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选择沪深两市A股2010-2012年连续3年共3059个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终极控制股东对资本结构决策的影响。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在主要考虑负债的股权非稀释性效应的前提下,终极控制人偏爱增加负债来防止其股权受到稀释甚至丧失对公司的控制,比起长期债务,终极控制人更多的选择支配上市公司的短期债务来谋取控制权私利。  相似文献   

2.
以2006-2008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终极所有权结构与现金持有的相关性,并控制了董事会和财务特征等因素。我们发现: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度"与现金持有水平显著正相关,终极现金流权与现金持有水平显著负相关;股权制衡度、董事会规模、财务杠杆与现金持有显著负相关;现金流量、股利支付与现金持有水平显著正相关;没有证据显示终极控股股东性质、独立董事、公司规模、成长性对现金持有水平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004年以来中国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权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终极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为38.93%,现金流权为33.67%,两权偏离程度为5.16%,上市公司中44.7%的公司存在两权偏离的现象,其中私人企业的两权偏离现象更为显著。统计还表明2007年以后,两权偏离度的平均值逐年下降,但同时更多的上市公司存在两权偏离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终极控制、内部现金流与投资支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5-200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以终极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作为控股股东与少数股东利益一致程度的代理变量,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进行实证检验,揭示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特征。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普遍存在。对于国有终极控股公司,这种敏感性随着终极控股股东现金流权的增加而降低,同时随着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的增加而增加,支持了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假说,也体现了终极控股股东利益趋同效应与侵占效应对投资支出的影响,并且终极控股股东利益侵占效应发生不仅需要能力和动机,还需要公司具有充足现金流这一"机会",较少的现金流能够有效地抑制国有终极控股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而非国有终极控制公司更可能面临着融资约束,但尚未得到严格的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5.
迄今为止在对公司治理实践的研究中,社会因素在上市公司控制中所发挥的作用经常容易被忽视,也没能有意地、积极地把握其对终极股东股权控制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以社会资本为引,阐释其自身存在的现实隐蔽性和历史必然性,以此说明社会资本在上市公司终极股东股权控制研究中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2007—2009年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扩张性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对治理环境、终极股东控制与公司并购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终极股东的两权分离度及政府控制性质与公司并购绩效负相关;治理环境的改善在提高公司并购绩效的同时,还能抑制两权分离对公司并购绩效带来的负面影响;终极控制股东的政府控制属性会弱化治理环境的这种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7.
公司终极控制股东能够使用金字塔结构等多种控制权强化方式实现现金流权、投票权、和决策控制权的分离。从不同控制权强化方式出发,建立了分解计算公司终极控制权维度和两权分离度的综合分析框架,整合比较了国际证据。最后将综合分析框架应用到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后发现,金字塔结构与单一控制导致的两权分离度均与公司市场价值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而单一控制导致两权分离度对公司市场价值的减损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张春靓钰 《商》2015,(3):26
在公司治理领域,公司股权结构以及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一直是重点关注的问题。在Berle&Means提出所有权和控制权分散的观点之后,国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而我国对该问题的认识起步较晚。本文通过对该问题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对后续研究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2004年至2009年期间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市场化进程、终极股东控制与公司资本投资价值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终极控制股东的两权分离程度与公司的政府控制性质降低了公司资本投资的价值,两权分离的这种负面作用在低成长与高自由现金流的公司中更严重;市场化进程有利于提升公司资本投资的价值,并能抑制终极控制股东两权分离程度对公司资本投资价值的负面影响,但市场化进程的这种积极作用在政府控制的公司较弱.  相似文献   

10.
贺晔  裴苗苗 《财经界(学术)》2013,(12):27-28,139
本文以2009-2011年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终极控制人的角度来分析终极控制人对公司资本结构决策的影响作用。本文实证分析了存在终极控制人的上市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相互分离对资本结构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较高的现金流权对股东侵占行为的约束作用。研究发现终极控制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越高,其资产负债率就会越高;同时较高的现金流权会有效的制约终极控制人为获取私益不断扩张负债融资的动机。  相似文献   

11.
王晓燕 《商业研究》2023,(1):120-130
本文以2004-2019年间金字塔结构企业集团控制链变动为研究对象,考察财务困境和掏空动机双叠加下高管因素、股东因素对终极股东控制链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终极股东是金字塔结构企业集团控制链变动的主导。从高管因素角度看,财务困境和掏空动机双叠加时,终极股东有了高管的助力,增加了铺设掏空隧道的控制链变动,同时也因为没有了高管的辅助,减少了铺设掏空隧道的控制链变动,财务困境是终极股东掏空动机下与高管合谋借助控制链变动铺设掏空隧道的诱因。从股东因素角度看,具有掏空动机的终极股东通过控制链变动增强资金侵占能力,此行为不会因财务困境程度呈现显著差异。具有掏空动机且财务困境小的样本中,现金流权高的终极股东面对高资产负债率上市公司增加了铺设掏空隧道的控制链变动。掏空动机和财务困境叠加时,现金流权高的终极股东增加了控制链变动概率,且偏好于延长股权控制链,但面对高资产负债率上市公司终极股东放弃了控制链变动。  相似文献   

12.
郭斌 《财贸研究》2013,(5):139-147,156
在对189家中国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收集样本数据,选取组织惯例作为中介变量,运用相关分析和嵌套模型等方法,实证考察社会资本对终极股东控制的影响,研究发现:组织惯例在社会资本影响终极股东控制的过程中起显著的中介作用;社会资本中的认知维度能直接对终极股东控制产生显著影响;社会资本中的结构、关系维度只有通过组织惯例的中介作用,才能间接地影响终极股东控制。  相似文献   

13.
依据其持股比例的不同,控制股东包括绝对控制股东和相对控制股东两类。相对多数持股的股东仅在具体交易中与公司具有事实上控制、支配关系时才构成相对控制股东。对控制股东进行法律规制既具有现实原因又具有理论基础。应区别绝对控制股东和相对控制股东使其承担不同程度的义务与责任,对绝对控制股东应采直接规制模式,而相对控制股东采间接规制模式。  相似文献   

14.
叶勇  黄雷  方丽 《商业时代》2006,(21):57-57
运用终极产权论对上市公司的控股主体进行分类,通过追踪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分析了样本公司中,金融保险行业上市公司隐性终极控制权、现金流量权和全体上市公司对应指标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我国股东表决权代理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完善我国股东表决权代理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我国现代企业全体股东通过股东会与经营管理者之间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链,给出了规避委托代理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我国现代企业全体股东通过股东会与经营管理者之间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链,给出了规避委托代理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我国现代企业全体股东通过股东会与经营管理者之间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链,给出了规避委托代理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徐辉 《市场论坛》2011,(3):32-33
文章从以大股东控制为背景的相关研究,大股东控制、投资者保护与企业价值以及对大股东侵害的悖论三方面阐述国内外在大股东控制方面最新研究,并给予简要的评论,最后,结合中国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上市公司多采用股权集中治理结构,公司控股股东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获得控制权,产生了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本文以上证A股2011-2012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控股股东控制权、两权分离度对财务业绩的影响,同时考察企业股权性质的交互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控制权与财务业绩显著正相关,国有企业性质会显著抑制这种正相关关系;而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与财务业绩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