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声 《英才》2008,(1):122-123
即使汇源刚在香港上市时,忙得不可开交的朱新礼还是坚持担任“赢在中国”的评委。这个40岁才放弃“铁饭碗”下海创业的山东人觉得激情是创业必备的条件:“职业和创业不是一件事,从事一份职业,你只需做好本职工作,还有很多的时间自由支配,而一旦创业,你就要承担很多责任,也意味着很多方面的牺牲,没有激情是做不到的。”  相似文献   

2.
晓庄 《中外管理》2008,(6):104-106
创业,是很多人的梦想。央视《赢在中国》节目的热播,像一场龙卷风一样,带动了无数国人的创业热情。 纵观职场,“创业去”已经成为了许多高级职业经理人的“下一步”计划。创业也早已不是无奈之下的“逼上梁山”,而更多是为了追逐梦想,哪怕抛弃殷实生活的“义无返顾”。  相似文献   

3.
“两个人一起创业可以没有交集,但是不能没有交点。”兄妹俩各自分工不同,却有着浑然天成的默契。  相似文献   

4.
远离北上广,没有技术大牛,没有海归背景,也没投资者的眷顾。在一个基本上不具备互联网创业先天条件的中原腹地---郑州,有着这么一群互联网草根创业者,他们热衷产品,痴迷用户体验,希望将两者完美的结合来实现他们的互联网梦。
  这个草根创业团队名为“小哇科技”,主打产品“嗨聊”,是一款基于PC和移动端的社交产品,定位于陌生人交友,产品突出“千万人之中找到对的TA”,PC端以IM功能为主,移动端主打LBS交友,立足点为“发现附近的精彩”,与陌陌极其相似。  相似文献   

5.
李乐天 《新前程》2009,(12):48-49
事件 爸妈,我去创业了! “我去创业了。”这是2009年职场人见面时经常说的一句话。 全球范围内爆发的金融海啸使得职场人的就业环境空前地严峻,使得不少职场人不得不将注意力转到了创业;另外金融海啸使得创业的成本相对降低,也引发了不少职场人对于创业的热情。  相似文献   

6.
马晨 《公司》2004,(10):71-72
今天的网络时代,都市悄然兴起一个生活群体——“网上淘金族”。这些人手里虽没有大笔资金,却能坐在家里的电脑前自得其乐地当老板,利用互联网“时尚创业”。  相似文献   

7.
《中国就业》2011,(6):38-39
“年轻的我”从小就有着一股创业的激情,也带有几分的天真,总觉得自己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来,但第一次的创业结果就让人沮丧。讲一讲“年轻的我”第一次在小区开店的经历,也算是我创业中的第一个“小插曲”和教训吧!  相似文献   

8.
创业工作进社区,是实现全民创业的前提,是扩大就业实现充分就业的基础。近年来,济南市槐荫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结合区委提出的“服务群众年”活动,为解决就业难探索出的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和后续服务“三位一体”的创业模式,正在产生“一人创业带动多人就业”的倍增效应。截至5月底,槐荫区通过这一模式已培养创业带头人400余人,带动900多人就业,促进了全区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王世虎 《成功之路》2012,(10):19-20
2008年,36岁“高龄”的罗永浩离开新东方,开始自己创业。然而,他拿着创业计划书去见了一大圈风险投资商,竞没有一个人愿意投资。身边的朋友们都觉得奇怪,因为在他们看来,就凭罗永浩那能把死人说活的“三寸不烂之舌”,不可能“忽悠”不来一分钱。但跟着罗永浩去见了一次投资商后,朋友们便明白了:原来,罗永浩跟对方谈判时,一开口就...  相似文献   

