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背景下,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对数字化转型会产生一定影响。基于2008—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文本分析法构建微观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探究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正向的“蓄水池效应”还是负向的“挤出效应”。研究发现,金融资产配置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且在货币政策较宽松和行业竞争度较高时,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此外,大型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也更能促进数字化转型。作用渠道分析表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主要是通过降低企业杠杆率和提高风险承担水平两个渠道来驱动数字化转型。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资产配置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合理的金融资产配置才能有效促进数字化转型。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微观证据,为更好地发展数字经济提供了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张澜 《浙江金融》2024,(1):19-30
数字化转型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企业实体经济投资,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抑制企业金融化、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从而促进企业实体经济投资。异质性检验显示,数字化转型对处于成熟期企业的实体经济投资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和数字技术应用在实体经济中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A股实体企业2007—2019年面板数据,研究了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金融资产配置与企业生产效率呈倒U型关系;短期性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生产效率有促进作用,而长期性金融资产配置则有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短期性金融资产配置通过提升企业经营绩效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长期性金融资产配置通过挤出实体投资和研发投资抑制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加快数字化建设并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业态受到了较大冲击。本文利用2010—2019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从认知、组织和产品三个层面构建银行内部数字化转型指标,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银行数字化转型程度与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之间呈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数字化水平的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究其原因在于,在银行数字化初期,表外业务扩张抑制了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而数字化转型引致的服务效率提升又促进了其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回升。  相似文献   

5.
基于实体企业信用风险视角,本文探讨金融资产配置效果,并考察管理者团队特征对金融资产配置效果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增加金融资产配置可减少实体企业信用风险,但长期看,金融资产的风险缓冲作用在逐渐减弱;管理者团队年龄越大、任期越长的企业,越倾向于增加金融资产配置,这有助于减少实体企业信用风险,而管理者团队学历对金融资产配置与信用风险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董事长年龄越大、任期越长,管理者团队的年龄及任期对金融资产配置效果的影响越弱。本文研究拓展了实体企业配置金融资产的经济后果分析,对优化管理者团队结构、降低企业信用风险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蒲罗丁 《科技与金融》2024,(3):75-78+8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H集团作为我国本土企业担负着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责任。本文以H企业的数字化发展为案例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治理能力水平的影响,发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提高信息透明度、提升内部控制质量、缓解代理问题,帮助企业提高治理水平,为其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郭健  王洁怡 《财政研究》2023,(9):103-116
本文利用2007—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税负粘性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区别于以往研究,本文从资产可变现能力的视角出发,将企业金融资产划分为安全金融资产和风险金融资产,结果表明:税负粘性显著促进了企业安全金融资产的持有,减少了对风险金融资产的配置,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税负粘性会加大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进而迫使企业配置更多安全金融资产。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不同货币政策时期、不同企业生命周期和不同行业类型下税负粘性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具有差异化表现。进一步的经济后果分析显示,税负粘性带来的企业安全金融资产配置的增多显著抑制了企业进行实体经济投资和研发创新。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提升减税降费政策效果、引导企业“脱虚入实”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社会信用作为制度环境的核心构成,对企业的变革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推动的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水平。作用路径及经济后果检验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通过决策优化效应和资源虹吸效应两条路径作用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并最终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拓展性研究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在信息不对称较严重和经济地位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此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所形成的制度型信任与方言和儒家文化所形成的关系型信任在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呈现出替代效应,即制度型信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关系型信任的不足。文章揭示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形式,为我国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助力实体经济转型乃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金融科技赋能和企业韧性视角深入探究了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实证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实体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且对于非国有企业、非高科技企业、以及西部地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贡献更大;(2)金融科技在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宏观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3)实体企业韧性的增强是数字化转型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路径之一;上述结论对新发展格局下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价值参考:第一,要鼓励实体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稳步推进数字化转型;第二,要大力推进金融科技与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第三,要不断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着力塑造实体企业韧性;第四,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政策扶持力度,打通银企间沟通渠道。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和经济“脱实向虚”两大重要现实问题,本文利用中国上市非金融企业样本,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脱实向虚”(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显示:老龄化显著提高了非金融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比重,并且该效应在非国有、盈利能力较弱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较低的企业中更大。进一步发现,实体经营资产与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差异、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丧失,是老龄化诱使企业将资金更多地配置于金融资产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1.
绿色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在要素。基于2008—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探讨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并从企业绩效和企业风险承担两个渠道检验了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企业金融资产配置主要表现为“挤出”效应,显著抑制绿色技术创新。(2)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国有企业和高融资约束企业中,金融资产配置的抑制作用更强。(3)作用机制检验表明,金融资产配置主要通过降低企业绩效和提高企业风险承担进而影响绿色技术创新。本文为我国实现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于企业层面的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
叶青 《科技与金融》2021,(11):34-36
眼下,我国数字经济正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当数字经济来袭,企业该如何接招,做好数字化转型呢?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化转型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对此,《科技与金融》专访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华南分院院长助理、研究员傅瑜.  相似文献   

