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可 《改革与战略》2008,24(8):123-125
对中国1997--2005年水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水果产品贸易有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两种贸易形式。从水果产品整体看,产业间贸易占主导优势,贸易结构呈现出很强的互补性;从水果产品分类看,苹果、香蕉、栗子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柑桔橙以产业内贸易方式为主,主要表现为以质量差异为基础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2.
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其对贸易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一直执行有管理的渐进式自由化贸易政策,强调政府对贸易的干预,其核心在于对大多数产业实行渐进式的自由化贸易政策,对少数产业实行较低保护与温和出口鼓励政策,这样就可以实现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的双重目标①。本文从"较低进口保护"——关税政策和"温和出口鼓励"——出口退税政策两方面进行局部和一般均衡的理论与实证考察。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的海关税则与贸易政策基本同步变动,表明关税是我国一项很重要的制度性政策;而政府在实施出口退税政策时更加注重其对贸易流量影响的短期效应。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一直执行有管理的渐进式自由化贸易政策,强调政府对贸易的干预,其核心在于对大多数产业实行渐进式的自由化贸易政策,对少数产业实行较低保护与温和出口鼓励政策,这样就可以实现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的双重目标。本文从“较低进口保护”——关税政策和“温和出口鼓励”——出口退税政策两方面进行局部和一般均衡的理论与实证考察。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的海关税则与贸易政策基本同步变动,表明关税是我国一项很重要的制度性政策;而政府在实施出口退税政策时更加注重其对贸易流量影响的短期效应。  相似文献   

4.
WTO提倡贸易自由化,这是否意味着入世后我国就必须实行完全自由的对外贸易政策呢?本文借鉴相关发展中国家入关或入世的经验,认为我国外贸政策应采取自由与保护相结合的外贸政策,以实现本国产业具有更大的优势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张琳 《中国经贸》2011,(7):16-17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农产品领域实行“零关税”。“零关税”的实行究竟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怎样的影响?面对负面冲击,我国产业、贸易政策又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我国与东亚国家机械类产品(SITC7)产业内贸易为例,首先说明了SITC7在我国与东亚国家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产业内贸易水平,接着从FDI、零部件贸易和公司内贸易三大方面阐述了东亚产业内贸易的内在机制——东亚国际生产分工网络。同时,我国的加工贸易和“三资企业”也对产业内贸易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两国两异质财货的产业内贸易模型,讨论贸易财属性与贸易政策竞争均衡的决定,并获得以下结论:(1)当两国政府均采取相同的进口或出口政策时,不论产品的消费性质,最适进口贸易政策均为课税;最适出口贸易政策将随贸易财的消费性质而定.替代品为出口补贴,互补品为出口课税.(2)当产品为替代品且厂商在两国市场均实行数量竞争的情况下,进口课税政策虽将成为两国政府的优势策略,但出口补贴政策则更具有效率.在产品为互补品且厂商在两国市场均实行价格竞争的情况下,当产品的互补程度较小(大)时,进口课税(出口课税)政策将成为两国政府的优势策略;当互补程度中等时,两国政府有可能采取差异性的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8.
分析加入WTO为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趋利避害,加快发展和壮大以科技竞争力为核心的综合竞争实力,是当前我们研究应对入世措施的重要内容。本文着重从分析WTO规则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的影响和约束入手,提出政策调整的有关应对措施。一、WTO有关协议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影响WTO协议中直接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关的文件有《信息技术产品协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及投资协议》、《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等。其中,补贴与反补贴协议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的冲击最大。(一)《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对我…  相似文献   

9.
中韩两国的产业内贸易近年来发展比较快,尤其表现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上。本文考察了影响两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因素,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吸收韩国的直接投资水平与产业内贸易指数有很强的相关关系,而且双边产业内贸易仍是以技术差距导致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要形式。这种分析表明,我国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Falvey(1981)和Fukao(2003)的模型为基础,在区分制成品与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新视角下,对我国产业内贸易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理论分析认为,东亚零散化生产网络下我国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制成品部分可以采用传统的垂直产品差异化模型解释,但是零部件产业内贸易部分需要进一步拓展。同时,计量实证检验发现,尽管FDI对我国制成品和零部件产业内贸易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要素禀赋和人均收入差异在对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具有正向推动作用的同时,对零部件产业内贸易影响却不显著。这都证明了,我国零部件产业内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迂回贸易,采用传统的垂直产品差异化模型解释我国的产业内贸易存在不足,有必要采取新视角或者进一步拓展传统意义上产业内贸易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