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较利益理论再探讨-与杨小凯、张永生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只是以两种产品两国贸易为实例,给多种产品或多个国家贸易的比较禀赋优势说留下思索空间.反对比较优势学说的人们试图给出反例,并认为比较禀赋优势说已被推翻.该文指出一些所谓的反例并不能称其为反例,新贸易理论也并不与比较禀赋优势说相悖,比较优势说仍然有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比较利益理论再探讨——与杨小凯、张永生先生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琦  张二震 《经济学》2002,2(1):239-250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只是以两种产品两国贸易为实例,给多种产品或多个国家贸易的比较禀赋优势说留下思索空间。反对比较优势学说的人们试图给出反例,并认为比较禀赋优势说已被推翻。本指出一些所谓的“反例”并不能称其为反例,新贸易理论也并不与比较禀赋优势说相悖,比较优势说仍然有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鄢坚 《当代经济》2006,(19):72-73
一、比较优势的变迁 1、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综述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来源于李嘉图的"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取其轻"的思想,它建立在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基础上,指出两国在参于国际贸易中,即使一国的产品在劳动生产率上处于绝对的劣势,仍有其比较优势,通过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且在两国之间进行交换,就可以获得贸易利益.而要素禀赋理论则从供给的角度出发,集中在两国供给条件的差异上分析,提出形成比较优势的关键因素在于要素禀赋的差异,一国将生产和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确实解释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中的许多现象,但这种建立在众多假设基础上的传统理论面对产业内贸易,当今国际贸易一体化的现象却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见《经济学季刊》第1期)中,评述了否定赫克歇尔-俄林禀赋比较利益说(简称 H-O 定理)的文献,并用3个反例证明流行的比较利益说并不具有一般性。梁琦和张二震两位教授在"比较利益再探讨"(以下简称"比文")一文中对我们的文章提出批评。我们感谢他们认真地读我们的文章,并检验我们文中的计算。但是,对于他们提出的批评,我们却不能同意。第一,关于能否事先假定要素密集度逆转不出现的问题。对于一个代表  相似文献   

5.
杨小凯和张永生在《经济学(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发表的"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中声称比较优势说等国际贸易理论的四大命题已经被否定,断言分工才更本质地确定了贸易结构。本文的文献综述发现并非如此,而且,在其他著作中,杨小凯(2001)也认为贸易结构和分工是由各国的技术和要素禀赋的比较利益决定。本文证明分工可能会提高生产效率,但并不改变要素禀赋与技术比较优势决定贸易结构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杨小凯和张永生在《经济学(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发表的“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中声称比较优势说等国际贸易理论的四大命题已经被否定,断言分工才更本质地确定了贸易结构。本文的文献综述发现并非如此,而且,在其他著作中,杨小凯(2001)也认为贸易结构和分工是由各国的技术和要素禀赋的比较利益决定。本文证明分工可能会提高生产效率,但并不改变要素禀赋与技术比较优势决定贸易结构的结论。摘要杨小凯和张永生在《经济学(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发表的“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中声称比较优势说等国际贸易理论的四大命题已经被否定,断言分工才更本质地确定了贸易结构。本文的文献综述发现并非如此,而且,在其他著作中,杨小凯(2001)也认为贸易结构和分工是由各国的技术和要素禀赋的比较利益决定。本文证明分工可能会提高生产效率,但并不改变要素禀赋与技术比较优势决定贸易结构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杨小凯  张永生 《经济学》2002,2(1):251-256
我们在“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献综述”(见《经济学季刊》第1期)中,评述了否定赫克歇尔—俄林禀赋比较利益说(简称H—O定理)的献,并用3个反例证明流行的比较利益说并不具有一般性。梁琦和张二震两位教授在“比较利益再探讨”(以下简称“比”)一中对我们的章提出批评。我们感谢他们认真地读我们的章,并检验我们中的计算。但是,对于他们提出的批评,我们却不能同意。  相似文献   

8.
杨小凯和张永生在《经济学(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发表的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中声称比较优势说等国际贸易理论的四大命题已经被否定,断言分工才更本质地确定了贸易结构.该文的文献综述发现并非如此,而且,在其他著作中,杨小凯(2001)也认为贸易结构和分工是由各国的技术和要素禀赋的比较利益决定.该文证明分工可能会提高生产效率,但并不改变要素禀赋与技术比较优势决定贸易结构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一、比较优势的变迁1、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综述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来源于李嘉图的“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取其轻”的思想,它建立在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基础上,指出两国在参于国际贸易中,即使一国的产品在劳动生产率上处于绝对的劣势,仍有其比较优势,通过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且在两国之间进行交换,就可以获得贸易利益。而要素禀赋理论则从供给的角度出发,集中在两国供给条件的差异上分析,提出形成比较优势的关键因素在于要素禀赋的差异,一国将生产和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确实解释国际贸易与国际…  相似文献   

10.
贸易理论的历史演进表明,比较优势是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本动因。古典、新古典和新贸易理论分别从劳动生产率、要素禀赋、生产规模等不同视角论证了基于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进而可表达为"相对生产成本不等式"。随着制度、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等要素在国际贸易中日趋重要,使用制度要素所形成的交易成本、使用生态环境要素所形成的环境成本、耗费"可持续性"要素所形成的代际成本也逐步成为比较优势的成本基础。于是,可将使用或耗费广义要素的代价理解为"全成本",它构成了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比较优势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