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关于优化农业结构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主要农产品供需前景与结构优化研讨会”专家发言的基础上,整理了六点建议:(1)把优化农业结构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列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切实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有效发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中介作用;(3)开展全国范围内的优质农产品区划工作,建立和巩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农产品优质品牌战略;(4)根据农产品消费市场的分布,调整和优化农产品区域种植结构,不失时机调整  相似文献   

2.
《农家之友》2014,(9):14-15
<正>近年来,一些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与营销过程中融入文化创意元素的独特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正在逐渐兴起。这种让农业文艺起来的模式将农产品与农村文化、艺术创意结合起来,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活力与新的发展方向,比如以下几个案例。都市型创意农业观光园发展模式该模式根据都市消费人群的乡村旅游体验需求,通过规模种植特色农产品形成富有创意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农业区域化布局系指农业专业化生产区域的空间安排,并以服务社会化和经营一体化为配套条件,以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方向、内容。结合农产品商品基地、区域性农业综合开发和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粮棉大县、专业户发展为农业专业化小区,实行小区推进、逐步扩展,是适应国情的农业区域化、专业化道路。农业区域化布局与农业区划密切相关又有明显区别,是在区划的基础上,对农业区划的应用、深化和提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河南省滑县上官镇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把麦棉调优、果蔬调绿、畜牧调强,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如今,上官镇农民增收有方、致富有门,满怀喜悦地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麦棉调优该镇大力推广优质专用小麦,对优质小麦种植户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种植、插牌标志。全镇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全部实行订单种植,未收先销。镇里号召种植的3000多亩优质抗虫棉,已成为许多棉花加工企业的抢手原料。果蔬调绿该镇把发展绿色农产品和无公害果蔬作为全镇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重点培植,全面推行无公害栽培技术,大打绿色无公害品牌。该镇…  相似文献   

5.
西部开发与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产品已由短缺变成相对过剩、农业发展受到需求的约束。农业的出路不再是生产量的增加、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农产品加工,加快产业化经营成为农业现代化的课题,农民应该生产什么?仅仅提出生产专用品种、优质品种,不仅很难回答农民的问题,而且,不利于引导农业迅速向产业化经营转变。农产品生产规格化、标准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并对农产品规格化、标准化的任务和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山东沂南县把发展有机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大力实施农业基地园区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产品品牌化战略,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精准、优质、高效型现代农业的转变,促进了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目前,全县有机农业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有机农产品年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示范带动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相似文献   

7.
乔颖丽 《农业经济》1994,(10):24-25
市场经济与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乔颖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针对经十多年来的农村经济改革,在80年代末出现的农产品供给结构性过剩,农业增产而农民不增收以至减收的情形,于1992年提出来的。这一方针的提出,本身就是针对农业市场取向的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同时,“高...  相似文献   

8.
针对安徽省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区域化布局研究中可能出现的若干问题,分析了农业区域化布局与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以及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进行农业区域化布局研究匠思路及其若干环节的操作方法和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采用"公司+基地+农户+自主创新"的模式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目前,当地以种植冬早蔬菜、冬季水果、冬马铃薯、冬玉米、冬油菜等为重点,冬季农业开发总面积达123万亩,形成了一批蔬菜和水果经营、加工的龙头企业,各种优质农产品远销海外及国内各省区,为农民群众寻找到新的致富门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采用"公司+基地+农户+自主创新"的模式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目前,当地以种植冬早蔬菜、冬季水果、冬马铃薯、冬玉米、冬油菜等为重点,冬季农业开发总面积达123万亩,形成了一批蔬菜和水果经营、加工的龙头企业,各种优质农产品远销海外及国内各省区,为农民群众寻找到新的致富门路。  相似文献   

