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近代科学范式向复杂性科学范式转型以及复杂科学与中国传统科学的相似点两方面,探讨了当代中西方科学走向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等一批新兴市场国家在取得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在科学领域也逐步形成起了较强的科学能力,正在逐步打破西方国家在科学领域的绝对垄断地位,虽然目前力量还比较薄弱,但是已经显示了世界科学向多极方向发展的趋势.文章从国际论文发表、博士培养、学术和研究人员流动、国际科学合作四方面分析了科学多极化发展趋势.文章还在分析中国在科学多极化中的基本特征或不足基础上,对增强中国在世界科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在其探索东西文化问题的早期,即持平等的、科学的文化价值观,认为东西方文化都是一种事实,只有对这些事实进行科学的解释,才能真正认识东西文化。冯友兰认为,中国近代没有发展出科学这一西方近代文化精神,是因为中国文化是认识心的,不需要科学;认识、控制心的中国文化与认识、控制物的西方文化是应当调和互济的。冯友兰早期文化价值观的探求奠定了其学术进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西方劳动经济学理论范武已经经历了前科学时期并进入常规发展阶段,其研究内容及理论范式仍将不断得以拓展.从本体论、认识论及方法论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基本特征来看,它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范武保持内在-致性.我们可以从西方劳动经济学理论范式的形成过程中吸收可供借鉴的经验,加速中国劳动经济学理论范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一直被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视为伪科学,也不断受到马克思主义要素价值论者的质疑。为了推动价值理论的发展,有必要历史地逻辑地比较分析自然科学方法论、科学哲学认识论和经济学方法论的范式,厘清科学划界的主要标准。以此科学解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生产和分配中的指导作用,而且有利于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科学地借鉴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为泛道德文化,其科学文化精神虽弱,但却是有的。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文化精神弱的原因,并就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提出三个具体的策略:一是发扬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为科学扫清道路;二是学习西方的科学精神,同时张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精神遗产;三是科学与人文的契合。  相似文献   

7.
论科学与人文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的人文理想是“自由”,人文形式是“科学”和“理性”,所以科学一开始体现的是西方的人文精神,是自由的学问。近代发展出来的“唯人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传统可能背离“自由”这一古典的人文理想近代科学的笛卡尔传统和培根传统分别强调了内在理性和外在经验。近代科学与人文的分裂在于过份分科的教育体制,但分科化正是技术筹划的必然后果。今天弘扬科学精神,不必在科学与人文相区别的层面上突出科学的特异性,而应该在科学与人文合一的层面上,重审自由和理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类的亲密关系知识正在从人文主义转向科学主义。亲密关系科学是研究人的亲密关系心理和行为规律,研究亲密关系形成、演变、调整规律,对亲密关系现象进行解释、预测、控制的科学。在西方,亲密关系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学术及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的综合性科学。中国应当重视亲密关系科学的研究、教育和社会实践。以需求或利益作为亲密关系的本体论和方法论,探讨亲密关系科学的有关问题,是值得关注的一种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9.
许多西方的汉学家正将目光转向中国妇女史,并把研究西方妇女史的范式应用到中国妇女史的研究中.然而,中国与西方截然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以及文化传统,使得原本适用于西方的那套方法在面对中国实际时失去了应有的效果.本文以曼素恩的<缀珍录>为例探讨了西方学者将中国妇女史"本土化"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科学哲学的出现是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后现代科学哲学具有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反表象主义和反形而上学的四大特征,它在理论、现实与方法论上给我们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化: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前进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化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先进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前进方向。在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中,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欧盟极为重视科学文化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把欧盟科学文化资源数字化看作是对欧洲未来的投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组织机制、政策法律、技术研发等方面大力推动科学文化资源的传播、保护和再利用。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进文化强国的战略,因此,推动我国科学文化资源数字化,对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意义重大。通过对欧盟利用ICT技术推动科学文化资源数字化的政策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使我国相关机构了解欧盟文化资源数字化的发展动向,促使我国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采取积极措施,推进其科学文化资源数字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数字社会建设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现阶段我国数字社会建设中科技治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回应法治”的要求下,通过归纳推理分析发现:数字社会建设中科技治理体系构建应从监管、主体、权利、权能4个方面提出完善进路。具体来看:在监管层面,应加强法律监管与社会监管共同作用;在主体层面,应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促使社会主体和市场力量积极参与科技治理;在权利层面,应加强数字科技研发中个人数据权利保障,明确个人数据权利属性;在权能层面,应明晰政府部门、科研专家、社会公众等主体权责关系,明确各治理主体之间的行为权限边界。  相似文献   

14.
技术经济学科发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技术经济学作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汇合联盟的典范、技术与经济相互交叉集成的新兴学科,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既将面临新的机遇,又要应对新的挑战。为此,本文基于科学发展观,回眸我国技术经济学科发展的历程,坎坷曲折,喜忧交加;总结技术经济学科发展现状,基础欠宽厚、原理欠清晰、方法欠完善、应用欠规范,并从认识、思想、目标等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论述技术经济学科发展的对策方略,内容主要涉及技术、经济、管理交叉集成与技术经济学科,技术经济学科体系构建与发展,技术经济学科发展的本土化与国际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后评价等。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科技的不断进步,科技有效地转变为生产才能满足人们不能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的需求;可是,许多科技成果得不到市场的认可,当然也就没有科技价值和利润可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关键问题是怎样对科技的运行机制改造与完善,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科技自立自强思想经历了基础萌芽、起步探索、初步形成、丰富发展和成熟完善5个阶段。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新中国成立前,产生了关于科学技术重要作用的最初认识;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党中央提出“自力更生,向科学进军”的科学技术发展方针;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党中央提出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高科技发展方针,努力接近与赶上世界科技发展先进水平。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党的十八大前夕,党中央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道路。中国共产党科技自立自强思想历经百年,不断深化。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自立自强思想明确了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方向,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呈多发态势,亟需由强有力应急科技系统支撑的应急产业作为保障。基于应急科技系统的复杂性特征,从四大主体属性及三大体系架构出发,对应急科技系统复杂属性进行分析。通过对我国应急科技系统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刺激反应模型、回声模型、涌现模型,以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为例研究应急科技系统发展机制,提出应急科技进步促进应急产业长效发展的实践启示。研究发现,应急科技系统具有复杂适应系统的7个特征,是典型的复杂适应系统;在应急科技系统中,政府、事业单位、应急企业等主体通过自适应行为不断积累经验并革新内部模型;应急科技系统发展遵循复杂适应系统刺激反应机制、资源交互机制、受限生成机制;应急科技系统发展历程表明,其存在并遵循上述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21世纪科技发展趋势及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提出了中国应确立和实施的科技发展战略(含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并使科技发展战略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相一致而成为国家总体战略的核心部分。本文指出:21世纪初是中国科技发展实现转制的关键时期,30年代将是在新体制下的发展时期,到50年代将进入发达时期。为此必须选择超越式的发展,经半个世纪的努力,在总体上进入为数不多的几个世界科技大国之列。  相似文献   

19.
以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为核心内容的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与“一带一路”理论之间存在科学的内在联系,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一方面,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作为当前指导我国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行动指南,对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主要平台,是构建人类科技命运共同体的桥梁。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便没有世界科技命运共同体目标的实现。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在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指引下,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必将成为全球基础科学联合研究、技术创新合作的重要范本和典型,中国也将为世界科技发展与革新作出更大贡献,为人类科技文明发展与进步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