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20多家已经开展或有意愿开展海外农业投资业务的企业进行深度访谈,本文分析了被调查企业进行海外农业投资的动因、投资的方式、投资的领域和国家、投资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投资产生的影响。被调查企业到海外投资农业的原因是多样的,开发土地只是其中的一种原因。企业海外生产的农产品主要以在东道国本地销售或出口第三国为主,返销中国的比例非常小。尽管少部分企业在海外农业投资中缺乏环保和社会责任意识,但不是普遍现象。西方一些媒体认为中国进行海外农业投资是一种新殖民掠夺方式且试图通过圈地以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观点是不符合事实的。中国被调查企业的海外农业投资行为与国际跨国公司的农业投资行为存在比较大的差异,这与被调查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的经验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2.
3.
4.
基于现有研究利用非期望产出SBM-DEA模型测度农业生态效率,利用差分GMM模型对农业生态效率与粮食安全间关系进行分析,而后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具体分析两者间的影响机制以及不同农业公共投资对两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19年中国农业生态效率不断改善,但仍有改进空间,不同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2)农业生态效率和粮食安全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3)高耗能型粮食安全保障方式对农业生态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但农业生态效率提升却可以通过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4)农田水利灌溉对粮食安全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村电力消费投资对农业生态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村教育投资对于两者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科研投资对农业生态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于粮食安全有显著负向影响。因此,推动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解决,依据地区实际设计农业公共投资方案,重视教育与科研对农业发展的作用,能够有效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政策目标及政策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口众多,农业资源相对很缺乏,注重粮食安全应该是我国农业政策的长期目标,当前我国经济处在转型时期,农民逐步向其他产业转移,政府必须要增加对农业的转移支付,减轻这种转移给农民带来的成本。但这种转移支付只能是对农民收入的一种补充,不能指望它给农民收入带来大的增加,农业的政策支持应倾向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和提高农业科研投入。 相似文献
6.
我国企业对外农业投资的特征、障碍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对山东、浙江、广西和黑龙江4省的实地调查,以及对这4省的36家企业对外农业投资的案例研究,总结了我国企业对外农业投资的主要特征,从企业自身、国内政策、支持服务体系、国外投资环境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企业对外农业投资面临的问题和障碍,提出了包括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强化国内支持服务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中国粮食安全的严峻形势决定了中国农业在立足国内的同时,还要积极地"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是农业"走出去"的一种主要模式。本文在对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现状描述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以投资发展周期理论(IDP)为分析框架对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判定;二是农业生产率是否是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关键性因素。研究结果认为:近年来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但规模较小且波动幅度较大;当前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还处于对外投资净额为负、绝对数额逐渐扩大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IDP)的第二个阶段;农业生产率是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关键因素,对农业对外直接投资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本文也对部分其他控制变量与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于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作者通过调研得出了自己的思考:对工商企业进村租赁土地经营问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要一概否定;对基层组织通过反租倒包为土地流转提供服务问题应通过政策加以规范;对土地入股问题应对农民入股土地实行破产豁免;对于粮食供应问题应依靠国内基本自给、进口调剂余缺弥补不足;在农业走出去问... 相似文献
9.
10.
