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层扫描     
辽宁:高级技工可享受教授待遇为了鼓励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辽宁省最近出台新规定:技术工人当中的技师、高级技师,在工资待遇、养老福利等方面,可分别享受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待遇。这意味着,技术工人最高可以享受教授职称的相应待遇。“重文凭、轻技能”这一传统观念需要改变了。  相似文献   

2.
李鹏总理在会见首届中国青年奥林匹克技能竞赛百名获奖选手和青年企业家时指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包括尊重技术精湛的劳动者。技术精湛的劳动者也是人才”。技术精湛的工人是国家四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和重要人才,但是有些企业的领导只重视引进、培养、关心科技工程人才,把“人才”看作是学历、文凭的代名词,而对有丰富生产经验的能工巧匠,有技术绝招的工人却重视不够,忽视了对技术工人的培养、关心和爱护。有些领导对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困难不闻不问,更谈不上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作用。笔者对福建省一个有名望的机械大企业调查了解…  相似文献   

3.
为开阔我国技能人才的眼界,促进我国技术工人与国外同行的技术交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选派的19人组成的中国优秀技术工人考察团于11月21日赴法国、意大利进行为期12天的学习考察。期间考察两国劳  相似文献   

4.
声音     
《施工企业管理》2011,(6):33-33
人才建设 中国中铁要着眼于长远发展,研究制订"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强"六支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科技拔尖人才、技术创新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优秀项目管理人才、复合型的政工人才和高标准的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5.
当前 ,青年工人忽视技术 ,已成为企业的一种通病。尽管企业采取了多种形式加强职工的技术培训 ,但企业内部技术工人青黄不接 ,生产班组技术断层的现象愈来愈突出 ,生产一线的技术正面临着新老断档的局面 ,一些传统的工艺绝活正濒于失传 ,青年工人不愿学技术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一、主要原因1 思想观念造成的误区。一般认为 ,科学家才是人才。但在技术工人问题上 ,对一些能工巧匠只认为是工人。致使一些单位在引导职工自学成才的过程中陷入重文化教育 ,轻技能教育的误区。特别是在企业里 ,重学历教育而忽视技能教育的缺陷 ,对青年…  相似文献   

6.
2003年12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为“什么是人才”赋予了全新的诠释和理念。今年开始,全国各行业、各部门针对自身的人才状况、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广泛的讨论和评价。面对大学生就业难、下岗职工技能缺乏而再就业困难、制造业却又缺少技能型人才的现状,有关单位普遍意识到大批量、快速培养技能型人才,尤其是制造业人才的紧迫性。目前,数控技能人才就缺口60万以上。在人才紧缺的背后,如何给制造业技术工人定位、如何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如何改变和树立新的技术工人的社会形象、如何让技术工人同样是人才的概念深入人心等问题成为了大家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优秀技工也是人才随着华北网局装机容量的扩大和新建电厂的不断涌现,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技术工人队伍已是当务之急,必须引起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对优秀技工的作用没有引起社会的关注,相当多的青年不愿当工人,电力企业中真正能独挡一面的青年优秀技术...  相似文献   

8.
2014年12月29日,高技能人才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出席会议并讲话。马凯首先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第十二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全国技术能手"表示祝贺。他指出,高技能人才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和优秀代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建设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者、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者、技术技能的重要传承者,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希望广大高技能人才大力弘扬技能报国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扎根一线的奋斗精神、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大力量。马凯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需要一支拥有现代科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工队伍。政府要围绕经济发展需求和劳动者个人需要,努力创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企业要培养使用好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9.
随着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职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出现了一批以工人技师为代表的优秀技术人才,在企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当前工人忽视学习技术的问题仍然存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对职工学习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是十分必要的。一、工人学习技术的积极性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张学菲 《华北电业》2023,(10):24-25
<正>新员工培养一直是国网冀北超高压公司关注重视的课题,为实现人才的快速成长,超高压公司建立了四位一体的新员工成长培养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我们的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就是强基础、提技能、校实效、重激励。强基础主要是指夯实制度基础,打好扎实的基础后,就要提升技能,打造青年创新团队。校实效指的是通过不同方法考核在培训中的学习效果。最后重激励是采用培训积分制,将技能培训与岗位管理挂钩,如已达到本系列设定岗级的,按标准发放优秀学习奖励津贴。  相似文献   

