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惠民保归根到底是普惠型的商业健康保险,要充分体现其需要坚守的普惠性产品定位,并通过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和科技赋能,助推其高质量发展。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惠民保近年来取得了耀人的成绩。来自《“惠民保”发展模式研究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有58家保险机构在27个省参与了超过100个“惠民保”项目,总参保人数超过7000万。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下称"惠民保")成为保险业发展增速最快的健康险产品,其将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的普惠性特点外延至商业健康险领域,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个性化医疗保障需求。文章梳理2020年以来惠民保产品的形态演变、保障方案架构,并通过解析福建省三明市普惠医联保的产品特性与模式,研判医改后商业健康险发展方向,提出促进惠民保产品可持续经营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惠民保”是在“政府指导、市场运作”逻辑下商业健康保险的一次产品创新和模式变革,是政府推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一次重要尝试。本文对比分析基本医保、大病医保、百万医疗产品,认为坚持“普惠性”方向,围绕“价值性”与“可持续性”平衡机制,“惠民保”能紧密衔接基本医保,并实现保障结构的优化;梳理美国、新加坡案例,认为坚持普惠与有偿相结合可以促进供需循环,通过产品形态与规则的科学界定能确保交易公平性,通过专业与精细化管理赋能实现可持续经营,应对参保率不足与死亡螺旋问题。中国“惠民保”模式开创了自己的特色道路,坚持走普惠型政企合作模式,形成更广泛的共保模式,以实现保险风控与普惠的平衡,使得主体职能边界日趋清晰,产品供给在区域整合中优胜劣汰。建议从顶层设计上坚定其“普惠”属性,从运营管理上提升多层次保障供给水平,丰富健康服务供给,拓宽健康生态合作,维系可持续健康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惠民保自2020年在全国大范围铺开,三年多来,已发展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业态和模式,成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这种城市定制普惠保险模式正在另一个保险领域——家财险试水,有望成为保险业第二个破圈产品。  相似文献   

5.
许闲 《上海保险》2022,(12):12-14
<正>2022年12月14日,在由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保险创新与投资研究中心、上海市保险学会与长三角保险专家智库联合主办,复保科技、镁信健康、《中国保险》杂志社与上海《上海保险》杂志社协办的“第二届复旦大学普惠保险与创新论坛”上,《2022年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知识图谱》(以下简称“图谱”)发布。在惠民保市场蓬勃发展即将进入第四年之际,图谱在2021版的基础上更新迭代,回顾了三年来惠民保市场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6.
杨铮 《中国金融》2020,(6):62-64
<正>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商业健康保险近年来高速增长,已成为保险行业发展的新动力和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仍有很大潜力,自身发展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制约。平安健康险作为平安集团大医疗健康板块重要成员、领先的科技健康险公司,借助科技手段在客户经营、产品、服务、风控等领域持续创新,为行业转型升级摸索探路、积累经验。2019年11月13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新修订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针对重点领域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完善路径。未来健康险行业  相似文献   

7.
<正>保险公司营销渠道的创新一直是各家保险公司研究的重点,由于保险产品的特殊性,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重点不仅体现在产品的质量上,更加体现在产品的营销策略上。早在十几年前,业内就有人提出过开保险门店的想法,保险门店是保险公司设立的进驻社区的保险超市,他突破了原始代理人推销的营销方式,为客户提供产品说明、让客户自助进行选购产品。但直到2006、2007年,太保财险、人保健康等保险公司才开始尝试保  相似文献   

8.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的担保,作为该公司的产品之一,与信用保险究竟有什么区别?国内外担保市场发展态势如何?中国信保担保业务的市场空间在哪里?与商业银行、担保机构相比有何市场竞争优势?担保对稳定中国信保的保险主业客户有什么积极作用?健康积极地开展担保业务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经营管理体制?在目前条件下,做好担保业务要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重要问题?中国信保专家结合近几年担保业务的实际承保经验,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作为信用卡产品的一项增值功能,“保险”早巳被广泛附加在信用卡服务中,成为信用卡营销的一大卖点。保险品种的涵盖范围也逐渐从单一的航空意外险发展到失卡保障、公共交通意外险、医疗保险、家庭保险等。随着银行与保险公司在信用卡领域合作的深入,他们已不满足于传统的信用卡加载保险功能的方式,双方合作发行信用卡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与普通的信用卡加载保险功能相比,主打保险服务的银保信用卡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相似文献   

