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沈宇靖 《北方经贸》2011,(11):132+137-132,137
在高等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却面临着就业的严峻考验。这其中法律职业院校培养出的学生的价值更是受到社会质疑,法律职业院校要想继续发展,应当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并且将目标定位为为社会培养辅助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2.
张丽艳  任凡 《商业会计》2012,(5):119-120
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应为具有较强法律思维能力、熟练掌握法律实践技能和会计技能的专业人才。在该目标的指引下,法务会计人才培养需以职业教育为理念,重视学生法律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职业道德的养成。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的教学价值与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可在法务会计教学中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3.
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对我国高等法学教育改革至关重要。我国可借鉴国外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先进经验,应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为目标,加快构建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机制,即增强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教育,强化法学实践教学环节,注重职业化师资力量的培养,进行相关教材改进及教学方法的改革,设计多元化法律人才培养效果评价机制,助推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培养出一批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法律职业人才。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现阶段拥有的法学教育模式中,基于法律性规范知识与法学原理作为学生的重点学习目标,完全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导致学生将面临很多的责难与批评。在面对巨大压力的状态中,我国开始引进国外的实践法律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包括训练法庭上的实践模拟等课程。这种法律教育模式与我国的法律教育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为我国的法学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法律所具有的知识理性与实践理性双重身份决定了法学教育的双重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法律实践理性培养在法学教育中缺位,使得中国法官职业化遭遇困难。法律实践理性包括思维理性与行为理性两个方面,是法官职业化的核心和基础,必须受到高度重视。应将法律实践理性养成确定为法官职业培训目标,同时对法学院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实现法学院教育与法官培训、法学家与法律家培养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6.
法律诊所教育是通过仿效医学院利用诊所培养医师的形式,由诊所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法律实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目前我国的诊所教育普遍存在起点低、质量差、绩效评估不合理等问题。本文试图从制度运作层面切入,通过比较各高校法律诊所的运作模式,分析法律诊所教育潜在的困境,从而为法律诊所教育的建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诊所式法律教育引入中国后,各设有法学专业的院校通过在专业课程中设置法律诊所课程的方式,将此法学实践教学的先进模式予以落实,给学生法律实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然而,在课程设置和推进的过程中,如何能够使诊所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期望的目标,真正实现法学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仍需在课程实践中慢慢理解和渗透诊所教育的先进理念,结合学校、院系、专业、学生、各类实践资源等自身情况不断地摸索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国家的建立,离不开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由于理论和实践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法学界对法律思维方式的关注还不够。本文指出培养学生法律思维方式是法学教育的基础,法律思维方式的概念,必须明确不同层次意义上的法律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高职法律专业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后,指出高职法律专业应该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注重学生法律职业技能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诊所式法律教育应该是高职法律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李松妍 《商》2014,(13):146-146
在建设法治国家进程之中,法律职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法学教育的规范化和现代化,也对法律职业化增强具有关键作用,并且法学教育也是对法律职业化进行实现的先决条件和根本基础。而适应法律职业化的要求,需要对法学教育相应的改革,对法学教育进行相关分类,并对法学教育内容进行合理设置,从而完成法学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王彬 《消费导刊》2009,(22):146-147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更好的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已成为各国政府极为关心的问题。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加大教育改革力度的过程中,纷纷将公民教育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法律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我国学校各阶段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说明我国公民教育中法律教育的缺失现象,从传统文化意识、传统德育和法律机制本身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法律教育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我国法律教育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
法律翻译在中国涉外国际经贸交流中起到了普通翻译无替代的作用。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几十年不予以重视,造成相关人才奇缺。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成为了当下重要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以服务经济和社会为目标培养出成功的法律涉外服务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3.
应重点加强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律新闻职业技能培养,使学生成为适应21世纪现代传媒发展需要的有竞争力的法律新闻职业人才。本文分析了法律新闻职业的技能特征,并针对现行法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实现法律学科教育与法律新闻职业教育的统一、完善法律新闻专业课程建设、开设符合国际标准的专业课程、进行案例教学等建议。应培养学生的法律新闻职业技能,在新闻报道中表现法律的专业化。  相似文献   

14.
《商》2016,(1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权观念、公平公正理念的深入人心,法庭辩论在庭审过程中越来越重要,当事人对辩论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就目前中国的法学教育来看,其更加注重对法科学生的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辩论能力,从而导致法学毕业生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我们认为培养辩论型法律人才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辩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面对法庭上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能够有效弥补传统的法律人"重理论,轻实践"的缺点,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为以后的法学本科教育提供指引;有助于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填补职业能力强的法律人才的空缺,增加法律本科学子的就业率。因此,培养辩论型法律人才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法律专业的社会功能性出发,指出法律从业人员具备法律德育知识和素质及其对我国整个法律体系的重要意义。并论述了在法律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向法律专业的学生贯彻法律德育教育内容及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为我国培养合格的优质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6.
杨伟萍 《商》2013,(15):177-177
目前,很多高校开始重视创业教育,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中,创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创业型人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高校的课程体系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法律层面上教育的缺乏。文章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创业人才教育过程中法律课程的开设情况,提出了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法律缺失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以OBE理念为指引,法学本科教育的最终成果应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法律职业能力是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应当具备的执业能力与水准,是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体现,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在法律职业能力培养方面主要存在着观念陈旧、模式传统、师资不足等问题,建议从转变观念、创新课程、增加实战、加强师资等方面锻炼和提升法学本科生的法律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将法律思维嵌入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树立以预防为主、救济为辅的法律管理理念,建立以制度和规范的流程为重点的管理程序,可以更好地实现企业规范化管理目标.企业建立有效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完善的法律审核和监控体系,可以切实有效地降低企业管理中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9.
袁珂 《中国市场》2015,(6):137-138
本文就通过阐述新时期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的必要性,分析我国大学生法律素质存在的问题,并且从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目标、原则、思路、方案等几个方面提出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的具体策略,从而为提高我国大学生法律素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为实现我国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迈出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要建设者群体,其法律意识关乎国家社稷。文章通过对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辨析,从"法律信仰"的渊源和涵义入手,探求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合适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