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何超越简单的“待遇”、“福利”的认知,成为一个懂得尊重员工的幸福企业,并让员工感受到这种尊重,使企业和员工都感觉更加幸福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升员工活力,高效率地完成组织的目标,实现员工个人的幸福已经成为困扰企业界的管理难题。要让员工对企业有忠诚的认同感;要让员工对工作有适度的压力感;要让员工对自己有经常的成就感。“认同感”对员工们起的主要作用是“愿”,“压力感”对员工们起的主要作用是“推”,“成就感”对员工们起的主要作用便是“拉”。有了“自愿”的思想基础,这一“推”一“拉”又拿捏得恰到好处的话,员工就会产生双重的动力,蒲靠出弄.限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制造满意员工的管理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经常听到西方国家的企业如何想尽办法让顾客获得满意的故事,而且有些企业还在顾客满意的基础上让你得到“意外之喜”。这表明,在如何让顾客满意方面,西方企业已经在做“极限运动”了。但是,企业要使顾客满意,首先必须使员工满意,制造满意员工将像制造优质产品一样,成为企业未来的“软工程”。如果说20世纪的企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法》已于今年1月起施行。这部旨在规范用工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法律却被部分企业误读,有企业突击辞退员工要求员工“自愿”辞职,重订合同,使工龄“归零”,以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首次作了回应,指出企业让员工工龄“归零”违法。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让企业对员工利益的忽视变得“合情合理”。但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更加重视员工利益,才能让企业乃至整个社会走出风暴。  相似文献   

6.
《企业与文化》2004,(3):35-36
农工商出租汽车公司崇尚人本管理,以“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为管理方略,以企业文化凝聚员工的心。在长期的实践中,公司提炼了“自我超越、永不满足”的企业精神和“企业品牌是我们共同的利益”的企业价值观以及“让市民感受文明,让乘客满意放心”的企业道德观,并以此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激励员工为实现共同愿景不懈努力。公司坚持以企业的共同价值理念统一员工思想、营造企业氛围、培育员工行为规范,充分激活员工潜在的积极性,培育了一支忠诚企业、爱岗敬业,自觉服务市民、奉献社会的员工队伍,展示了上海出租汽车行业的文明形象,体现了上海城市的精神风貌。企业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连续三年获上海市用户满意企业荣誉和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农工商出租”已成为上海市民最喜爱的出租车品牌之一,“蓝天白云”出租车业已成为上海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7.
尚希 《经营者》2009,(11):28-29
退休员工不计酬劳帮企业继续干活,相信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是不太可能的事,但惠普却做到了这一点。人性化的管理之道不但让员工“笑着离开”,还能让他们“退而不休”。  相似文献   

8.
时下,很多企业都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以提升企业精神和营造共同的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但真正关爱员工的文化,是给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心理氛围,让员工在自觉投入紧张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周围的愉悦和对未来的向往,萌发出“享受工作”的健康意识。创造让员工“享受工作”的环境,需要企业管理者具有较高的管理素质。纵观国内一些企业在强化内部管理时,很少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往往制定出一整套详尽的管理制度,管理者事无巨细,件件操心,员工一旦违反制度,轻则严加训斥,伤人自尊,重则在物质和精神上…  相似文献   

