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分配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适应,一些公共服务满足不了经济发展和公民生活的需要,且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非均等化问题较突出.改革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完善财政体系、促进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等政策建议,能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程度,拟合城乡差距,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张青  余志虎 《乡镇经济》2011,2(2):21-25
目前,学术界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研究多是从区域间、城乡间、不同社会群体间、各类基本服务间四个角度论述发展不平衡,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研究基本公共服务问题的学术文献很少。文章研究了主体功能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探讨如何发挥公共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通过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3.
城乡收入差距调节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而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则成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路径。本文通过阐述财政支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收入差距调节的内在机理,找出了制约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因素,从而提出了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汪旭 《乡镇经济》2009,25(8):49-52,98
现阶段山东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性现象较为突出,表现为城乡在基础设施投入、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阻碍了城乡协调发展,危及农村稳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应积极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文章针对山东省实际,应采取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均等化责任;建立多元化投资新机制;建立可持续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持机制;发展小城镇,聚集农村人口,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收集具体数据资料,借助各类文献,剖析了武汉城市圈存在的总量增长,但是城市圈内各项服务内容比如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医疗服务、社会保障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严重不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的现象,从理论上总结武汉城市圈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化问题在参与主体、财政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政策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具体探索出提高武汉城市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的经济和制度相结合的路径,即以全面发展城市圈内的经济,消除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建立城市圈内纵横交错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政府的、区域的协同机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估体系;实现城市圈的社会政策的一致化。  相似文献   

6.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但我国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现象严峻,主要表现为供给总量不足,与国际差距较大;地区间不均等,四大区域差距大;城乡间不均等,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群体间不均等,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究其原因,主要有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事权财权不合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等。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采取统筹城乡发展、匹配事权财权、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学者围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内涵和范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和标准、非均等化的成因及对策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梳理了制度的研究视角和治理的研究视角,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曦  张万强 《辽宁经济》2014,(11):21-23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加强基本公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越来越受到重视。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中,政府财政支出责任事关重要,要明确各级政府财政支出责任,增强政府财政保障能力,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对弱势地区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李升 《改革》2011,(10)
政府间转移支付体系,作为政府调节各级财政关系的重要制度安排,对于弥补纵向财力分配,矫正外部性,平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围绕政府间转移支付体系的制度本身及其在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财力平衡以及地区经济增长等领域的绩效,着重从政策层面和学术研讨层面梳理现有文献,并对现阶段研究存在问题和进一步改善的空间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治化是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在需求。法治精神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灵魂;法律体系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制度基础;法治政府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企业信用是整个信用体系的基础与核心,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自身长盛不衰的基本条件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企业守信"不仅是社会对企业的客观要求,还应是企业自身追求长久发展并对品格和能力等无形资源积极创造的要求。企业  相似文献   

12.
刘孝斌 《科技和产业》2020,20(4):103-108
选择中国47家市委党校的截面数据为样本,对党校收入多元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为:党校培训容量对党校收入多元化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党校人力资本对党校收入多元化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党校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对党校收入多元化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党校所在地居民收入对党校收入多元化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党校所在地产业结构对党校收入多元化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曹平  王一流 《改革与战略》2010,26(12):61-63,67
基于人身保险合同的特殊性,在投保人缺位(死亡或者破产)的情形下,保险合同因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利益而继续有效,而此时保险合同的解除权如何行使在我国《保险法》中未作明确规定,这就难免滋生纠纷并影响权益救济。根据各方当事人利益平衡原则,有必要从理论层面上探讨在投保人缺位情形下人身保险合同解除权行使规则,并从投保人和保险人两个角度对如何完善人身保险合同解除具体制度进行设计,提出立法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透视经济高速增长与失业高踞不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政府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大力发展生产,努力推动积极的就业政策,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就业增长弹性却在下降,城镇登记失业率不降反升。如何辨证地认识目前这种经济高速增长,失业率亦在增长,就业压力日益严重的形势,转变发展观念,将"就业优先"放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更  相似文献   

15.
论法官的司法良知——兼论对法官自由裁量权滥用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帆 《理论观察》2008,(5):92-94
司法自由裁量权给法官的审判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如果这种裁量权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会直接导致司法腐败,损害司法权威。法官作为法律的适用者,其品质决定了裁判的品质。要实现“司法公正,一心为民”的目标,必须加强法官队伍的良心建设,是法官真正成为社会正义的守护神。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各经济主体之间的信用关系是所有经济活动的基础。信用是一种资源 ,可以用来融资、理财、配置资源等。对信托业而言 ,信用更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不可否认 ,中国信托业在特殊历史背景下有其特别的作用 ,但其发展过程的艰难与曲折也是有目共睹的。究其  相似文献   

17.
吴波 《乡镇经济》2008,24(4):80-86
农民工是我国现阶段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是一个日益尖锐的特殊问题,正视它的存在并积极求索化解之道势在必行。文章在农民工社会保障理论基点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因素,并提出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为了消除企业界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然而,现行制度在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计提及外部监管方面都存在很大缺陷,这就需要从制度、市场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资产减值会计,以便进一步提高资产减值会计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巩芳  盖志毅  长青 《乡镇经济》2008,24(2):70-73
财政收入是各级地方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基础,雄厚的财政实力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财政收入的增加主要依赖于经济的增长,而经济的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环境质量,因此,在内蒙古各旗县尤其是33个牧业旗县就存在着经济发展、财政增收与草原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文章以内蒙古33个牧业旗县为例,具体分析了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困境以及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着重分析了产生增加财政收入和保护草原生态矛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不变宗旨。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积极带领中国人民反对强权和压迫,在谋求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事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探索为人民服务的新视野、新内涵和新方法:在视野上,立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视野践行为人民服务;在内涵上,围绕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群众需求变化践行为人民服务;在方法上,着眼新生事物采用群众喜闻乐见形式践行为人民服务。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具有重要启示:即坚持将自身建设与服务群众相统一,坚持从时代发展大局出发把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坚持从实际出发服务好人民群众,坚持用发展的手段来改善民生,坚持用制度来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