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外汇储备与国内货币供应量关系为:外汇储备变动是货币供给的重要渠道。外汇占款是基础货币的一部分,其数量变化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顺差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2.
对金融危机爆发前后我国货币乘数的周期性变动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货币乘数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吻合性,以及货币乘数各个组成部分与货币乘数本身的变动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乘数与宏观经济的波动周期基本吻合,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趋势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还处于粗放型阶段,同时货币乘数各个组成部分与货币乘数本身的变动也不符合传统理论的结论。因此应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和产业政策相配合来引导资金流动,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由此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梁森 《浙江金融》2007,(9):19-19,9
货币需求及其决定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历来是货币经济学的一个主要研究领域,是货币金融政策理论的核心部分,也是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即为货币政策,要运用好货币政策其关键之一是对货币供给的调控,而对货币供给的调控又必须以现实经济生活中货币需求为依据目前我国货币政策是过紧了还是过松了正成为经济理论界经常争论的话题,而过紧或是过松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数量界限,这就必须研究货币需求与产出、利率、通货膨胀率等经济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并建立适合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  相似文献   

4.
对于货币中性、非中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货币能否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不同经济学派在各自的假设条件下所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货币是否中性是实施货币政策的前提和关键所在。更进一步说,我国货币的中性问题直接涉及到货币政策有效性以及如何制定货币政策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的货币中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我国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首先对货币中性问题进行理论回顾,将经典的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理论进行阐述;其次,将已有的关于货币中性问题的理论进行归纳和比较;然后,根据我国货币政策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并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前后我国货币乘数与宏观经济的波动周期是基本吻合的。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趋势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还处于粗放型阶段,同时货币乘数各个组成部分与货币乘数本身的变动也不符合传统理论的结论。要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应改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和产业政策相配合来引导资金流动,并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6.
不同于凯恩斯等学派的货币产出关系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是产出等真实经济决定货币变动而不是相反,货币只是纯粹的面纱。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关于货币政策作用机制的论述代表了货币政策调控与经济周期关系研究的新进展。这种观点从一种全新的视角为我们打开了思路,对于我国在货币政策调控上应注重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政策相结合等颇具启发意义,但其假设前提及其政策无效论与现实不符。  相似文献   

7.
引言货币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或利率以稳定国民经济的政策。纵观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以前,经济学家们普遍关注经济增长的实物方面。在众多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往往只存在一种形式的资产,即实物资产,而完全排除了货币金融资产。尽管这些经济学家研究的是货币经济,但他们却很少注意到货币因素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1985年以来货币M1、M2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的变动关系李琨受货币主义理论的影响,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由利率转为货币供应量,力图通过对货币总量的调控,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但近年来,在金融创新浪潮迭起、国...  相似文献   

