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西省聚西煤焦管理站是大张公路上晋煤外运的出省管理站之一。建站以来,在省市煤运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驻地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该站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坚持一手抓运销管理,一手抓文明建设,多层次、多形式、高...  相似文献   

2.
《经济问题》2004,(12):F002-F002
山西省煤炭运销总公司吕梁分公司组建于1984年,属国有中型企业,担负着吕梁全市地方煤炭的管理及运销任务。是晋煤外运的重要组成部分。下辖13个县(市)区公司,包括供应城市煤气的20万吨焦化厂在内的5个有限公司,4个直属单位,51个铁路煤焦发运站,30个公路煤焦营业站。  相似文献   

3.
伟平 《经济师》2001,(5):195-196
大同煤运分公司是山西省地方煤炭运销系统最大的公司 ,年煤炭外运总量约占全省地方煤炭总量的 1/4强 ,更是大同市地方煤炭运销的骨干企业。该公司 1984年成立至 1999年 ,累计完成煤炭外运量 4.49亿吨 ,上缴煤炭专项基金 5 9.1亿元 ,为省、市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2 0 0 0年 ,是大同分公司煤炭运销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年 ,面对煤炭供给过剩、市场疲软、地方煤炭资源可供量减少以及铁路运力紧张的多重压力 ,他们在省总公司的正确领导下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立足煤炭资源管理这个主线 ,加大资源管理力度 ,严格各项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省比较正式地有组织地用汽车外运晋煤,是一九七四年从阳泉开始的。由于对公路长途运煤的偏见和框框没有打破,公路外运晋煤一直规模不大,数量不多,主要是运往河北临近我省的一些县市,运距一般不超过300公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省煤炭生产发展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地方和社队煤矿发展的速度更快,而铁路运输却越来越不能满足需要,大量煤炭不能通过铁路外运。例如,一九八二年,全省社队煤矿生产原煤  相似文献   

5.
<正> 去年8月份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晋煤销售市场也出现了疲软的局面。今年全省煤炭库存量预计将达到5800多万吨,创历史存煤最高记录。晋煤的一些主要消费省、市库存煤也均有所上升,如北京、上海、湖北等省、市煤炭库存比去年同期分  相似文献   

6.
花县县名是怎样来的?据《广州经济年鉴》载:“因城北六公里处有一座岩石纹似菊花的菊花山,花县由此得名”。(见1983年《广州经济年鉴》442页),我认为这个说法是缺乏历史根据的。花县建县于清代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建县的经过详载于清代《花县志》中。康熙二十三年广东巡抚李士桢《请立县治疏》说:“广东花山一带地方,为番禺、增城、从化交界,绵亘五百余里,历代以来向为藏奸之薮,若图净  相似文献   

7.
艰苦奋斗出效益改革奋进创佳绩王伸物换星移,平定煤炭运销公司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走过了十一年的发展历程。1984年煤炭运销公司成立后,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总公司、分公司的直接领导下,承担了全县各煤矿所生产煤炭的铁路、公路外运及地销的销售任务。在开辟煤...  相似文献   

8.
武安市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晋煤外运的“主动脉”,日过境车1万多辆次。1991年以前,全市公路50%失修,路况差,等级低。1991年11月,被武安人民群众誉为“我们的好路官”———路正平担任市交通局局长以来,武安市交通局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认真落实“富...  相似文献   