在我国资源开发"走出去"的浪潮中,地勘单位起步最早但进展较为缓慢.地勘单位"走出去"面临诸多障碍,主要有:地勘单位软实力不够,资金获取能力不强,欠缺合作共赢的商业运作模式,缺少相应资质,应对隐性风险的能力不强.对国家促进地勘单位"走出去"的政策建议:(1)完善对地勘单位海外投资的政策扶持体系;(2)鼓励营造新的战略合作模式;(3)引导企业化,整合地勘实力;(4)完善地质勘查市场中介组织建设;(5)鼓励国际化人才培养;(6)促进地勘单位境外发展与国家境外援助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从农产品国际贸易谈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及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鑫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3):43-46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耕地紧张的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突出。虽然多年来政府通过政策手段保障了粮食生产的连续性,但是相较于不断提升的粮食消费,我国仍面临着较大的粮食缺口。此外,虽然多年来我国粮食产量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然而随着农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占用越来越多,自然资源的荷载能力已经不足于在更长时间内提供充足的粮食增长空间。因此,通过国际贸易的相关手段,来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目前应对粮食增产乏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长期战略。保障粮食安全,国内生产是基础,应当在现有条件下进一步完善种粮补贴制度,保障主粮的自给自足;国际贸易是补充,通过加大进口,丰富进口渠道与品种,降低对单一粮食进口市场的依赖度,来保障我国整体的粮食安全;加大对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是战略高地,中资企业或机构应该利用资金与不断提升的技术优势在海外建立粮食基地,并通过政府间及民间合作来扩大对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参与国际粮食贸易的规则制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农业资源与环境要素的效用,探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举措。[方法]在我国粮食安全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分析法分别对农业资源与环境要素的利用展开研究,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1)农业资源要素:耕地资源利用率较低、农业资源浪费严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2)农业环境要素:自然环境要素利用效率不高、农业投资不合理。[结论]由农业资源与环境要素两大因素导致的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基于此应发展"紧凑型"城市化模式、坚持内涵式耕地开发,在减少农业资源浪费的同时提高现有耕地的整体质量;应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市场准入制度、提升流通效率,以提高粮食市场竞争力;应综合考虑农业资源与环境要素两大因素,从制度层面建立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李柯瑶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5):120-124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和推进,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及生态安全等诸多有关生物安全方面的问题也备受关注。文章通过系统性地阐述了与粮食安全有关的激素滥用、农药制剂残留和基因污染等食品安全问题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系统破坏等生态安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与我国国情相匹配的农业格局,合理利用生物技术以提高转基因生物安全性以及加大政府监测力度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一系列对策,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以及生态安全的协调同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系统科学的中国粮食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不仅关系着国家发展,也影响着世界粮食市场。该文采用系统论的方法,将粮食安全系统分解为自然系统、支撑系统和调配系统3个子系统,以存在性、自由性、有效性、稳定性、适应性作为基础指示器,分析评价粮食系统中各个环节的安全脆弱因子及其相互作用机制,并建立其评价指标体系和区域粮食安全系统安全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位,建立中国区域粮食安全评估基本方法体系,确定了中国粮食安全的脆弱环节和脆弱因子,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不稳定、农业投入和基础建设不足、粮食调配效率低等方面,并呈现比较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加速融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对北大荒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对粮食安全影响进行评价分析,提出提升北大荒社会化服务水平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完善我国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政策建议。方法 文章以北大荒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为研究对象,根据粮食安全本质要求和北大荒集团发展战略,基于粮食安全视角构建了北大荒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目标层、准则层(5项)、因子层(17项)、指标层(71项)构成,采用综合模糊评价模型对其评价分析。结果 (1)农业科技服务能力较强,主要体现在种业科研投入强度居于全国前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农技应用推广体系完备;(2)生产经营服务能力较强,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资料统一供应服务、标准化规模化数字化粮食生产能力和较强的粮食加工转化能力;(3)粮安保障服务能力较强,主要体现在金融保险服务总体完善、农机与基础设施服务健全、数字农服覆盖率高和航化作业服务能力较强、农业绿色发展服务方面突出、收入保障能力较强;(4)粮食收储分销能力中等偏上,但仓储能力和市场交易服务偏弱;(5)农业科技服务能力很强,但科技研发投入及研发人力资源建设偏弱;(6)品牌价值及认证服务水平中等偏上,但品牌认证服务能力一般。结论 根据综合模糊评价结果,目前北大荒集团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处于较强水平,但在科技研发、仓储等基础设施和品牌认证服务能力等方面尚需改进提升。总体上,北大荒集团农业社会化服务对落实我国千亿斤(1斤=0.5 kg)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带动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组织增效,尤其对我国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农产品规模种植区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具有示范推广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黄河流域构成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农业经济开发的重点地区,研究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性,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方法 文章以黄河流域6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定量分析了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及其驱动机制。结果 2008—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均值呈上升变化态势,两者的对比关系由“经济滞后型”演变为“生态滞后型”。耦合协调水平总体随时间增长,由轻度失调转为濒临失调,空间上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的分布格局。驱动因素的作用强度按农业现代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本底条件、人类活动强度、政策管理决策的次序递减,并共同推动生成了驱动机制。结论 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的耦合协调程度仍有待提升,今后将针对典型地区的具体情况对农业生态经济耦合协调的内在机制、实现路径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7.