11.
加强人力资源职业能力建设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WTO后,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高级技术人才的竞争加剧,国有企业将面临高级技术工人、高级技能人才进一步履乏的局面。为此,加快建立以提高人力资源职业能力建设为目标的员工培训体系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过去我公司对员工特别是一线技术工人职业能力的培训,重视不够,企业缺少高级技能人才,从1999年开始,我们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以提高人力资源职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国有企业人才成长通道狭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短缺、人才流失率高等问题,临矿集团将人才作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科学地设计出管理、技术、技能3条人才成长通道的培养模式,建立起了独具特色的临矿金色"职业锚",人才成长从"独木桥"发展到3通道,人才成长渠道呈现出良好发展格局,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培养储备了大批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3.
用好技术和专业型技能人才,让其发挥最大潜能,是企业和员工长期健康和谐发展的保障。可是.近来在某供电企业原本优秀的技能人才,却因为换岗出现“水土不服”现象。  相似文献   

14.
闫文佳 《中国纺织》2014,(10):66-67
建设纺织人才强国的重要任务是培育一批适应我国现代化纺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表示,举办职业技能竞赛一方面能在行业推广好的操作技能和方法,提升行业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能够助推"农民工"向"技能工"转变,让行业一线工人获得社会认可和相应的保障。同时通过操作工实践对比国外设备的差异,推广国产设备和推动国产设备的发展。"在中纺联和人事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以及全总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加快,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的矛盾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预。"技能人才荒"、新型技术人才紧缺,已经成为企业领导心中一块挥之不去的"心病"。二一六大队作为一支技术密集型的地质勘查队伍,技术熟练的技能型人才的供需矛盾,一度成为影响大队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本文结合二一六大队的一些做法,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凭,是一个人一段时间内学习经历和学习成果的证明,是个人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准的一个“资信”凭证。文凭制度是当前社会甄选任用人才的一种重要的制度化方式,是一个人求职、评职称、晋升的必备凭证。在当今时代,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现实,各个企业都在千方百计地网罗人才,而许多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最普遍、最基本的做法就是以文凭的  相似文献   

17.
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企业技术工人的技能和素质,往往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据国家质检总局反映,现在我国产品的市场抽查合格率只有70%,不良产品造成的损失每年近2000亿元,企业工人技术水平低,是导致我国企业产品质量不高,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我国企业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这对我国企业技能人才队伍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中核集团公司要科技兴核,不仅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管理知识、懂技术的高级管理人才和具有高新技术、理论知识的技术人才,而且也需要一大批有丰富实践经验、勤奋敬业、技艺高超的技能人才。目前,从集团公司的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文凭与水平哪个重要?这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多数人会赞成"水平比文凭重要"。然而,有些时候现实却令人费解,显示的是文凭比水平还重要。在许多单位招聘人才偏重文凭,甚至唯"文凭"是举的今天,广东东莞一家企业招聘时响亮地提出"让文凭见鬼去吧",不禁令人耳目一新,让人看到了该企业注重实际水平、讲求实用的精神。但是,"耳目一新"之后平静地想一想,又觉得如果用人单位都像这样只看重眼前的实用性,而忽略了人才的发展潜  相似文献   

19.
正去年,我有机会赴澳大利亚学习,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技能人才培训制度、工人工会的保障制度、如何进行技术工人安全技能培养、澳大利亚行业安全以及相关行业规范、澳联邦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体系等。1.行业技能培训体系澳大利亚设立了较完整的行业技术技能培训体系。职业标准体系是澳大利亚全面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基础。职业标准体系以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为基础,它测量的是一个人能做什么,而不仅仅是他知道什么,这是  相似文献   

20.
何焱 《中国纺织》2006,(4):94-96
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真正瓶颈是人才的不足,实现产业升级,其中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有能够实现产业升级的相应的人才。人们提到人才更多地会想到白领,其实,那些工作在一线的产业工人、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同样是人才。纺织行业每年进口高达几十亿美元的先进制造设备,谁来操作,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目前,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现象越来越凸现,实现产业升级,优秀技工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