9.
略论雍乾时期社会经济的结构性变迁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的康、雍、乾三朝,历来被史家津津乐道,称颂之为“康雍乾盛世”。在这一历史时期内,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康熙中后期(从康熙二十二年至六十一年, 1683──1722年)为“盛世”的起步和奠基期;雍正和乾隆的前中期则是它的继续发展和颠峰期,乾隆后期(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以后),盛世已陷入停滞、并渐露衰微的迹象。本文力图论述雍正、乾隆时期(1723──1795年)社会经济的结构性变迁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一) 由人丁数字来推算人口数字是清代人口计量中的一大难题。 1.清初的统计口径是丁不是口 清代至乾隆六年后有比较全面的人口数字,问题主要是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人口数字应如何计量,现有的“人丁户口”数字应如何看待。 据《清实录》记载,顺治朝的“人丁户口”数为一千几百万,康熙二十五年以后超过二千万,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为2,642万,乾隆六年(1741年)一下子增到14,341万人,七年之后人增五倍,未免突然。过去在十一种著述中都肯定乾隆六年前的数字是人口数,认为清初社会经济残破,人口锐减,经过恢复,人口增长是极快的,而快是快在乾隆之初。但另一方面,也有人对之表示怀疑,认为自顺治到雍正,“人丁户口”数字实是单指男丁而言,  相似文献   

11.
清代浙江的土地所有关系和租佃关系,不少学者在论著中曾加涉及,但对民间文约资料,则少见研究利用。一九七三年三月,我至杭州,寓西湖畔浙江省博物馆内,蒙允获见契纸一包,时行次匆忙,仅手录数纸于笔记本中,志以备忘。迄今十载,竟无机缘前往访查,但研究兴趣并未稍减。近得刘永成同志惠赠《清代地租剥削形态》一书,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档案刑科题本中亦有不少浙江契约录存。欣喜之余,深感清代浙江契约大有整理发表供经济史研究者利用的必要,并相信这一工作将对清代农村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深入开展起促进作用。特把旧日所记结合已刊乾隆刑科题本中之田契佃约资料,择要述略如次。片鳞半爪,聊资有志搜集整理研究者参考而已。 浙江素为农业经济富庶的省份。明清时代,它又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地区之一,其农村经济的变化,向为论者所注意。在土地的占有和使用及其转移上,浙江是普遍盛行契约方式的省区。《治浙成规》卷一载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浙江布政使司告示云: 民间执业,全以契券为凭。其契载银数或百十两,或数千两,皆与现银无异。是以民间议价立契之时,必一手交银,始一手交契,从无将契券脱手付与  相似文献   

12.
清政府收复台湾后,台湾开发进程加速,经济作物尤其是甘蔗种植面积大幅度增长,随之而来的蔗糖产出亦呈井喷之势,大量"台糖"经由闽南转运至浙江、江苏乃至东北。随着"台糖"的输出,以"泉白"为代表的闽南蔗糖也输往浙江宁波等地,闽南糖商通过在宁波等地设立商行等代理机构,运销闽台地区的蔗糖。《尺素频通:晚清宁波与泉州、台湾之间的贸易文书》一书以书信形式较为详细记录了晚清甬闽台蔗糖贸易情况,反映了清代闽台海商集团建构沿海贸易通道的努力,是浙闽台统一市场进一步稳固的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13.
裴伟 《江南论坛》2014,(6):60-61
正江天禅寺是镇江市金山寺的对外用名之一,今天寺院天王殿外的牌坊上还挂着一块竖式蓝底雕龙木额,上书金字"江天禅寺",有一方篆文红印"康熙宸翰之宝"。北宋天禧(1021)年间,"金山"也。山有佛祠,始建于晋明帝时,梁武帝著水陆斋仪,亲至其寺行之。宋真宗赐名"龙游禅寺"(元《至顺镇江志》卷九)。北宋曾巩《隆平集》卷  相似文献   

14.
在清代以前的进出口贸易中,基本上不存在国外粮食输入问题,即使到明朝中后期,粮食也根本不作为一类商品输入贸易。这一方面是由于粮食这种低价值、重体积及不易保藏装卸易损坏的商品,在当时极为原始的长途航海贩运中,毫无利润可言,不可能成为商人热衷于贸易的货物,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国内粮食供求平衡,不需要外国粮食输入。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南洋得到较快的开发是在明代后期和清代前期,在此以前还不具备粮食输出能力,进入清代以后,尤其是到康熙中后期,随着人口的高速增长和可耕荒地开垦殆尽(在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下),粮食问题愈益尖锐,表现在粮食市场供求关系上是粮食价格的剧烈波动和不断上涨,康熙四十八年(1709)谕令大学士等调查京城及江浙一带粮价上涨的原因,李光地奏:“米价之贵,盖因人民繁庶之故”,康熙五十二年(1713)就垦荒问题谕  相似文献   

