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选用2011~2021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共同富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在推动本省共同富裕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分维度指标中,覆盖广度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要优于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数字普惠金融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区域异质性,中、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要高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我国省际农民共同富裕指数的基础上,本文利用2011~2020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农业信贷在其中所起到的中介效应及分维度分区域异质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民共同富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农业信贷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共同富裕影响的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分维度、分区域异质性。分维度来讲,数字普惠金融中使用深度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强于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分区域来讲,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强于中西部地区。基于以上结论,文章提出通过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便捷农业信贷投放来加快实现农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采用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农村居民收入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的开展可以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分区域来看,不同区域的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程度不同,中部地区影响最大,其次是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影响不显著,这也导致全国数字普惠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影响有限。未来我国农村地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应该通过加快数字金融普惠进程、加大东北地区数字金融普惠推广力度、增加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推进政府和企业合作共赢等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工作。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共同富裕在科学内涵和工作侧重上均十分契合。文章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实现共同富裕。间接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推动实现共同富裕。进一步研究表明,相比欠发达地区,在发达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实现共同富裕的积极影响更加显著。因此,各级政府应当制定精准举措,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健康发展,积极引导数字普惠金融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平  王凯 《金融与经济》2022,(7):3-10+39
在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党中央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基于2013—2020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共同富裕;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主要通过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发挥作用;结构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均能促进共同富裕;分区域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在中西部和东北部省份较为显著,而在东部省份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马玉楠  何佳 《青海金融》2022,(12):28-34
在构建乡村振兴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本文使用我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数据,利用变异系数法测算省级层面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不同维度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并进一步运用GWR模型研究30个省份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实证表明,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显著促进乡村振兴,且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能显著促进乡村振兴,但使用深度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不显著;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有抑制效应,西部地区抑制效应较为明显,东部地区促进效应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数字普惠金融供给驱动共同富裕,共同富裕需求拉动数字普惠金融进步,两者协调发展。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利用综合评价、耦合协调度等模型测度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共同富裕水平及二者协调发展状况发现:一是我国数字普惠金融高速发展,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不均衡;二是共同富裕发展较缓,整体水平一般,地区收敛性、空间集聚性特征明显;三是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的协调发展能力逐步增强,呈现突出的东南沿海集聚发展特性。为促进二者整体协调发展,需利用信息技术扩大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增强风险防控能力;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发挥沿海强省的示范作用;利用二者协调发展能力的空间聚集特征,发挥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相互促进效能。  相似文献   

8.
在数字金融发展的大趋势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讨论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并提出研究假设,然后运用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滞后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区域异质性。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促进作用相差无几。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不同,在促进农村地区产业融合方面也存在差异,其中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地区产业融合的促进作用最大。在作用机制方面,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减少传统的金融排斥和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来推动农村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9.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贫富差距的视角,选取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金融可得性在其中起中介作用。该影响在数字普惠金融的不同维度和中国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异质性。分维度来看,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大;分地区来看,西部的效应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弱。因此,我国应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外资银行进入对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探讨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传统与数字普惠金融作用的差异性。研究发现,相比于依赖“硬信息”的传统普惠金融,外资银行进入更有效地推动依托“软信息”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从作用异质性看,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金融发展程度低和互联网技术水平高地区的普惠金融促进效果更明显。从作用渠道看,除直接效应外,外资银行进入会通过竞争和技术两个渠道对中国普惠金融产生显著的间接效应,且其中的竞争效应主要作用于传统普惠金融,而技术效应更显著地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为此,本文建议通过鼓励外资银行积极参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激励中资银行拓展普惠金融业务、统筹外资银行进入区域分布等措施推动中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文章基于2011年至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并运用熵值法测算我国各地区的共同富裕指数,通过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对影响机制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经过区域异质性检验后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和非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强;商业保险、居民消费、创业活力在数字普惠金融和共同富裕之间发挥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文章提出提升数字金融的服务效率、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战略等建议,旨在助力共同富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促进共同富裕和贫困治理有重要意义。论文对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各类银行在其中能够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分地区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促进共同富裕及减缓相对贫困的实际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相对贫困的减缓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正效应,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饱和程度、减贫效应大小等在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鼓励中小型银行在中、西部地区开发数字产品和线上业务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在当地的发展,缩小地区间差异。未来,为了促进共同富裕,应进一步增加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鼓励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完善数字金融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3.
杨彩林  周倩  贺旸 《武汉金融》2023,(12):69-76
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农户信贷供给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数字金融不同维度的发展对共同富裕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其中覆盖广度及使用深度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和经济发展水平异质性,具体而言:在中西部地区,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比在东部地区更显著;在东北地区,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不显著;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比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更显著。此外,农户信贷供给在数字金融与共同富裕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即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提高农户信贷供给来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新发展格局下,数据已然成为愈发关键的生产要素,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新契机。理论阐述数字普惠金融对实现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并基于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域的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各地区的共同富裕指数,通过面板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还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促进作用因市场化水平的不同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而且技术创新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应充分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带来的“数字红利”,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数字普惠金融是数字化技术赋能金融的新产物,也是促进农户创业、提升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与方式。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存在显著的正向增收效应;农户创业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但中介效应不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和收入结构的异质性。因此,在共同富裕目标下,强化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支持政策与农户创业扶持政策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引导农户创业类型的多元化成为当前进一步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增收效应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2-2020年边疆省份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效应模型,从中等职业教育水平和数字创新程度的视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边疆省份乡村振兴具有促进作用,且当中等职业教育水平低于门槛值、数字创新程度高于门槛值时影响作用更明显。进一步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在东北边疆地区助推乡村振兴作用更强,西北边疆地区次之。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数字普惠金融降低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减少“因病致困”人口占比,带动乡村振兴;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完善农村数字基础设施,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政府应推动边疆乡村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促进数字创新成果转化和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使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助力我国边疆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数字普惠金融正在逐渐改善我国农村地区面临的融资困境,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方向。本文在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1—201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且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东部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出现负增长;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技术效率和促进技术进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正向影响,但对周边地区产生了负向的溢出效应;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分维度回归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1-2021年数据,基于复杂网络模型和QAP分析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之间关系。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网络总体紧密程度不高,但网络稳健性较好,存在多重叠加的溢出效应。块模型划分后的各板块内部联系紧密,板块与板块之间存在一定空间关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农村劳动力人口、地理位置空间相邻是推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发展的主要因素,均对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能够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空间网络的形成。因此,拉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强调区域合作,促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包容性增长。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作用机制和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本地区乡村振兴,但对周边地区的乡村振兴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2)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促进农村电商发展、赋能增长极和缓解农户融资约束促进乡村振兴;(3)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不同的地理距离范围、区域和省份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为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优化路径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新疆14个地州市2011-2020年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从整体效益看,数字普惠金融对新疆各地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从结构效应看,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面、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区域异质性分析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新疆各地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差异,其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南疆地区、东疆地区、北疆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