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底层”问题成了文学讨论的热点。虽然这一讨论还没有引发广泛的社会关切,但它显然是一个与当下社会焦点有密切关联的议题。文学界开始探讨底层被损害的困局,期望底层的命运被改变,尤其是尝试用文学创作和理论关注底层生活,反映底层现状。这些探讨和思考都有相当的意义,也显示了文学积极的社会作用。有些作品,如曹征路的《那儿》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关切和思考。“底层文学”从来没有被忽视现在有关“底层文学”的思考多停留在对这种文学意义的强调上。对于《那儿》这样作品的分析也在强调该作品关切底层的重要性。最近我们看到的是对“… 相似文献
2.
当地球越来越“小”,名称逐渐被“村落”代替;当全球近70亿的人口越来越“多”,却在“地球村”成为一家人的时候,互联网的作用功不可没,其价值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看重,甚至在很多时候经常会听到诸如“倘若没有互联网,世界将会怎样?”这样感叹大于疑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2009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刊载杨雪梅女士的文章《中华文明探源:形成中国特色的文明表达体系》(下文简称《表达体系》),介绍了近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进展和成果。这本是一件应该令每一位炎黄子孙读后感到振奋的事情,然而,我读了该文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在心头。关键在于文章对史前国家形态的形成,在没有全面考证当代考古成果的情况下,就确认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晚期都城遗址是最早的“中国”。 相似文献
4.
前所未有的凛冽寒风正在撕扯和浸淫着中国制造业。据汇丰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最新终值结果显示,虽然2012年9月份PMI初值从前一月的的47.6轻微上升至47.9,但该数据依然徘徊在50的“荣枯线”之下,而且持续时间长达11个月。无独有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9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49.8%,虽然环比回升了0.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眼下中国如果依据价格去识物、评人、判事、订级别,被夸为“宝贝”(甚而夸为“奇珍异宝”)的东西太多了!有时堪称天下第一、举世无双。然而这些“宝贝”的实际价值呢,只有天知道、鬼知道。跪拜价格,不问价值,若是近于成了世风,迟早会躲不掉这样那样的“风暴”。 相似文献
6.
看最近吴敬琏和薛涌关于“精英”和“草根”的争论,颇有些感慨。其实双方的出发点都是好意,也是对中国社会的拳拳之心的表露,但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大不相同。我并不觉得双方的矛盾有什么不可调和,其实了解两方面的意见对于我们避免偏听偏信是大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7.
100多年前,第一次全球化浪潮诞生了。当时,大量的企业被新市场的远大前景吸引而向海外拓展“,市场全球化”,即通过国际贸易来拓展市场是该阶段的主要特征。随着投资、贸易壁垒的不断降低以及市场全球化发展到极致,第二次全球化浪潮在50年前发生并持续至今,跨国性的大企业纷纷在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难,难就业”成了政府、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头疼的大问题,而中国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怪现象时有发生,虽然学生就业难,但被封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却闹起了“技工荒”。 相似文献
12.
13.
鬼在现代中国扮演的角色是极为矛盾的。它是现代的光芒必须驱赶的幽灵。但鬼是现代中国挥之不去的梦魇,它活在人们的心里,难以忘却。我们却急于将他们忘却而获得一种异常的明亮。我们不断寻求光明,但鬼的世界还是常在我们身旁,难以赶走。这似乎是鬼的诡异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企业不要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当你"走出去"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自己到底是要资源还是要市场?战略一旦制定,就要坚定不移。 相似文献
15.
1917年1月号的《新青年》杂志刊载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那是在当时的文化变革氛围中的一篇煌煌大著。胡适从语言的变革出发,提出了著名的“八事”,为倡导白话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新文学”的发展打开了新的视界。那是一个社会正在剧烈变革的时刻,文化领域的沉闷压抑已经结束,一种新生的力量正在崛起之中。胡适的这篇文章正是为一种新的“现代性”文化开辟了道路。他和他的同时代人在历史的一个关键时刻、在被历史创造的同时也创造了历史。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几千年来,中国是最早也是最精细地确立道德纲要的国家。忠、孝、节、义、礼、廉、耻,等等,都曾是中国做人,尤其是做好人、做卓人、做名人的命根子。特别是忠,简直是道德矿藏中的首要“重金属”。但是又必须承认:中国式的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是愚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