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美贸易失衡对中美两国的影响是不对称的,我国首当其冲。本文结合中美贸易失衡现状探讨了该问题对中国经济与外贸发展的影响及产生贸易失衡的原因,并对解决中美贸易失衡、转变中美贸易发展方式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李珂 《商场现代化》2007,(19):23-24
文章阐述了我国贸易失衡的基本情况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分析我国现行的鼓励出口的财税政策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进而提出调整贸易失衡的财政与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收支巨额顺差等因素影响,人民币不断升值,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之一就是中国的外贸出口结构以及中美贸易失衡。为了探讨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影响,本文通过运用实证分析,分析人民币升值与中美贸易进出口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人民币升值难以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原因,最后,文章提出了应对人民币升值和缓解中美贸易失衡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美贸易失衡原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两国自建交以来,双边贸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取得了积极进展,经贸联系日益紧密。随着贸易额的增长,双边贸易失衡问题也日益突出。中美贸易失衡问题自形成以来影响了两国贸易关系的正常发展,引起了两国政府和学者的高度重视。本文试从中美贸易失衡的现状分析入手,从政治、经济等不同的角度分析中美贸易失衡产生和扩大的原因,阐述双边贸易失衡给两国带来的影响及引发的各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对贸易失衡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林莉莉 《商业科技》2008,(13):15-16
中美两国自建交以来,双边贸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取得了积极进展,经贸联系日益紧密。随着贸易额的增长,双边贸易失衡问题也日益突出。中美贸易失衡问题自形成以来影响了两国贸易关系的正常发展,引起了两国政府和学者的高度重视。本文试从中美贸易失衡的现状分析入手,从政治、经济等不同的角度分析中美贸易失衡产生和扩大的原因,阐述双边贸易失衡给两国带来的影响及引发的各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对贸易失衡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口急剧下滑,出口企业经营压力逐渐加大,贸易规模的结构性失衡,出口商品的结构性失衡,贸易方式、贸易主体的结构性失衡等问题日益凸显。贸易结构性失衡会导致出口竞争日趋激烈、贸易摩擦加剧、贸易风险加大等一系列不良后果。我国应提升资源禀赋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实施多元化战略,促进我国外贸结构的优化升级,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对中美贸易产生很大的影响。关于中美贸易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中美贸易失衡。因此本文就中美贸易失衡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本文主要分析了中美贸易发展的现状,由此出发深入探讨了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研究表明中美贸易失衡主要有四个原因,分别是中美在经济体制和要素禀赋上的差异、中美在全球价值链位置的不同和中美两国统计方式的差别以及美国对其出口的严格管制;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在面对贸易的失衡以及美国的管制的情况下,我国应如何应对这一困境。  相似文献   

8.
《商》2015,(47)
改革开放以来,中美两国贸易往来越发密切,但却出现了严重失衡的情况。这种严重的贸易失衡使得中美两国经济关系更加紧张,不利于促进两国的友好经济往来,也不利于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引起中美双方的重点关注。文章对中美贸易失衡现象和形成中美贸易失衡现象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缓解中美贸易失衡现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0年美国再次提出人民币汇率低估导致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人民币面临空前的升值压力。通过考察中美贸易差额和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指出中美贸易失衡和人民币汇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人民币汇率不是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通过对内部经济失衡、产品内分工、外商直接投资、加工贸易和出口管制等方面的分析,指出中美贸易失衡的深层原因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产业转移和外商直接投资主导的加工贸易,以及美国过度消费和对华出口管制。因此,单纯依靠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发展长期严重失衡。研究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关系,探讨其总量关系和结构关系对于促进我国服务业发展,改善对外贸易结构,科学制定国际贸易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析和解决中国当前的贸易收支失衡即巨额的贸易顺差问题是解决中国经济外部失衡的关键所在。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逐渐成为中国贸易收支失衡的决定性因素;从商品结构看,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已成为工业制成品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理论分析表明,中国巨额的贸易顺差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实证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二者的相互影响对中国贸易收支失衡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人民币升值虽然有利于改善中国的贸易收支失衡状况,但与结构变量相比,其改善的程度较弱。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的外部失衡,政策的着力点应更多地放在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的结构性问题方面。  相似文献   

12.
新贸易模式与世界经济失衡——基于NITP-GEM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贸易问题既是世界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全球经济模型(GEM)的基础之上,建立了一个基于新贸易模式的全球经济模型(NITP-GEM),以此为工具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演变出的新贸易模式在当前世界经济失衡中的作用,及在此背景下汇率调整、贸易保护、财政政策等对世界经济失衡的调整效应。研究发现,在新贸易模式下,世界经济失衡是稳态解的必然内涵,是一种特殊的均衡,其他领域的政策和调整方案在世界经济再平衡上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3.
鲁婕 《商》2014,(26):74-74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不断加速,伴随中美两国双边贸易的不断发展,两国经贸交往中也出现了一系列贸易失衡问题,而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也极大影响了双方贸易继续发展。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逐渐加大,而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比重进一步增加,这就需要我们以正确的发展理念和态度来认识和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能够为准确认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本文拟从中美贸易现状入手,通过有效结合经济全球化这一背景,从宏观经济角度来分析和看待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中美贸易顺差额日益增大,速对中美双边贸易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在介绍中美贸易失衡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贸易失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而深入分析了巨额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缓解中美贸易失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服务贸易站构性失衡问题日益凸显该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服务贸易尤其是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的进口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指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模式的调整思路为调整国内服务业结构、扩大技术外溢效用和完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汇制改革后,汇率对改革贸易失衡、促进产业升级、扩大内需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促使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进出口贸易规模逐渐增长,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关联性越来越大,人民币汇率变动提升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年,世界经济失衡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与谈论的一个热点话题。事实上,世界经济失衡并不是一种新的现象。上世纪80年代,以美国巨额贸易和财政"双赤字"为主要特征的世界经济失衡就曾经出现过,只不过当时并未明确以"经济失衡"来对这种以贸易失衡为显著特征的经济现象进行概念上的诠释。通过对中国2000年到2009年的国际收支状况进行分析,以求能找到世界经济失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美农产品贸易之间的失衡现象越发严重。中美农产品的贸易逆差每年都会增长,而贸易逆差的扩大会使中国对美国农产品过度依赖。两国的经济和政治关系因为贸易问题容易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中美农产品贸易失衡主要是由于农产品发展的状况决定的,在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量受限制的情况下,中国农产品出口美国的总体水平比较低,对美国农产品的依赖比较大,使得中美贸易之间在发展的过程中无法发挥自身的优势。中国对美国的农产品的出口量,低于进口的数量,就使得中美贸易的农产品失衡现状更加严重。本文以中美农产品贸易失衡问题为研究核心,分析探讨了中美农产品贸易失衡的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对中美农产品贸易失衡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为现阶段中美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现实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对外商直接投资扩张中的我国外贸失衡问题,作些深层的探讨。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贸易顺差存在着两种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影响,即外商投资对我国产生明显的贸易创造效应,直接增加了贸易顺差,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贸易替代效应,间接增加了贸易顺差,从而加剧我国贸易失衡。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美服务贸易失衡的表现,然后着重分析了导致中关服务贸易失衡的经济基本面因素、制度因素、人力资本因素以及其他客观因素,最后,提出了扭转失衡局面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