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企业病是“大”的专利吗?大企业病有三个症状第一,信息传输通道不通畅,主要原因是管理层次太多。第二,左右信息不互通,原因是各自为政.形成一堵墙。第三,见领导难,主要原因是领导忙不过来。综合起来一句话,大企业病就是本应该畅通的信息通道发生了阻塞,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就像马路上堵车,大家的感觉过程通常是从开始着急,到抱怨,再到无奈的适应,到最后习以为常。一旦企业员工对大企业病习以为常,企业也就岌岌可危了。  相似文献   

2.
3.
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公开对媒体讲,联想患了大企业病。许多人初闻此言,大为震惊。无独有偶,早些时候,四川长虹的倪润峰也曾坦言,长虹过早患了大企业病。其实,近年来大企业病在中国不可不少见,其中有的还病得不轻。  相似文献   

4.
春夏之交,人易患病,企业亦然。各种企业病症形如魑魅魍魉,到处兴风作浪。譬如众多广告狂热症“患者”,广告狂轰滥炸,不分昼夜,不分地段;同时大肆利用名人,对其如痴如狂,宠仰有加,水深火热中的企业,要如何走出“狂热”误区?  相似文献   

5.
一度退至幕后而又复出的四川长虹电器集团公司总裁倪润峰坦言:长虹得了“大公司病”。“临床症状”表现为:一是“高烧”,企业的高速增长让管理者头脑有些发热,缺乏冷静;二是“肥胖”,企业组织结构膨胀,管理层次增多,决策执行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6.
7.
存在的现象,世界上一些知名企业也出现过大企业病现象。大企业病阻滞了企业发展,它的发生是企业管理不善的必然结果,那么解除大企业病的困扰,就应当在管理上寻找规律。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如何向大企业迈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DG创业投资基金对华投资业务负责人周全预言,中国是风险投资家们最看好的市场。问及原因,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因为中国人都喜欢当老板。的确,中国人的创业欲非常强。据网络统计数据,中国现有民营企业达2000多万家,而且随着私营政策的进一步放开,这一数目会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9.
蔡丰 《中外管理》2014,(1):100-102
通常意义上,“大企业病”是大企业才患得上的。不过我们看到,如今中国的“大企业病”正在从真正的大企业向中小企业扩散。虽然它们开始着手“治疗”,但是生病容易治病难。  相似文献   

10.
11.
很多人认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是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的主要原因,其实,金融危机只是压倒通用汽车的“最后一根稻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通用汽车落到今天这一步,“大企业病”才是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张守纪 《公司》2002,(1):21-22
国外的管理专家在对一企业的成败、沉浮进行研究之后,将一些大型企业中机构臃肿、沟通困难、信息失灵、官僚主义盛行等现象总结为“大企业病”。“大企业病”的出现,抑制了企业的创新精神,削弱了企业的应变能力,企业甚至可能因此而一蹶不振。曾经名噪一时的巨人集团、三株集团都可以算作是“大企业病”的牺牲品。大企业病的症状机构庞大是大企业病的第一特征。它主要表现为名目繁多的科室“叠床架屋”、总公司机构庞大。尤其是在计划经济下成长起来的大型国有企业,受政府机构的影响,强调的是上下对口,有事就得设机构。于是,除了生产…  相似文献   

13.
“大企业病”是指企业规模扩大、产业类型和管理层次增多后,可能产生的信息阻隔、传递速度衰减或内容失真、决策得不到不折不扣贯彻、指令执行出现严重偏差以及组织机构官僚化等,使企业响应市场的能力降低,生存品质不断弱化,逐步走向低劣甚至衰败的一种慢性综合病症。  相似文献   

14.
患上“橡皮病”的员一,仿佛没有了神经、没有了痛感、没有了激情和勇气、没有了耻辱和荣誉感,他们不在乎任何批砰,也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皑,整个人犹如橡皮做成的,埘任何东西都“无感”。这科,“痫症”征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是:工作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15.
2008北京奥运已经从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来到眼前,奥运是每个中国人的奥运,绝不是大企业的专利。从今天2008年1月1日开始,您能分享多少荣誉和财富,还是甘心做一个只能为他人鼓掌的观众,面对奥运良机,非奥运赞助企业是不是就毫无机会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6.
IDG创业投资基金在中国投资业务的负责人周全曾预言,中国是风险投资家们最看好的市场。问及原因,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因为中国人都喜欢当老板。的确,中国人的创业欲是非常强的,据网络统计数据,中国现有民营企业达2000多万家,而且随着私营政策的进一步放开,这个数目仍会继续增加。然而,当我们继续分析这个数据时,就会发现,情况并不如预期的那么乐观。在民营企业中,称得上大型企业的,不足800家,约占总数的0.004%,真可谓凤毛麟角。很明显,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无法向大型企业迈进的“瓶颈”。那么,在这个跨越上…  相似文献   

17.
企业都希望强大,也需要强大。“强”,是指实力、先进性、竞争力;“大”,是指规模、市场占有率等。“强”的优势在于“大”,需要“大”的支撑;仅仅有“大”而不“强”,即有规模而无效益。  相似文献   

18.
高建华 《中外管理》2006,(5):103-104
国外中小企业的成长轨迹一般都是先强后大,即在规模并不大的时候,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某个特定领域的”强者”,以此为突破口,不断发展壮大。但是这个规律在中国好像并不那么明显,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中小企业》2004,(7):12-13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企业经营方面有许多相通之处,也同样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只有不断适应市场变化、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让我们来看看IBM和DELL成长与发展至成功带给中小企业怎样一个实践样板呢?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有些员工精神萎靡,工作积极性不高?为什么不少企业都重视用物质方式来激励员工,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其实对许多员工来说,他们面临的是心灵的困惑!在国外,长期以来流行一种名为员工帮助计划(简称EAP)的服务,就是帮助组织成员克服压力和心理方面的困难。如今中国一些大企业也开始注意到员工的精神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