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班集体管理是学校教育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黑格尔认为教育就是伦理的解放,因此,在班集体管理过程中重申伦理的重要性将有助于提升作为主体人的学生的生活质量,大大加快学生与教师在班集体管理中价值视界的融合过程,使教育、教育管理、班集体管理重新找回“教育”的伦理旨归。  相似文献   

2.
学校的一切工作尤其是校风建设,主要是通过班集体进行的,良好的班风是良好校风的充分条件,班风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的主导、支配作用是直接,更有力量,本认为抓好班风建设,创建优良班风应从建立全班集体,选拔班干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制定严格的制度、开展有创新性的活动,塑造管理形象等六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对学生来说,班集体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是他们日常学习、成长的地方。而班主任就是这个集体的"大家长"。班主任要想搞好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必须要扮演好"严父"与"慈母"的角色,要坚持严与爱的统一,坚持既要严格要求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又要关心爱护学生。本文主要分析了班主任在班级中的作用,提出了加强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收集、整理、分析了关于高校、职业院校班集体建设的有关专著、论文的基础上,阐述了以往研究的成果及不足,提出了课题《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的职业学校班集体目标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方向及重点,即应将五年制高职校班集体目标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前者为后者服务。  相似文献   

5.
中专新生入学后的前期管理与教育是班集体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在班集体建设前期我们要做好调整好学生的心态,使其适应新环境;选拔精英,培养骨干;建立制度,规范行为;确立目标,统一意志;营造舆论,分辨是非;协调关系,形成合力等工作。  相似文献   

6.
建设和谐班集体是高职院校辅导员的重要工作之一,秉持辅导员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课教师协作的原则,建立合理班级规章制度、提高班级自治水平、丰富班级课外活动、构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以和谐育人为中心重塑班级建设理念,构建和谐的班集体。  相似文献   

7.
汪华琴 《企业家天地》2009,(10):164-165
随着高职院校学分制的实施,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学科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管理模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高职院校的班级与普通高校相比又有其独特之处,这就为学生管理和学生思想教育提出了挑战。本文着重分析了学分制下加强高职院校班集体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王倩 《企业家天地》2013,(12):140-141
高校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对大学生个体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大学班级无固定教室、独生子女的个性特点、非正式小团体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高校班集体的凝聚力日渐薄弱,班集体形态逐渐向涣散型发展。对此,文章认为应通过班级干部的培养、体育活动的开展、新媒体作用的发挥、师生关系的德育功能等措施来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9.
辅导员作为一个个班集体的核心,与学生接触最为频繁,最为直接,与学生有着广泛而密切的交往,在学校与学生之间起着至关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校班集体在高校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班集体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在高校班级建设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的思想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个大胆突破。团体心理辅导方法的引入,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班级心理氛围,有利于提高班级凝聚力,也有利于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1.
关于集体行动理论,社会学家与经济学家存在截然相反的观点。社会学家认为,只要集团存在有共同利益,它的成员就会共同努力去实现这种利益;经济学家却认为,共同利益是一种公共物品,它的非排他性将引发成员的搭便车行为,从而导致集体行动的失败。奥尔森认为,这两种不同的观点都犯有相同的错误,即它们都没有去研究集团规模、成员结构和制度安排对集体行动的影响。奥尔森在一系列条件下开创性地分析了影响集体行动的因素,构建了集体行动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农民集体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进展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农村社会来说,快速的社会变动使得制度构建滞后于治理需要,导致农民的利益诉求无法表达,矛盾长期积压引发了大量的集体行动。这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对农民集体行动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对话式的讨论,推进了农民集体行动的范式思考与公共政策设计。文章对中国农民集体行动研究的理论前提、研究进展以及引发的相关争论作一个系统总结,并进行简单评论.希望能够对农民集体行动与整个中国农村研究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公共产权在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农村集体产权在中国转型经济中也在不断演化,公共产权与集体产权不同而又有密切联系.具体的制度环境对具体产权形式选择的成本一收益权衡规定着现实经济中集体产权或公共产权的存在及其演变.农村现有集体产权在既有的环境中的自然演化有利于转型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是我国土地权属制度的基本形式之一。长期以来围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问题实践中纠纷迭起,理论上争论纷纭。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不明,土地所有权的权能弱化是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对当前各种改革思路具体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摆脱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困境的根本出路:立法上明确规定以村为单位的农民集体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设立村集体财产管理委员会代表村民集体行使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通过构建集体土地使用权制度来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  相似文献   

15.
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人必须激活学习本能、发挥创新精神、形成集体共有的心智模式,才能在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构筑一个相对确定的生存空间。人类社会中,制度即集体心智模式的外化;非正式制度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正式制度发挥着主导性作用。然而,制度时刻存在着被"异化"的可能,制度一旦"异化"就反过来控制了人本身,致使人的心智陷于"休眠"而无法有效应对新的不确定性。为此,人类必须始终对制度怀有警惕之心,对集体心智模式拥有高度的自觉。一句话,必须保证人类的制度创新精神始终处于"激活"状态。  相似文献   

16.
劳动关系是劳动力市场自发调节的产物,但由于劳动者的弱势地位,市场对劳动关系的自发调节并不能达致一个高效率的劳动契约.因此,通过增强劳动者的结社力量,采用集体谈判的方式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提高劳动者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已成为市场经济国家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手段.文章阐释了集体谈判机制的理论基础及其影响途径,并通过构建一般理论模型对集体谈判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伴随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资产价值日益凸显,流转大量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法律却严格限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导致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失序与混乱。通过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得出,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是一种制度创新,并对其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最后提出了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对策。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政治交代以中央领导集体为中心议题,强调必须建设…个具有足够权威与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以保证党的领导地位.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着眼大局,严惩腐败.邓小平的政治交代对党的领导班子建设,对稳定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对中央领导集体顺利交接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必须对土地制度进行实质性改革。城市化进程推动城中村集体土地国有化转制,该转制过程应在量化城中村集体财产的范围及其实际价值后,明晰农民集体成员的判断标准、重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参照适用土地征收制度,以确保城中村农民集体及其成员的财产权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中国关系型社会里声誉在集体行动实现中的作用时,通过对公共物品自愿供给进行动态博弈分析可以发现,当异质性个体贡献不同的份额时,声誉收益在决定博弈结果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不同的个体而言,相同的声誉收益未必发挥相同的作用.关系型社会的组织形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声誉收益的大小,进而决定了集体行动能否实现及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