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违反国民待遇原则,不符合国际税收惯例和WTO规则.税收国民待遇原则是指缔约一方国民在缔约国中负担的税收,不应比缔约另一方国民在相同情况下负担或可能负担的税收更重,即一国政府在税收上给予本国境内的外国人同等的待遇以避免税收歧视.目前我国同时存在税收非国民待遇和超国民待遇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税收优惠政策是政府对某些特定的课税对象、纳税人或地区给予税收鼓励与照顾,减轻其税收负担的一种特殊规定.近年,我国为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推动科技的进步,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本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做出详细的总结说明.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为鼓励企业快速发展、多创税收,制订了十条激励措施,力促全区财源建设. 一是围绕规模企业,设立纳税大户贡献奖.对纳税千万元以上的企业,当年入库税收在上一年度基础上每增加500万元,给予专项奖励.  相似文献   

4.
为了刺激本国私人投资者跨国投资,许多发达国家给予本国企业以税收优惠,并通过税收减免、税收抵免、税收饶让等措施避免双重征税。  相似文献   

5.
王晓悦 《涉外税务》2001,(12):27-30
我国饶让抵免的现状 我国自80年代初对外开展税收协定谈判,目前已与66个国家签署了税收协定,其中,41个协定中包括了饶让抵免条款.为了配合国家改革开放、吸引外资的需要,我国在税收政策上制定了一系列对外资的优惠措施,为了使税收优惠真正受惠于来我国的投资者,我们在与发达国家谈判的过程中,坚持对方给予我方饶让.在经合发组织29个成员国中,与我国签署协定的有27个,其中24个规定饶让条款,20个国家单方面给予我国饶让;4个国家与我国相互给予饶让.对于一些来我国投资较多或鼓励引进外资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也坚持对方给予饶让或相互给予饶让,如中国与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协定中都规定了相互饶让.……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1·违反国民待遇原则,不符合国际税收惯例和WTO规则。税收国民待遇原则是指缔约一方国民在缔约国中负担的税收,不应比缔约另一方国民在相同情况下负担或可能负担的税收更重,即一国政府在税收上给予本国境内的外国人同等的待遇以避免税收歧视。目前我国同时存在税收非国民待遇和超国民待遇两种情况。一方面外资企业享受了许多国内企业不能享受的税收优惠待遇;另一方面,由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没有统一,外资企业在享受税收优惠待遇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非国民待遇,适用于内资企业的某些税收优惠,如福利…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直接投资研究领域,人们普遍认为,当母国对来源于外国的所得实行抵免制以避免国际重复课税时,东道国对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往往转化为母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母国的投资者无法获得东道国给予的税收优惠.通过对1990~2004年实行抵克制的美国及实行豁免制和饶让抵免制的其它西方发达国家在华直接投资进行比较,未发现美国与其它西方发达国家在华直接投资的积极性存在显著差异.由于美国对该国投资者给予税收递延,使得投资者依然能够获得东道国的税收优惠,美国实行的抵免制并未阻碍该国投资者的在华投资热情.  相似文献   

8.
梁燕君 《税收征纳》2014,(12):12-15
一、国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取向一是税收减免。各国政府对有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项目,大多给予相应的税收减免优惠。日本政府为实现科技振兴,实行了对实验研究费给予税额扣除、向海外出售技术等海外收入给予特别扣除等政策。《促进基础技术开发税制》中规定,在对增加实验研究经费给予减免的基础上,对部分高新技术领域的技术开发用资产再按购入价的7%免征所得税税金(最高限额为法人税的15%)。  相似文献   

9.
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家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在资金、政策等方面都给予了高新技术企业很大的支持."营改增"是我国一次重要的税制改革,是对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本文分析"营改增"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指标、成本管理的影响,并提出应对"营改增"的措施,以期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抓住税收优惠机会减轻税负、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苏月中  向景 《涉外税务》2006,(12):56-58
税收社会学运动的蓬勃兴起是基于对契约社会权利假说的守护,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一种平衡。税收理论与税收政策对社会协调运行从自发嵌入到自觉嵌入是税收社会学运动的发展趋势。我国当前税收理论对取消农业税、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等税收现象的深入研究,政府在税收政策制定过程中对这些方面给予的政策支持,实际上就是一场把税收政策嵌入社会协调运行的税收社会学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