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数据,应用锦标赛理论实证研究模型,通过实证数据验证企业内部工资收入差距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从而为企业设定合理的工资差距提供参考,并以此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本文发现企业工资差距与企业产品质量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即企业产品质量随着工资差距的扩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更进一步以企业工资是否集体协商做分组,回归结果表明企业内部工资差距对企业产品质量的影响是一种因果性效应。因此,企业应当将员工工资差距维持在合理范围内,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是普惠金融未来发展方向,通过数字普惠金融提高工资收入对实现共同富裕、减少不平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15年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264213家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扩大了企业间工资差距,在考虑测量误差、非线性关系和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数字普惠金融能提高工资水平,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具有企业规模、年龄、所有制异质性,对大企业工资差距的扩大作用强于中小企业,对外资企业工资差距的扩大作用强于民营企业,对国有企业工资差距无影响。普惠金融数字化对老企业工资差距的扩大作用强于新企业。鉴于此,应增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与便捷性,加快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破除制约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的障碍,完善劳动报酬提高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全球价值链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与此同时,不同技术劳动力之间工资差距的扩大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为研究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各国不同技术劳动力间工资差距的影响,本文采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以及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作为刻画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的指标,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参与度及地位指数的提高均缩小了不同技术劳动力间工资差距,服务业参与度的提高缩小了工资差距,服务业地位指数的提高扩大了工资差距;发达国家制造业参与度的提高扩大了工资差距,地位指数的提高缩小了工资差距,服务业参与度和地位指数的提高均缩小了工资差距。选取在全球价值链所处位置不同的五个国家(中国、印度、墨西哥、美国、日本),对这些国家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工资差距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处于全球价值链下游的中国和印度,参与度的提高缩小了制造业的工资差距,扩大了服务业工资差距;对于处于全球价值链中游的墨西哥和处于全球价值链上游美国和日本,参与度的提高扩大了制造业以及服务业的工资差距;而地位指数的变化对制造业及服务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在这五个国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学者们对贸易与收入的研究逐渐深入,近年来,贸易结构与收入分配的关系问题也开始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文章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2011年中国家庭调查数据(CHFS)考查了我国出口结构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得出结论:出口结构优化有利于缩小性别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共部门的平均工资水平最近几年超过了私有部门,表现出与大多数国家类似的公共部门“工资溢价”。本文利用最近三年(2007-2009年)我国九个城市的调查数据重新审视了公共部门的工资溢价,发现相对于在公共部门工作的家庭,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职工家庭的工资及消费水平较低,但是家庭消费支出的部门差距要大大低于不同部门家庭之间的工资差别。基于消费工资差距模型的估计可以推断出非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或收入可能存在系统性的低报,偏差达到9%,所以公共部门的实际工资溢价不足2%。进一步研究发现,低报可能与企业或者个人的逃税或避税行为相关。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经济大环境的发展与变化,西方国家越来越重视微笑曲线的两端,而将繁杂的中间生产环节外包出去,因此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中间品进口也随之日益盛行。但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突出的薪资水平两极化的社会问题。本文将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工资差距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发现学者们较少从发展中国家视角来分析,并且关于中国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工资差距影响研究也需要丰富。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构造了我国338个城市包含海外和国内市场的总市场潜能指标,并利用200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新经济地理学的基准工资方程,通过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和RIF回归分解方法实证分析了市场潜能对性别工资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潜能虽然对工资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拉动作用,并缩小了高技能劳动力的性别工资不平等,但扩大了低技能劳动力的性别工资不平等,从而加剧了整体的性别工资不平等,其中对低收入群体的加剧作用大于中高收入群体。RIF工资分解结果也证实了这一事实,且收入分布上半部分(90-50分位点)和工资结构效应对此贡献较大,尤其是市场潜能的工资结构效应贡献了总工资结构效应的60%以上,表明从城市间市场潜能及其对性别工资的影响入手,将是破解性别工资不平等难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印经贸博弈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科 《中国企业家》2005,(15):84-85
随着中国成为印度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中印经贸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三个月前,4月9日-12日,温家宝总理对印度的访问把中印经贸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很多人对当时两国领导人发展双边关系的热情记忆犹新。在这次访问中,中方组织了规模空前的企业家代表团,与印度商界进行广泛的接触;并发布了中印经贸关系五年规划,还委托一个专门的联合小组研究两国签订地区性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再居中影响函数将加权调整标准差(WASD)指标从平均工资差距测算指标改进为分位数测算指标。使用WASD以及改进后的指标测算分析了国有、集体和私营单位工资的显式及潜在差距。研究发现:三类单位工资差距扩大主要来自国有单位的中高收入者,低收入者工资差距逐步缩小;国有单位与其他单位工资差异很大程度上可用人力资本差异解释;近年来,控制了国有单位与其他单位人力资本差异后,不同类型单位工资仍有较大潜在差距,这部分差距需要调控。  相似文献   

10.
