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乡村旅游发展的热潮,营口市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也呈现上升趋势,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通过SWOT分析,对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据此提出推动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可行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长春市乡村旅游开始于2000年左右,依托自身的资源特色和文化底蕴,将乡村旅游发展为大都市发展战略为重要的突破口来抓,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质,使长春市乡村旅游业逐步壮大。依据自身的资源条件,长春市坚持在乡村旅游的发展道路上突出特色,大力发展近郊休闲活动、远足登山、果蔬采摘、休闲垂钓、度假山庄等乡村旅游模式。本文以长春市的乡村旅游为研究对象,从长春市的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入手,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较好地区的经验,提出了长春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前,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无锡市旅游的一个特色板块。笔者通过对无锡地区部分乡村旅游点进行调查,分析了无锡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及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必须转型才能更好地发挥发展乡村经济,调整当地产业结构的作用。城乡统筹和产业协同与乡村旅游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山东省寿光、蓬莱、长岛三地在不同的条件下,通过产业协同和城乡统筹发展,促进了乡村旅游转型,为相似地区提供了典型的发展路径:区域要通过协同和城乡一体化的方式发展当地经济,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资源、资本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并对其进行新的制度安排,才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最终实现转型,取得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5.
&#  &#  &#  &#  &#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5,26(3):40-43
时至今日,四川的乡村旅游仍然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这样的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着服务功能同质化、管理粗劣、服务水平低下、环境破坏严重、难以满足各种游客不同层次需求等困境。因此,四川亟需使乡村旅游优化升级,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突出地方特色,完善产业链。针对四川乡村地区的特点和条件,本文提出单体型、区域型、异地平台型三种乡村旅游综合体建设模式,并根据发达地区建设乡村旅游综合体的经验,指出发展乡村旅游综合体过程中常见的误区,进而提出了科学合理规划土地使用、提供有效的基础设施配套保障、引导监督经营项目、整个行业内部科学整合、成立协会等一系列对策建议,以实现四川乡村旅游综合体稳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低碳经济的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乡村低碳旅游是一种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旅游形式。低碳旅游通过低碳理念、低碳技术、低碳政策的作用机理,促使民族地区乡村旅游逐步朝低碳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民族乡村旅游在内外部动力机制作用下,向着民族乡村低碳旅游的方向发展,推动着低碳经济进一步深入发展。通过上述分析,笔者提出民族地区乡村低碳旅游发展要树立低碳理念,构建低碳产业体系、推广低碳技术,改善农村能源结构,政府、企业、游客三方通力合作,推进乡村低碳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7.
统筹城乡旅游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重庆市旅游发展的基础和资源条件以及乡村旅游发展的条件、基础和前景,重庆市要实现城乡旅游统筹发展,应乡村旅游与城市、城郊旅游联动发展,共同构筑统筹城乡旅游发展框架;统一城乡旅游发展规划、促进城乡旅游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乡村旅游开发力度;加强城乡旅游通道建设,保障城乡旅游的共享与互补.  相似文献   

8.
浙江长兴有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首先对长兴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应从突出乡村乡村旅游的特色化、差异化,增强乡村旅游的参与性等几个方面来发展,以期对其他乡村地区的旅游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发展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好乡村旅游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业作为新兴的综合性产业,具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重功能,发展旅游业已成为较多民族地区摆脱贫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首选举措。分析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具有资源、生态环境、市场需求等优势的基础上,总结1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产业集群模式可发现主要有综合型、核心景区带动型、公司集团型、特色产业带动型和特色乡村型五种。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实施民族文化发展战略、加强旅游产业链建设和鼓励社区参与,以实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社区参与程度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平衡与契约关系是其发展成败的关键。成都市三圣花乡"五朵金花"乡村旅游目的地是四川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案例,在全国颇具典型性。文章在文献研究和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社区参与理论为研究视角,分析三圣花乡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探讨制约其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协调旅游开发利益和推进三圣花乡乡村旅游未来转型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社区居民参与湘西州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湘西州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社区居民参与问题已成为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分析湘西州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期为我国民族地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产业作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有机农业旅游在乡村旅游产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做好有机农业旅游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学术界对乡村有机农业旅游缺乏进一步的专项研究与具体发展战略,借此文章基于栅格分析法研究发现在乡村旅游资源与开发方面,有机农业旅游的发展在乡村存在较高的丰富度和极大便利性,明确乡村有机农业旅游面临的问题,并以漳州为视角就乡村有机农业旅游发展提出了SO、WO、ST、和WT等四个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作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俱佳的产业形式,乡村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已经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文通过探索傅家边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指出发展乡村旅游对于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应用前景,以供其他地区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十三五"期间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期。文章梳理了无锡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深入分析了发展环境和面临的挑战。"十三五"期间要在全域化、"旅游+"、品牌特色化战略指导下,设计乡村旅游产品,构建乡村旅游休闲系统,融合创新乡村旅游业态,完善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从而实现地方乡村旅游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根据旅游客源地、交通条件和旅游目的地三大空间要素相互关系,提出环大城市、环发达地区、环大型景区、高价值乡村旅游点、乡村旅游聚集片区、自然和人文生态带等六种常见的乡村旅游空间结构模式。结合河南乡村旅游实际,提出河南存在五种乡村旅游空间模式,相应列出各类模式中重要的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示范组合,并给出乡村旅游优化升级和规划开发的重点空间,为河南乡村旅游规划编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旅游业逐渐步入品质化、个性化时代。民宿作为一种新型住宿业态,在浙江德清县、桐庐县、安吉县等地迅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对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苏州太湖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近些年随着人们旅游观念的转变,旅游接待人数和营业收入快速增长,但是民宿业发展相对滞后。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发展乡村住宿新业态,已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民宿与农家乐的区别说起,明确了民宿的基本内涵。继而分析了苏州太湖地区民宿的发展现状,提出了苏州太湖地区发展民宿,需从规划设计、突出特色、提升服务、善于营销、政府扶持等方面打造精品民宿,迎接民宿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18.
基于社区增权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区参与是乡村旅游的本质需求,对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受诸多因素影响,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仍处于初级阶段,居民在参与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困难,参与的内容往往只涉及经济活动领域,层次低、范围窄,极少介入管理和决策层面。只有进行社区增权才能真正凸显社区在旅游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增权是目的地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王健  张悦玲 《全国商情》2012,(12):54-55
河北省环京津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乡村旅游经济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河北环京津乡村旅游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加快环京津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和关键,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本文以北京乡村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针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农业多功能性视角提出科学合理规划乡村旅游、注重发展生态农业、打造乡村特色产品、注入信息科技于乡村旅游和彰显产品文化内涵等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