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如今,性别刻板印象早已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工作和学〉--j中,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尝试培养新型社会性别角色,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也能够促使性别平等,避免由于性别偏见而造成的社会不和谐现象。 相似文献
4.
5.
姜裕富 《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83-87
在有关社会构建的理论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建构论唯理主义和进化论理性主义,前者以笛卡儿为代表,后者以亚当·斯密和哈耶克等为代表。两大类社会理论基于各自的哲学基础和社会背景,分别提出了建构社会的不同路径。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综合“建构论”和“进化论”两大学说,在对社会机制本身的客观认识的基础上,尊重传统的社会调节体系,渐进改革社会机制中的缺陷,走理性主义建构之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着各类人群的思想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大众传媒对女性刻板形象的刻画影响着社会中女性形象的建构,因而大众传媒应树立的性别平等意识,为构建性别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技术生态化是应对环境危机的必然产物,它是对传统技术模式变革的一种全新诠释和定向改变。它既保证了技术的实用性,又确保了环境的清洁与生态的平衡,实现了经济、社会及人的可持续发展。技术的社会建构是从社会学角度对技术进行考察、分析、研究和论证的过程。技术发展受技术自身及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几乎已是公认的常识,但如何对这种建构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仍是理论界研究的空白。本文对技术生态化及社会建构内涵进行了分析,并立足于研究技术生态化背景下社会建构的新趋势,以期对技术的社会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9.
从日本大众传媒事件报道的现状进行分析,从构建主义的视角研究冷战后日本大众传媒的报道观;然后通过他者定型理论,对日本大众传媒的特征进行具体阐述,采用公正、平衡、煽情、渲染等媒介手段定型;最后进行总结并提出改善日本传媒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11.
在印度著名智库国防研究和分析研究所网站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系统分析了未来20年中印领土争端的发展前景,它认为在所有的发展的前景中,印度崛起是最有--r~g发生的,而维持现状是不大可能发生的。本文试图从建构主义的视角走进印度,分析印度的文化,印度的治国理念和中印关系。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大学文化的传承者、发展者和创新者,担负着培养人的神圣职责,大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按照教育生态学的原理和规律运行。建设高校大学文化,需要对其全面解构,并分析其组成因子,寻找其中的限制因子,以期能够对大学文化进行重新建构,寻找建设大学文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普遍存在并逐步加剧的社会性别角色认知异常的现象也随之出现,青少年处于生理与心理的飞速发展期,具有很强的转换性与不稳定性,通过对可能造成青少年性别角色认知障碍的途径的分析,深入探讨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性别角色认知的作用机制,指出各种社会信息渠道对青少年性别角色形成与发展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依据,以中医英译翻译实践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翻译生态、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方面对中医英译实践进行逐步解构和重新建构,以期建立中医英译实践的理想生态,实现其发展的生态平衡与繁荣。 相似文献
15.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5,(4):89-96
关于认识的本质问题,一直是认识论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焦点就在于反映能不能充分体现出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反映范畴是不是认识的本质特征。其实,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创立自己哲学的初期,就精辟地阐明了反映论重视主体能动性的根本特征。近期,欧阳康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本质进行了讨论,把认识的本质界定为反映、选择与建构的统一。此观点突出了认识过程中主体性的作用,具体、多层次揭示认识过程的主体性,突出主体认识结构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深化了对认识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对于理论的理解和论述就是一种"翻译".通过翻译这样的叙事,能让思政课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想在当今社会思想和道德领域的顺利传播,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本文通过时空构建、文本选择、人物事件的重新定位和标志性构建等叙事建构,分析新版《德法》在教学运用,使得思政课理论的话语更加适合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对青年...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竞争的激烈,全球化日趋严重,区域文化受到了高度重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区域文化的差异性在竞争中的重要性。重庆区域文化因其独特的历史和地理环境,呈现丰富多元的特征,但在网络传播的新媒介环境下,尚还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20.
郭铮 《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13-16
传媒是城市的产物,却又反哺着城市,包括城市电视媒体在内的现代传媒对城市品牌的塑造和传播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电视新闻报道在传播城市品牌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内容上关注城市百态、营造城市氛围、倡导城市文化、突出城市特色.报道手法和叙事语言上。多采用平民化的风格,表现形式丰富。它以动态日志的功能,每天以影像的方式记录着城市里发生的一切,它是当之无愧的城市品牌影像志。但它同时也因为其固有缺陷在一定意义上削减了对城市品牌的传播和影响力。我们需要通过主题新闻策划、提升新闻品质、提升媒体形象等举措在一定意义上提高城市品牌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