11.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过程中的四种经济关系,即由矿业权出让行为产生了矿产资源所有者与矿产资源勘查开采主体之间的权利过渡经济关系和国家作为前期投资者与矿业权受让方的投资利益过渡经济关系,由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行为产生了社会管理者与矿山生态环境破坏者之间的经济补偿关系和矿产资源所有者与矿产资源开采主体之间的因开采行为导致矿产资源耗竭的经济补偿关系。我国现行矿产资源税费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所调解的利益关系不清,有缺项;体系不完整,内部既有重叠又有欠缺;费率过低,相关参数设置不合理,缺乏弹性;利益分配不合理,欠缺向资源原产地倾斜的收益分配机制。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税费体系应是"一费一款一税一金":即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环境税、权利金。  相似文献   

12.
稻米适度加工不仅能保留营养物、提高出品率,还能降低碾磨能耗,符合国家政策、健康消费、节能降耗的导向。本文以华南地区主要的籼稻品种——美香占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碾磨程度下稻米基本成分(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质、直链淀粉、粗纤维)、矿物质、蒸煮食用品质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籼稻基本成分(直链淀粉除外)、矿物质与碾减率成反比,直链淀粉、蒸煮食用品质与碾减率成正比。综合考虑籼稻营养价值和蒸煮食用品质等因素,建议籼稻碾减率控制在8%~12%。  相似文献   

13.
我国海洋矿产资源丰富,然而,对于海洋矿产资源产权市场的研究相对滞后,影响海洋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分析海洋矿产资源产权市场现存问题的基础上,阐明海洋矿产资产化管理法律体系及监管等方面缺失是造成产权市场发育不良的原因,并就协调海洋矿业权与海域使用权的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金矿资源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中国金矿资源的现状,分析了中国金矿资源的特征以及金矿成矿地质背景;针对我国金矿资源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国际市场黄金行业的变化以及黄金本身的用途,总结出进一步加大金矿资源勘查的重要性;提出在我国找寻金矿资源的方向和方法,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莱芜是一个矿业城市.存在矿业“三废”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地下水开采引发的岩溶塌陷、矿山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等问题;通过对莱芜市矿产资源开发现状的实际调查和环境监测,提出了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国家工业化与矿产资源消耗呈正相关关系 ,大多数国家工业化过程需要充足的资源保障。中国与东盟国家矿产资源自然禀赋的非均衡性为区内矿产资源合作提供了基础。已经启动的国际大通道建设将为矿产资源合作提供基础设施条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超WTO的投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政策为矿产资源合作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因此 ,中国—东盟矿产资源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国内企业在区域内共同市场中将有较大的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7.
矿产资源优化配置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总量控制、空间布局与时间布局,以达到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可持续需求。用实证性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基本思路是查明各矿产地的资源条件、开发条件、环境条件及开发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过评价分析,了解矿产地水平的优劣,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当前和长远需求,为在空问和时间两方面进行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服务。文章定义了矿产地优化配置中矿产地需求类型,指出矿产地评价指标体系由要素性指标和效能性指标组成,构建了两类指标的组成体系,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8.
岩矿鉴定在地质调查研究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其工作水平和成果质量对区调工作的质量影响很大.近十多年来,区调岩矿薄片鉴定工作呈现薄弱化趋势.通过论述区调工作中岩矿薄片鉴定的重要作用;系统总结了我国区调岩矿薄片鉴定的4个发展历史阶段;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区调岩矿薄片鉴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加强区调项目中岩矿鉴定工作、提升区调工作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人们开始更关注于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协调关系。作为海洋经济发展中的生力军,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果的关系将是我国新时期海洋强国战略实施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论文在比较全要素增长率测算方法的基础上,完成了投入与产出两层面要素识别,使用Malmquist指数衡量全要素生产率,进而给出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增长绩效的评价,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环渤海经济圈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and how municipal landscape plans exert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and/or correlate with selected aspects of the landscape. To this end,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municipal landscape plans in Germany and a statistical-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pproach are used to uncover correlations between planning and landscape development. As a result, we can show that municipalities which draw up a landscape plan have a higher proportion of natural areas and a lower hemeroby index, i.e. a lower level of human influence. The model also reveals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lity of the landscape plan as well as its duration of impact and the density of landscape structural elements. It is also determined that municipal landscape plans help protect grassland areas. The indicator-based method provides impuls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discussion on the evaluation of pla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