13.
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传统实体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基于会计信息可比性视角,采用文本挖掘方法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数据,以2011-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和作用路径。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会计信息可比性,上述结论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路径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强化内部控制质量、抑制企业盈余管理、改善企业信息不对称途径提升会计信息可比性。进一步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的底层技术和实践应用均能提升会计信息可比性;企业的高科技属性和环境不确定性会加强数字化转型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正向关系,而国有产权属性则会削弱数字化转型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正向关系。研究结论丰富了先进技术对传统实体企业的经济后果和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对推动传统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构建智能经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越来越多实体企业偏离主业,将资金投入金融等收益率高的部门,出现经济的“脱实向虚”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本文基于2009—2018年我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融资约束与企业金融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融资约束与企业金融化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受融资约束越小的企业,配置越多的金融资产,提高了企业金融化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约束与短期、长期金融资产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但与长期金融资产之间的负向关系更加明显。在受融资约束小和非国有企业的样本中,融资约束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程度更大。作用机制检验表明,企业业绩是融资约束影响企业金融化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5.
金融科技作为数字经济时代下金融与前沿技术融合的新产物,能对实体经济转型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沪深A股上市企业2011—2020年数据,实证检验金融科技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制和外部重要条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异质性检验发现,金融科技对于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驱动作用。机制检验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有效提升财务配置质效、激发数字技术创新活跃度并强化风险平滑能力,这些都能有效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特别地,良好的外部市场化环境是充分释放金融科技数字化转型驱动力的重要条件。本文结论为优化金融科技发展、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及完善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冀云阳  周鑫  张谦 《金融研究》2023,(4):111-129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主要方式,其创新效应备受关注。本文构建了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创新决策的理论模型,以阐述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在此基础上,利用2010—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异质性表现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创新产出,并且此效应对规模较大、资产专用性较低的企业,以及处于产权保护更好地区的企业的影响更明显。中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高研发投入和研发效率促进企业创新,其中研发投入的提高得益于数字化转型情形下的利润保障机制和成本控制机制,研发效率则源自规模效应和溢出效应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意味着,数字化转型有望成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未来应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完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构建良好的数字营商环境,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成为引领全球要素资源重组、全球经济结构重塑以及全球竞争格局变革的重要引擎。“营改增”作为增值税改革的重要内容,其政策效应不仅限于减税,更重要的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基于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营改增”政策能显著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但存在政策滞后性。通过数字金融和“营改增”的叠加效应分析,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有效缓解政策滞后性,并且两者叠加效应越强,越能促进企业提高数字化转型水平。机制研究显示,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研发投入是数字金融和“营改增”政策共同作用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渠道。本文验证了数字金融和“营改增”政策对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赋能作用,并为我国企业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数字经济是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重要引擎."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今年11月7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世界数字经济论坛"提出,人类社会正加速迈入数字经济时代.我国的数字化转型经历了哪些阶段?转型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院长滕堂伟教授在接受《科技与金融》专访时表示,我国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是数据资源化.数字化转型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的技术进步和降低交易成本,助力产业在更高水平实现稳态增长.  相似文献   

19.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文章以2007-2018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金融资产配置与盈余价值相关性关系,验证有效市场与功能锁定假说的适用性.结果 显示:金融资产配置显著降低了盈余价值相关性,支持有效市场假说,而非功能锁定假说.机制检验发现,挤出实业投资、加剧经营风险与降低盈余信息质量,是有效市场下实体企业金融化造成资本市场信息效率损失的作用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资产配置与盈余价值相关性的负向关系更可能表现在可持续盈余、标准化交易类金融资产与非战略性金融资产上,同时受金融市场化水平与金融活动阶段影响.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中国会计准则变迁缓解"功能锁定"问题及保障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内在逻辑,从金融化趋势下的信息环境视角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提供间接证据.  相似文献   

20.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需要。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在要求出发,全面分析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从改善经营管理水平、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创新能力、主动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对商业银行自身转型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由此实现金融资源有效配置,促进实体经济快速发展,为供给侧改革提供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