张素勤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6):95-98
农业资源及环境要素对保证食品安全尤为重要。文章通过文献分析及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基于我国食品安全的农业资源与环境要素效用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在食品安全领域存在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农业资源管理制度缺失及科技投入薄弱等问题;(2)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环境要素利用率低、缺乏有效合理的农业生产模式等问题。文章在农业资源与环境效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政策监管,加大科技投入;创新农业资源利用方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生产环保意识等方面对策措施,为完善食品安全体系,保证食品安全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粮食安全与农业用水安全协调发展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保障。[方法]文章通过构建粮食安全与农业用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GWR模型,分析1985—2018年京津冀粮食安全与农业用水安全耦合协调度时空格局及驱动力。[结果](1)粮食安全与农业用水安全评价指数及二者综合评价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2)时间上,两者始终处于高耦合水平,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协调程度整体较低,没有达到高度协调;空间上,各县域基本都为高耦合水平,耦合协调度冀中南功能拓展区高、冀西北生态涵养区低,整体处于濒临失调和基本协调之间;(3)耦合协调度空间集聚特征显著,中南部高―高集聚,西北部低―低集聚;(4)耦合协调度驱动力中,农业人口占比、高程和坡度主要为负向作用,农业产值占比、人均耕地面积、粮食单产、有效灌溉率及节水灌溉率主要起正向作用;高程、坡度、农业人口占比及粮食单产的影响较小,人均耕地面积、有效灌溉率、节水灌溉率及农业产值占比的影响程度大,其中人均耕地面积影响更显著。[结论]该文表明京津冀粮食安全与农业用水安全耦合协调关系有待进一步提升,各功能区内耦合协调关系发展差距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的规律与演变机制,对于差别化的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路径的选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文章构建了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的关系理论框架,分析了2000—2019年四川省粮食主产县农业碳排放效率及其与粮食安全的耦合协调度,并探讨了其时空特征。[结果](1)四川省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整体上增长态势明显,近几年增速有所降低。从农业碳排放结构来看,化肥的生产和使用是粮食生产过程产生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四川省粮食主产县农业碳排放空间特征总体呈现西南低东北高的分布格局,农业碳排放主要集中于低值区。(2)四川省粮食主产县农业碳排放效率总体处于较高的水平,且呈波动上升趋势,各粮食主产县碳排放效率差异明显,大多数区县的农业碳排放效率均有较大提升。(3) 2000—2019年四川省粮食主产县粮食安全总体处于安全级别,各主产县粮食安全等级的变化总体较为稳定。从时间维度来看,粮食安全等级的变化处于波动状态,从空间变化维度来看,各粮食主产县粮食安全级别经历了“下降—上升”的过程。(4)四川省粮食主产县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正向“优质协调”... 相似文献
20.
[目的]食物保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但目前国内研究与国际存在着较大差距,文章旨在对食物保障概念及其测度指标与方法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我国食物保障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和总结归纳法,对不同时期食物保障概念及其内涵、不同空间尺度下测度指标与方法进行综述。[结果](1)宏观尺度研究以食物数量安全为主要目标,利用各国研究机构、统计部门专业数据库数据计算食物保障综合得分,食物供需平衡表、全球饥饿指数、食物不足发生率、全球食物安全指数等为典型指标;(2)中观尺度研究从空间可达性和社会均等性两方面识别某一地区、城市是否存在食物沙漠;(3)微观尺度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家庭、个人食物消费情况以及应对食物不安全状况所采取的措施,美国家庭食物安全调查、家庭食物不安全状况调查、家庭食物多样性调查、食物消费评分、应对策略等为典型方法。[结论]今后我国食物保障研究应有如下转变:(1)研究对象上,由单纯的粮食安全向包括肉、蛋、奶、水产品、水果和蔬菜等所有食物在内的食物保障转变;(2)研究尺度上,由以宏观国家层面食物供给能力为主逐步向宏观和微观研究兼顾转变;(3)研究内容上,除关注食物数量安全,更注重食物质量安全、流通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在食物沙漠、食物损失、食物浪费等方面应有更多的关注;(4)研究方法上,结合国际经验开发设计符合我国国情的微观层面食物保障评价指标与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