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瓶颈的形势下,正定县不等不靠,放开手脚,搞外向型经济,办三资企业,吸引利用外资,使全县经济保持了协调、高速、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内陆地区吸引利用外资必须强化“五种意识”。  相似文献   

20.
王颖 《改革与战略》2014,(12):101-104
金融危机后全球资本流动在流动规模、幅度、流向等方面都呈现了新的迹象,资本流动新格局给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广东省是我国利用外资较大的省份之一,面对当前广东经济遇到增长的瓶颈,如何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如何持续经济的增长是我们研究的课题。文章运用比较法和实证法分析资本流动的新格局和广东经济利用外资的特点,并提出合理利用外资实现广东经济转型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