10.
<正>惠民保产品是具备政府指导、市场运作特色的社商融合型普惠医疗险。本文全面梳理惠民保的产品形态及相关隐患,结合参保率和赔付率均呈现两极分化的现状,提出惠民保可持续运营须关注筹资端的死亡螺旋风险和赔付端的超额赔付风险,并对惠民保的可持续运营提出筹资手段多元化、健康管理属地化、风险机制共担化、收支管控精确化、理赔管理精细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加入世贸组织2年以来,中国政府履行保险市场开放承诺的立场和原则,中国保险有序放开地域和业务经营限制。外国资本加速进入中国并且进入方式呈现多元化。与此同时,我国保险企业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市场主体增多,竞争加剧。在外来竞争和自身发展内在要求的双重压力下,中国保险业开始进行有意识的自我调整。保险公司积极创新,快速扩张,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等成为行业热点。保险市场正由产品导向型向客户服务型转变,中国保险市场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在此背景下,开展大规模的保  相似文献   

12.
<正>一、引言社商融合型的惠民保是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正成为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抓手之一。然而,惠民保在现阶段刚过“襁褓期”,大部分产品的参保率不高,还不能成为基本医保的真正补充力量。据《惠民保发展模式研究报告》梳理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以公开过参保率的86款产品分析来看,参保率均值为19.3%,其中51款产品的参保率在15%以下。部分政府主导的惠民保参保率较高,基本保持在50%以上,但其续保率面临下降的危机。惠民保要持续发展,稳定并提升其参保率、续保率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正>普惠保险是我国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险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的公平可得、保障适度、覆盖广泛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发展普惠保险对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升人民群众总体保障水平、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以大病保险、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新市民专属保险为代表的普惠保险取得了较快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14.
江梅兰 《国际融资》2008,87(1):18-2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履行政策性职能,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要求,强化信用保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保障作用,全面推行“一个窗口”服务模式,努力提高信用保险的覆盖水平,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市场化运营水平,而且使信用保险服务更加满足市场的需要,贴近客户的需求。中国信保总经理唐若昕就“一个窗口”服务客户接受了记者专访。  相似文献   

15.
俞乔  王健 《中国金融》2022,(24):73-74
<正>近年来,我国各地迅速崛起了一种新保险业态产品——惠民保。这种保险产品的正式名称为“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然而,各地方政府对其有不同的称呼,社会上一般将其简称为“惠民保”。从逻辑上说,惠民保是基于政企合作范式、国内自创的金融新业态产品,它是以城市(或省份)为区域定制、面向该地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地方政府提供政策指导与信用背书、商业保险公司承保运作、借助互联网平台销售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  相似文献   

16.
随着消费行为个性化、消费时间碎片化、消费场景多样化等消费新趋势的出现,客户体验式消费将占据主导地位,保险消费将进入快速变革的时代。因此,针对不同客户提供相应的风险保障方案,使公司客户享受到便捷的承保理赔服务,彻底化解保险消费者面临的风险,沉淀优质客户,就成为各家保险公司的主要工作。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保险业正加快"以业务为中心"向"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转变,做好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工作就成为"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7.
陆剑飞  王军 《上海保险》2003,(12):14-15,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保险业的产品、经营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服务已逐步取代价格,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法码。因而,保险公司在服务创新方面值得探讨。 一、当前保险公司在客户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保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对保险理论发展历程的梳理中,发现保险本质被多元化和模糊化;保险功能与保险本质相互混淆;保险功能不断创新,却未分清主次,也未突出保障功能的首要地位。理论的误导使实务中存在明显偏误。保险产品甚至完全脱离了保险本质,夸大社会管理功能、加重保险负担等做法违背了“保险姓保”的理念。“保险姓保”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坚持“保险姓保”终将导致保险业的消失。通过完善金融行业法律,基于产品而非行业来划分监管职能,明确保险法律定义中的保障功能,在法律上确定“保险姓保”的法律地位;并且设计保障能力的技术测试标准,从技术上确定“保险姓保”的最低门槛;这样才能稳固“保险姓保”的理念,使保险市场规范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雷涛 《上海保险》2008,(1):11-12
保险组合产品是指由多个保险产品或多个险种组成的、具有综合保障功能的新产品。保险组合产品弥补了普通保险产品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上的不足.极大提升了通过保险服务社会的能力,逐渐成为推动市场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全社会风险保障意识的提升促使了健康保险的快速发展,但健康保险的风险管理作用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数字健康技术在延展健康管理服务、渗透全域市场发展、提升风险保障管理水平等方面成为推动健康保险突破困境的重要支撑。数字健康技术与健康保险的融合发展,优化了健康保险的产品设计、提高了服务效率、提升了风险管控水平。但难以获取的健康医疗大数据、专业人才队伍的缺失及数字健康技术运用不足等制约了健康保险与数字健康技术的融合发展,有必要从政府、企业及政策支持等层面加强健康保险与数字健康技术的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