15.
清代福建同安县辖境包括厦门、金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割同安辖境之民安、同禾、翔风三里为马巷厅。本文拟对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同安、马巷的抗粮与械斗问题作一简略探讨。抗粮就是抗拒或拖欠交纳田粮。械斗就是乡村之间的宗族武装冲突。据史籍志乘记载,咸同年间,同安、马巷辖属的这种抗粮与械斗十分严重,成为"积蠹"、"锢蔽",被地方官吏视为"难治"之区。当时的马巷地方,"民性强悍,素称难治"。"民风之顽梗,习俗之嚣凌,以盗贼械斗为生涯,以抗官欠粮为能事,既为下游难治之区,复为通省瘠苦之缺。"①据《马巷厅志》载:马巷"…  相似文献   

16.
<正>2020年1月,华东师范大学周健教授《维正之供:清代田赋与国家财政(1730—1911)》(以下简称《维正之供》)一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为“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第三辑丛书之一。周健深耕社会经济史多年,对晚清赋役制度史、财政史研究颇有建树,该书即精择近年清代田赋相关研究汇辑而成,计10章48.8万字。本书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清代中后期的田赋与地方财政研究”(13CZS031)成果,  相似文献   

17.
清代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贸易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康熙廿二年(1683),清王朝统一了台湾。廿三年九月,康熙帝解除了“海禁”宣布“开海贸易”。从此,台湾与祖国大陆的通商贸易,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从康熙廿三年至咸丰十年台湾对外开放的一百七十七年间,台湾与大陆的通商贸易,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逐步发展阶段。从康熙廿三年开放海禁至雍正三年台南三郊的成立,是台湾同大陆贸易发展的第一阶段。 台湾“野沃土膏,物产利溥……实肥饶之区”,盛产粮食与蔗糖。清代统一台湾之后,清政府与郑氏政权隔海对峙的局势消失了;随着战乱的消除,社会环境日趋稳定,台湾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海禁解除之后,闽粤两省沿海的人民(其中以福建的漳泉地区为主流)纷至沓来,成为开发台湾、发展台湾社会生  相似文献   

18.
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以后,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急剧恶化。到咸丰三年(1853年)时,户部奏称:“两载以来,军需河饷糜帑已二千数百万两,已致度各告匮,筹划正项维艰”(《清绪文献通考》卷20〈钱币二〉)。而据该年六月十六日户部密折言:“自广西用兵以来,迄经三载,经臣部奏拨军饷及各省截留筹解,已至二千九百六十三万余两……户部银库,截至本月十二日止,正须待支银仅存二十二万七千余两。”(清代钞档:管理户部事物密折〈沥陈库款窘迫军饷难筹情形〉咸丰三年六月十六日)于是就在“清饷纷纷,日不暇给”、“中外经费,同时告竭”的情形下,清政府遂肆无忌惮地实行了通货膨胀政策。  相似文献   

19.
清代粤海关的设置与关税征收李金明康熙二十三年(168)清政府开放海禁后测分别于广东、福建、浙江、江南四省设立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目的是管理海上贸易与征收进出口关税,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正式设立海关的开始。本文拟就粤海关的设置、关税的征收以及征...  相似文献   

20.
清代的官员“引见”制度自清世祖时(顺治十二年)正式用于清代官制之中,经过康熙、雍正两位皇帝不同程度的推广,至乾隆时期基本成熟定型。按照清制,四品以下官员的任用、升迁或降职,都需要面见皇帝,亲自接受皇帝的旨意,期间需向皇帝呈上该官员的“引见单”,内容涉及籍贯、年龄、出身、做官履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