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宅基地置换政策作为一项创新性的制度设计与安排,通过重新分配权力而对主体利益获取产生重要影响。在农民以宅基地置换集中安置房,由分散居住形态向"城市化"社区集中的过程中,其他利益集团——地方政府、开发商、村干部利用各自优势参与制度设计与执行争而分利,形成三个层次的利益集团博弈。在这一改革中地方政府掌握权力资源且目标多元,开发商凭借经济优势寻求政治偏袒,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获取额外收益,导致农民这一弱势利益集团在制度设计与执行中处于劣势。破解这一难题要求制度设计之初便充分考虑农民利益;设立第三方监督机制,保证制度有效性和权力资源合理使用;农民提高谈判能力克服集体行动困境。  相似文献   

2.
关于当前我国农民组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 《农业经济》2005,(8):26-28
农民组织是指以农民为行为主体,为了追求一定的组织目标而结成的关系结构,既包括经济组织,也包括政治组织。组织都是为一定的利益集团服务的,农民组织也不例外。农民组织的建立是否合理、运行是否有效对保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利益集团视角下的中国农民组织化的研究(一)谁在为农民的利益代言从国际上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所有的社会阶层或群体都有自己的代言人——利益集团,而且农业利益集团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美国的农业合作社和日本的农协。中国目前为止没有发育出农民自己的利益集团  相似文献   

4.
多元利益集团下的社会均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社会利益格局分化和失衡的条件下,塑造多元利益集团是促进社会利益均衡的重要机制之一。所谓塑造多元利益集团,即不同利益取向的公众构成不同的利益集团,在社会秩序和制度的约束下,利益集团以政治参与者的身份作为利益表达和利益均衡的有效机制,使社会张力保持在可控制的限度  相似文献   

5.
涂名 《中国改革》2003,(1):32-33
党国英不遗余力地呼吁通过农民组织的发育来降低政府与农民的对话成本,有效地建立一种农民利益的传导机制,让各级决策层修正自己的政策,一点一点地还农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6.
政治学视域中的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深层次看,农民权益保护问题,实际上是政治问题。表现在:农民权益保护问题体现了农民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彰显的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行为问题,其背后关联的是国家的制度安排。农民权益保护缺失的政治原因可以从结构、体制和利益关联度等三方面来分析。农民权益保护问题解决的政治途径为: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将农民利益要求输入决策系统;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强化农民权益保护问题的制度安排;解决农民的利益诉求和表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意义与作用1.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是农村民主政治的需要。中国的农民在利益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但是利益的表达却呈现个体化、分散化的特征 ,这就使农民的利益表达不能从长远的角度反映农民的整体利益 ,表达效果缺乏应有的力度 ,从保护农民利益的角度出发应该建立一些反映农民利益的组织或机构。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 ,就有不少专家学者主张建立反映农民利益的农民组织 ,如农民协会 ,它既能反映会员的愿望和要求 ,保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又能贯彻政府的政策法令 ,在政府与农民之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 ;又比如建立…  相似文献   

8.
揭穿"地荒论"的谎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些利益集团总是热衷于制造舆论,混淆视听,企图影响决策,把国家政策推向不符合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却符合他们自己利益的方向。 —题记 —— 高房价 来自 “地 荒”—— 编造出 来 — 的一种谎言 “  相似文献   

9.
农业发达需要农民提高组织化程度农民组织化水平,与农业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程度一样,是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状况的重要标志,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农民进入市场、驾驭市场、获取经济利益、维护政治权利、提高社会地位的需要;是政府对农民及其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从而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贯彻  相似文献   

10.
财务目标是组织财务管理的逻辑起点,自然保护区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其财务目标也决定了其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和财务机制的建立。结合自然保护区的性质、主要活动和利益相关者,认为自然保护区的财务目标是其组织目标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体现,是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而达到的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11.
财务目标是组织财务管理的逻辑起点,自然保护区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其财务目标也决定了其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和财务机制的建立。结合自然保护区的性质、主要活动和利益相关者,认为自然保护区的财务目标是其组织目标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体现,是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而达到的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12.
我国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的演化,是在体制转型时期不对称、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之下,相关利益集团之间进行利益调整和再分配的结果,是他们相互之间利益矛盾妥协折衷的产物,其中,以地方政府和农民为主导的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和利益分割,对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产权改革路径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保证地方财政收入挣续增长和提高农民收入,是其中两条并行不悖的主线.  相似文献   

13.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应以农民平等享有社会保障权益为依据.目前,我国农民社会保障权益的缺失是不争的事实,造成的原因有多种,既有经济因素也有土地政策、人口结构与政治因素等.本文通过对各种因素的解读与分析,得出农民社会保障权益缺失的根源是政治因素,是农村组织弱化、农民利益表决权的阻塞、政治决策不公平及路径依赖等导致.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农户已经成为农村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但迄今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并未建立在这个基点上,甚至是在“村合作”的名义下,力图回归过去的体制。如在流通领域里很少建立起代表农民利益的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15.
利益集团视角的中国“三农”问题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本文主要运用利益集团相关理论对中国“三农”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在廓清问题症结所在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利益集团、尤其是农业利益集团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从历史与现实出发,分析当前中国社会难以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利益集团的深层次原因。指出组建农业利益集团在农民维权、矛盾疏导、维护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政治与经济意义,并相应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微观组织形式: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产业化是改革开放后出现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两个新生事物,前者是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形式的制度创新,后者代表了一种新的产业经营理念。通过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是解决如何发展农业、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真正做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要挟型上访”——底层政治逻辑下的农民上访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农民通过上访进行维权抗争不同,要挟型上访是农民通过上访来胁迫基层政府介入其利益纠纷,从而实现其不合理的要求和利益主张。其发生原因包括压力型信访治理制度、乡镇政府权威弱化、村落权势阶层兴起、乡村社会利益纠纷解决机制不畅。但要挟型上访仍是遵循底层政治逻辑的日常抵抗形式。它是农民对在国家权力逐步退出乡村社会的同时,没有建立良好的法治精神、乡村社会治理结构以及缺乏公正、公平的乡村社会利益纠纷解决机制下的日常抵抗。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的中国农村,客观上存在着许多“农民利益代言人”及他们发起建立的各种形式的农民维权抗争组织;这些农民维权抗争组织的出现,表明了在国家对政治资源的垄断与控制的情况下,因农民谈判机制缺乏而产生的对“组织性力量”的需要;但由于这些农民维权组织大都还处在自组织的非正式阶段,其活动方式和控制能力均存在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执政者、农民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农民群体与社会其他群体的贫富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不断扩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市场经济和利益分化强化了不同群体的利益分歧,更加刺激了具有相同利益诉求的社会阶层和群体组成利益集团对政策施加影  相似文献   

20.
利益集团是具有特殊利益要求或政治主张、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或主张而以压力方式影响政策、法律的制定、修订和实施的社会团体。在阶级社会中,人总是有追求自身利益的特性,由此,也就产生了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人和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西方社会的利益集团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产物。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型、各种社会矛盾的发展、政府职能的扩大,政府各项法律、政策的制定都涉及到社会上不同群体的利益,于是,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利益群体。利益群体大规模形成后,每个利益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