10.
一般人往往太顾惜自己的“面子”,以为让人知道自己的缺点是一件羞耻的事,尤其是让部属知道,更是有损颜面的。他们以为“我身为上司,缺点如果都被部属看透了.那么部属怎么尊重呢?”可是,我认为,不必顾虑这么多。以我个人为例。我从创业到今天,一直都让部属了解我的缺点,并且一再请求指正。可是从来也没有发现那一个部属因此而不尊重我,不但我没有损失,事业反而更能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乡镇企业科技》2011,(17):76-77
“两个人一起创业可以没有交集,但是不能没有交点。”兄妹俩各自分工不同,却有着浑然天成的默契。 钻石小鸟 8年前,很少有人相信在网上卖钻石,就像人们根本找不到“钻石”和“小鸟”二者的关联。但是,现在提起“钻石小鸟”,准嫁娘都知道那是选购钻戒、钻石配饰的网店。目前钻石小鸟已经积累了30万消费用户,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招远市积极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充分发挥先行先试和示范带头作用,实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全面开展,巧做“加、减、乘、除”法,推动全民创业,以创业促就业、促致富,创业带动就业效果明显提高。一年来,共培训创业学员2129人,培养创业典型28人,扶持创业项目114个,帮助1820人实现了自主创业,带动12562人实现就业。“加减乘除”法,使金都招远大地上全民创业的热潮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相似文献   

13.
陈光标,企业家,慈善家,中国裸捐第一人,首善。他称谓颇多,却没有一个能够准确地概括由他引起的社会争议和贡献。他13年来捐了14亿人民币,获得1500张荣誉证书,却也顶着“暴力慈善”的恶名。高调慈善让他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业轨迹,同时也引发了是否在沽名钓誉的质疑。  相似文献   

14.
为生动反映各地创业带就业,使全社会能够有更多的人关注创业,促进创业工作进一步开展。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创业故事有奖征文活动的通知》(人社厅函[2010]520号),将于即日起至12月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弘扬创业精神书写创业历程”为主题的“创业故事”有奖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15.
创业者身边     
创业企业的成功离不开“人”,列企业创始人来说,如何围绕他自己这个“人”,将对创业有利的人组织起来,运转起来,可以说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我们选择了四家近年来市场表现优异的创业型企业,把以企业创始人为中心的一组人的关系摄入镜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就业》2014,(5):46-47
2013年,杭州市人社局注重发挥“国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的引领作用和辐射效应,着力打好“搭平台、抓培训、优服务”三记“组合拳”,全力助推大学生创业。全年投入1119万元资助213个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拔培育杰出创业人才30名,组织大学生创业实训48315人、见习训练9952人:举办创业就业主题宣讲132场。全年新增大创企业1384家,  相似文献   

17.
景素奇 《中外管理》2007,(2):106-108
本文谨献给那些正欲创业,和正在创业,及创业失败了的经理人。——没有创业过的人,永远不会体悟创业究竟意味着什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王文祥是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次子,自己创业做得很好,但也对老爸旗下的一个公司非常感兴趣,想拥有那个公司自己干。但王永庆说:“可以卖给你,而且不能比市价低,不能因为你是我儿子,就便宜卖给你。”当时,王文祥没有那么多钱,就到银行贷款。经过几年打拼之后,有了钱还了贷款。按一般人想法,他应该恨父亲,但他没有,并且说:“现在这个公...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就业》2012,(11):59-59
微创业即用微小的成本进行创业,或者在细微的领域进行创业。2011年1月,网友“蚊二妞”在豆瓣网上发了题为《我们用2000块钱来开咖啡馆吧》的帖子,帖子发出一个星期后,140多名网友表示愿意出资参与。几经周折,80名网友共筹资41万元,“很多人的咖啡馆”终于在北京变成现实。如今,各种形式的微创业也风生水起、遍地开花,同时引来不少年轻人的热烈追捧……  相似文献   

20.
创业之初,王照云“就只是想做一点事情”,并没有清晰的目标,而且刚迈步就迎头撞上了“非典”这一行业大劫。他的创业,开局充满了“不确定性”,但金融危机过后,公司反而成了行业中的“胖小伙”。原因是什么?或许,有过从军经历的他,似乎已习惯抢跑于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