院文章采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既分析了中间产品贸易对我国制造业整体高技能劳动力工资份额的影响,也考察了中间产品贸易对基于要素密集度特征的分部门高技能劳动力工资份额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总体来说,中间产品贸易会拉大我国制造业整体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资差距.分部门来看,中间产品贸易对劳动和资源密集型部门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工资差距的正向影响要大于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部门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共同前沿理论和DEA模型测算分析2005~2010年我国不同性质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差异、损失来源以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企业创新效率整体水平偏低,还有42.1%的提升空间,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不高。共同前沿下效率值均不超过群组前沿下效率值,TGR值显示,外资、港澳台资与内资企业的技术差距均位于0.2~0.4,且存在差距继续扩大的风险。不同性质企业效率损失根源存在显著差异,港澳台资和外资企业效率缺失主要受制于落后的企业管理水平;内资企业则因生产技术差距和管理不当所造成的效率损失均占有一定比例。企业性质、企业规模、市场竞争程度和政府金融支持对效率提升具有积极影响,企业规模在政府金融支持与效率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4年至2007年中小板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盈余管理程度和会计稳健性水平两个维度来考察中小板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与信贷决策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会计信息质量不是银行信贷决策考虑的主要因素。表明我国银行信贷决策中亦没有将债务人的内部治理结构纳入考虑范畴。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的居民收入差距已经扩大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并引发社会层面的诸多问题。文章从人力资本角度概括了我国人力资本的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有利于收入差距的缩小,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一、国有企业行业工资差距不断扩大当前,我国行业国有企业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差距呈现扩大趋势。本文借鉴相关研究的经验,采用差值率作为反映某行业国有企业员工平均工资与全行业国有企业员工平均工资差距的指标,对12个大类的行业的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具体的计算公式为:行业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进行了测算,并进一步分析了是否进口中间品,以及不同贸易类型的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一般贸易中间品进口不具有促进作用,与来料加工中间品进口相比,进料加工中间品进口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和稳健;随着产品质量的提升,一般贸易中间品进口的抑制效应减弱,来料加工中间品进口的促进作用增强,进料加工中间品的影响呈“U”形关系。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标: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深入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是否会扩大国内工资差距。研究方法:基于WIOD数据库及WWZ方法,测算了1995~2011年中国主要13个制造业与12个服务业垂直专业化指数,并在三要素中间投入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对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与现有研究结果不同的是,本文发现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提高,进一步缩小了中国熟练和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差距,且服务业比制造业更加显著,但2003年前后出现分化。研究创新:本文采用新的VSS指数测算方法并新增服务业的分析视角。研究价值:分析融入GVC程度对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工资差距影响的差异及形成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对城镇社会救助再就业人群与城镇职工的工资差距进行研究。采用OLS的结果表明,一方面,工资差距来自于个体特征尤其是个人人力资本因素,社会救助再就业人群比城镇职工具有更低的人力资本;另一方面,工资差距来自于个人人力资本因素的回报系数差异,即特征价格差异或歧视。利用Oaxaca分解、JMP1993分解和DFL分解三种方法的结果显示,个体特征不能解释的部分占总差距的40—60%;同时,在高分位数和低分位数工资层面,歧视和不可观测个性特征对工资的影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8.
王冉  李毓 《财会月刊》2022,(6):55-64
当前我国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如何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成为业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以2008~2018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高管内部薪酬差距与企业风险承担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高管内部薪酬差距与企业风险承担呈倒U型关系,而且薪酬外部公平性和企业产权性质负向调节了以上倒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投资强度是高管内部薪酬差距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一条作用路径。  相似文献   

19.
合理制定薪酬分配政策、加强人力资源的考核与激励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以2013~2018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内部控制质量与高管—员工薪酬差距的关系,以及地区市场化进程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内部控制质量是否会影响高管—员工薪酬差距的激励效果。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对上市公司高管—员工薪酬差距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随着地区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对高管—员工薪酬差距的正向影响显著增强,但市场化程度对两者之间正向关系的调节效应仅在非国有企业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员工薪酬差距对企业业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企业业绩的相关性更显著,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薪酬差距激励效果越显著。同时,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提高内部控制质量更有助于发挥高管—员工薪酬差距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20.
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的关系是激励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关于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与其风险承担关系的研究还相对欠缺。为此,利用沪深两市2007—2014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其一,基于锦标赛理论,发现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能促进其提高风险承担水平;其二,基于高阶理论,研究了高管团队背景特征(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任期等)对内部薪酬差距与风险承担关系的影响,发现高管团队平均性别(以女性为基准)和平均年龄对二者的关系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但受教育程度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并不显著,平均任期对二者关系的负向调节作用仅得到有限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