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授权是领导艺术的重要内容,授权艺术在组织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领导者准确把握授权的基本前提和原则,克服授权的障碍,灵活运用授权技巧和方法,不仅是充分发挥领导权力促进企业组织发展的需要,更是加快领导科学艺术现代化和增强其实践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若水 《创业家》2004,(1):59-61
这位不懂经营的老板被迫“无为而治”,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场成功的授权。  相似文献   

3.
王苑 《中国市场》2008,(1):52-53
老子根据"道德自然"的观点,提出了"无为而治"的道家管理伦理原则。该思想己经越来越多地引起国内外企业家的重视,无论历史还是当今,无论中国还是外国,老子的思想对治国和经营管理的影响都随处可见。新形式下,如何进一步挖掘道家的管理伦理思想,古为今用,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启迪和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本文研究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4.
刘梅兰 《中国市场》2012,(13):106-107
笔者从"无为而治"的典故中探索出不同时代赋予"无为而治"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其实质是不变的,就是以维护民生为根本要义。目前,中国在土地征用中形成许多矛盾。笔者提倡在土地征用中实行"无为而治",以资达到在民主与法制中不失德治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无为而治"为其核心的老子文化在中国的企业现代管理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它在增强信任、提高领导者素质、提升企业竞争力、规范企业管理秩序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旨在通过对老子思想的深入探讨,探寻"无为而治"与有效管理的内在一致性,为现代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从而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商》2016,(10)
当今社会治理正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治理主体也逐渐走向多元化,由此出现了多主体治理下,社会的"有为之治",这种"有为"以政府的"无为而治"为前提。春秋时期老子提倡的"无为而治",是统治者顺应自然、不强求的治国态度;现今,政府以"无为"手段行社会"有为之治",诠释了老子的"无为而治"理念。本文以政府视角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无为而治"和"有为之治"的内涵,其次指出"无为而治"的必要性,并说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是"无为而治"的要求,最后探讨了"无为而治"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浅论老子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哲学含有丰富的管理思想,其管理思想本质是"无为而治",学习老子的管理思想,对于搞好管理工作大有裨益。本文旨在通过对老子管理思想的探讨,为现代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吕宇静 《商》2014,(6):88-88
“无为”是老子《道德经》中非常重要的思想,“无为而无不为”是其思想主旨,这不是一种消极的主张,而是老予思想的结晶。“无为”对现代的领导者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以“无为”作为方法和手段,而达到“无不为”的目的。巧妙地实现现代意义上的“无为而治”,提高领导艺术与领导力,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对政治、经济、技术进步和人文精神等各方面都有重大影响。"无为而治"是道家领袖老子的思想精华,通过回顾老子的经典著述,探讨其思想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意义及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从富士康12连跳事件引发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富士康工厂的员工超负荷工作而情绪无法得到宣泄是事件发生的直接诱因,而对员工采取的军事化机械管理是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的精髓,是管理的至高境界,本文把无为而治思想与人力资源相结合,提出如何无为而治,发挥员工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11.
道家的思想体系包含着丰富、精辟的管理智慧,老子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以人为本"等管理思想不仅在封建社会的统治中曾经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于现代企业所面临的各项管理活动也具有不可或缺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当今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差异不仅是藏书的数量与图书馆的规模,更重要的是管理水平之间的差异,因此,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就显得十分重要.孔子思想中的"无为而治"、"有教无类"、"以和为贵"的思想对于高校图书馆管理效率的提高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授权型领导和员工建言行为的相关理论,以杭州市三家互联网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选取合适的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数据分析。授权型领导与员工建言行为各维度均正向相关,授权型领导中的"传递对员工高绩效的信心"和"鼓励员工参与决策"两维度对员工建言行为具有明显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道家思想与组织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无常理",组织在变化,已有的管理方式也须变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为组织管理走向更高层次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推行"无为而治"将使组织管理达臻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商》2015,(47)
道家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一个流派,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占有重要地位。短短五千余字的《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涵盖了政治、法律、哲学等各方面的内容。他的思想至今仍在治国,修身,军事,法律等等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老子法律思想表现为:以"道法自然"为核心,宏观上否定人定法;以`无为而治"为目的,论述了法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无为"的实质是要统治者"无为而治",以"无为"之形,行"有治"之实."辅万物之自然",以达到"功成事遂".政府的"无为而治"就是让经济按照其本身的必然性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运行状态,是政府对于经济管理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7.
企业要发展、要实现其宏伟目标和宗旨,作为企业领导人,必须要学会授权,尤其是要学会有效授权。本文通过有效授权对领导、企业、经济和社会的意义分析,提出了领导如何在具体的授权过程中做到有效授权,提高企业绩效,以实现企业的宏伟目标和宗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必要性入手,提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达到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和发展战略得以实现的目的;达到内部控制"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老子的无为思想及哲学入手,分析认为,实现无为而治就是实现由"事必躬亲"向"事不躬亲"的转变,实现由"集权统治"向"人本管理"的转变,使管理者用最少的合适的行为达到最大的管理效果.用超脱的手段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商》2015,(8)
儒家的无为而治管理讲求榜样效应、上行下效和有效沟通,是一种全程互动式的管理。儒家培养君子的主要目标就是治人,"草上之风"的管理模式脱胎于自然现象,是融合了道德和自然的"无为",同时也是中国式管理的隐喻,代表了一种"风—草"的全程互动式管理模型。在"风"和"草"之间具有一种通过体知而达到了交互主体性,成为儒家无为而治的基础,而借由一种基于交互主体性的全程互动式管理,可以建立全新的无为而治模型,以利于打造高效的系统,以最小的管理成本换取最大的管理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