9.
李宏瑾  苏乃芳 《金融研究》2020,484(10):38-54
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转型时期兼顾数量和价格的货币政策调控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货币数量论和货币效用模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阐明了货币数量规则与利率价格规则的等价关系,并构建了符合中国货币政策实践的数量与价格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这对于更好地理解我国货币政策转型时期的量价混合型货币政策操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相关推论表明,正是由于数量和价格混合型货币规则,在利率低于均衡水平的情形下,中国的货币增速并未引发恶性通胀;修正的物价稳定泰勒原理表明,利率调整幅度小于通胀变化仍能够实现物价稳定。对中国的经验分析支持了理论和推论结果。在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和流动性格局逆转的当下,货币政策价格调控方式转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上升,转型的条件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0.
李宏瑾  苏乃芳 《金融研究》2015,484(10):38-54
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转型时期兼顾数量和价格的货币政策调控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货币数量论和货币效用模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阐明了货币数量规则与利率价格规则的等价关系,并构建了符合中国货币政策实践的数量与价格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这对于更好地理解我国货币政策转型时期的量价混合型货币政策操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相关推论表明,正是由于数量和价格混合型货币规则,在利率低于均衡水平的情形下,中国的货币增速并未引发恶性通胀;修正的物价稳定泰勒原理表明,利率调整幅度小于通胀变化仍能够实现物价稳定。对中国的经验分析支持了理论和推论结果。在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和流动性格局逆转的当下,货币政策价格调控方式转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上升,转型的条件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考虑央行数字货币(CBDC)对家庭、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经济行为影响的局部分析与包含五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研究CBDC对货币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影响。总体而言,家庭部门兑换CBDC方式、派生存款机制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共同影响货币结构,CBDC替代存款比例变动通过融资利率变化影响经济增长。CBDC替代存款的经济影响总体可控,中央银行具有货币政策调节融资利率职能。数字人民币以不计息形式发行最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数字人民币发行初期,需要定期对数字人民币兑换与发行情况进行货币流动性监测,并基于货币流动性监测结果制定与实施结构型和总量型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2.
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如何导致货币市场的波动,一直都是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本文将重复博弈下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理论和跨时期效用函数的货币理论模型相结合起来,附加了供给冲击、政府对通货膨胀厌恶程度变动和政治经济周期等三个前提条件,并结合2001-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的相关数据,得出了货币政策会通过通货膨胀的货币传导进而引起货币市场的剧烈波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吴菲 《财政监督》2014,(7):72-76
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如何导致货币市场的波动,一直都是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本文将重复博弈下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理论和跨时期效用函数的货币理论模型相结合起来,附加了供给冲击、政府对通货膨胀厌恶程度变动和政治经济周期等三个前提条件,并结合2001-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的相关数据,得出了货币政策会通过通货膨胀的货币传导进而引起货币市场的剧烈波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货币供给理论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弄清货币供给的决定机制和变动规律,进而为货币政策选择和操作实践服务。在货币供给决定分析中,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只有正确地理解这一问题,才能准确地估价货币当局在宏观调节体系中的作用,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局限性。一、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政策涵义通常,经济学家们总是用“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这样的命题来判断人们对货币当局与货币供给之间关系的观点。问题十分清楚:如果说“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  相似文献   

15.
货币需求理论是整个货币经济理论的核心, 也是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 又是货币当局实行货币政策最重要的依据, 历来受到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的重视。我国于1998 年取消了信贷控制这种传统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货币政策手段, 在微观上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方法, 相应的, 宏观上势必要采用控制货币总量的方法。( 因我国利率还未市场化, 通过控制利率来作为调控经济的政策工具仍缺乏可行性) 。因此, 对货币需求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信贷观点提出的新的货币传导机制理论,应用经济计量方法,我们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变动及其对银行资产组合的影响做出了量化分析.目的是为了探讨银行信贷渠道存在的实证证据.研究结果表明:1992年至2002年期间,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独立的银行信贷渠道的存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进行了检验:一是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货币数量与外汇储备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从外部冲击来判断货币政策是否丧失了自主性;二是对物价、货币数量和利率做基于VAR的误差修正模型(VEC)来分析利率变动是否导致货币数量同向变动、货币数量是否是内生变量,从内部作用机制系统性地来判断货币政策是否丧失了自主性。研究结论显示:从1996年至2008年,中国的货币政策总体上保持了高度的自主性,即使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自1998年以来外汇储备变动是货币数量M1变动的决定性原因,货币政策丧失部分自主性,但VEC模型显示中国货币政策自主性并没有受到系统性制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运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财富效应、资产组合效应、交易效应及替代效应而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得出股票价格的变动会对货币需求产生负向效应及对货币流通速度产生负向影响的结论。因此,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对股票市场的变动给予适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李云华 《时代金融》2008,(11):37-38
作为实物分析与货币分析方法论划分的分水岭,货币中性问题是货币经济学中长期争论的热点问题,在经济学界,不同的经济学家对货币供给与实物经济之间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看法。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对货币中性这个货币经济学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理论命题进行理论回顾,并通过引入动态经济的研究方法,推导出货币中性定理及其失效的可能性。最后,基于理性预期对货币中性问题以及相应的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分析,最终得出货币当局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应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和可信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马蔚华 《中国金融》1992,(11):14-16
经济宏观调控中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实质上是政府运用一系列政策、法规等手段对经济总量和结构实施的控制和调节。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从货币的角度来看,就是对货币供求与社会资金配置结构的宏观调控。而这种调控则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财政政策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的要求而制定的指导财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