9.
日立的“鹊桥”相会 在大多数企业,都有不成文的规矩,即禁止内部员工恋爱。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合法,也不可取的。“棒打鸳鸯”只能导致军心涣散,让员工对组织感到寒心。获得如此“待遇”的员工即便留下,也会“身在曹营心在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时代》2011,(4):65-67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娃哈哈却在10几年前建立了“政治部”,这个部门的作用就是推动企业文化,为员工鼓舞士气。“娃哈哈的企业文化就是家文化,我们倡导‘凝聚小家,发展大家,报效国家’”。宗庆后对《中国新时代》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推动,反过来,企业成长后,也要让员工享受企业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表明,“激励因素”是让企业员工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关键。有效的激励机制应该避免“激励因素”转化为“保健因素”,使“激励因素”成为激励员工的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12.
李源 《中外管理》2008,(3):64-67
进入2008年,“10年”成为一个异常敏感的词。敏感,敏感到近乎死寂。 显然,《劳动合同法》关于10年以上工龄员工的劳动合同的规定,让很多企业如临大敌,噤若寒蝉。2007年年底,几桩著名的“新法规避”事件,更把人们的目光聚焦在该如何对待“10年员工”的问题上。事实上,这并非仅仅关系到已经有10年工龄的员工,甚至如何对待已经在企业工作了七八年被称为“老员工”的雇员们,都成为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前的一道严峻考题。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去年还被称为“企业财富”的“老员工”? 是想办法逃避非固定期限合同造成的“成本”?还是重新审视该如何发挥老员工们的价值?甚至如何让他们增值? 当《中外管理》开始策划这个选题时,几个一直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堪称榜样、姿态开放的本土企业立刻成为锁定的目标,大家兴趣盎然,踌躇满志。但出乎预料的是:它们,甚至数家曾当选“最佳雇主”的本土企业,都以各种理由婉拒了采访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上个世纪中期,创造着“经济奇迹”时代的日本有四位企业家被称为“经营之圣”,京陶公司的稻盛和夫就是其中之一。京陶公司创立于1959年,稻盛把企业的目标定为“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幸福”,首先致力于保护员工的福利,强调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以让员工和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高雁 《人力资源》2006,(3S):64-65
当今时代,职场动荡,“人来人往,花开花落”,当离职员工携“商业秘密”潇洒离去,留下人财两空的残局让企业收拾,不啻于重磅炸弹,把企业老板的心炸得七零八落。在我们的劳动法规尚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以德治国”尚不能立竿见影,我们更需要的是“依法治企”。针对员工的忠诚问题,通过制订细致完备的企业规章制度、劳动合同尤其是保密协议等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员工充满活力地工作时,他们才能过得满足而有意义,企业才能享受到激烈竞争中有限的利润,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然而,众多的因素造成了员工活力的时起时落,当站在“跷跷板”一端的员工“活力下沉”时,另一端的管理者便会采取各种方式,将“跷跷板”压下,让员工重新回到活力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6.
刚性文化具体所指的是企业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行为规范等,员工必须无条件地执行,对员工有绝对的约束力,员工如果违反这些规定将受到约定的处罚。柔性文化则注重员工的心理感受,从人性特点出发,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工作、生活环境,让员工身心愉悦地在一个工作集体中工作,并有自豪感和成就感。应把刚性与柔性融合为一个和谐的整体,这样才能让企业文化更有生命力,从而实现“火”与“物”、感性与理性、情感逻辑与效率逻辑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在于它为社会制造了多少好产品,也在于它“制造”了多少CEO。这并不是说要让众多员工都当CEO,而是说企业要为员工搭建一个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使员工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真正发挥主人翁的作用,从而实现企业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借助EPC模型及六个关键步骤,帮助企业建立任职资格标准,让员工在公司中“有盼头、有目标、有提升”。人才管理始终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要让员工在公司中“有盼头、有目标、有提升”。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建立任职资格体系,为员工搭建职业发展通道,促使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本文通过具体可实践的操作方案,借助EPC模型及六个关键步骤,帮助企业建立任职资格标准。  相似文献   

19.
谷久雨  候宁 《人力资源》2006,(7S):78-80
情感管理——让沟通氛围与员工情感“零距离” 随着企业结构的日趋扁平化,企业或团队的高绩效更多源于员工的自主创新与自发进取。同时,创造一个高绩效、高忠诚度的企业或团队,要求管理者不仅要具备科学的管理理念、理性的思维方式,更需要具备运用“情感式”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员工既是国家的主人又是企业的主人。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实施“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过程。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哈尔滨供电公司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为例,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做到尊重人、培育人、成就人,让以人为本成为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