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居民储蓄获利动机与居民储蓄规模之间究竟隐含着一种什么样的关系?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曾在湖北省蕲春县作过几次关于居民储蓄获利动机与居民储蓄规模相关系数的抽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和笔者的一点启示行文如下: 一、居民储蓄规模并非居民储蓄获利动机的正函数关于居民储蓄获利动机与居民储蓄规模之间的关系,在我国长期存在着一种倾向性意见,即:如果居民可支配收入既定,则居民储蓄规模是居民储蓄获利动机的正函数,储蓄利率越高,居民储蓄规模越大,反之,储蓄利率越低,居民储蓄规模越小,二者呈同向正比例化,并由此而得出结论:(1)。  相似文献   

2.
本文实证分析了股票投资、股票交易和债券投资三种投资方式与居民储蓄之间的关系,为提高模型因素的全面性和拟合优度,加入了居民可支配收入这一变量。研究中使用EG两步法和Johanson协整检验两种检验方法对模型进行了估计,避免了单一方法估计产生的偏差,提高分析结论的准确性和可信度。经研究认为,可支配收入、股票投资、股票交易和债券投资与居民储蓄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可支配收入是储蓄变化的主要因素,股票交易与居民储蓄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定期储蓄由存单核算改为存折核算的设想黄旭春(一)定期整存整取储蓄存单核算的弊端定期整存整取储蓄的存单核算(以下简称存单式定期储蓄)是银行长期沿袭下来的一种储蓄核算方式。这种核算方式在过去居民经济收入不高,存款不多的历史条件下,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安全...  相似文献   

4.
曹文炼 《金融研究》1991,(11):23-26
关于储蓄的讨论中,迄今至少提出了三种涵义的储蓄:一是国内总储蓄,即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储蓄之和;二是广义的居民储蓄,是居民收入减去消费支出后的全部节余,包括居民的各种金融资产、手持现金和实物资产投资等等;三是狭义的居民储蓄,指居民在银行的各种存款,由于它日益成为金融宏观调控的焦点之一,因此也是目前储蓄争论的热点。本文主要讨论狭义的居民储蓄,必要时兼及国内总储蓄和广义的居民储蓄。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有很多你认为是真理的东西,可能是谬误.很多观念,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 在2000年之前,中国处于商品时代,购物保值是大家普遍接受的观念,储蓄是居民理财的主要手段.2000年之后,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崛起,购物保值和储蓄理财的观念被打破.  相似文献   

6.
杨健 《草原税务》1994,(7):37-37
随着居民生恬水平的提高.有些家庭已经由消费单位.开始成为投资主体。过去居民手中有了钱.只有储蓄这一条路,现在情况则大不相同,投资的途径很多.比如:储蓄、买股票债券、买金银饰品、买房地产、买外汇等。那么您会选择哪种投资方式呢?让我们就这几种投资方式的利弊作一些比较.供您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居民储蓄是指居民当期税后可支配收入与当期消费之间的差额。从微观层面来说,居民储蓄的产生,是居民推迟当期消费的结果,由于货币具有时间价值,因此居民在进行储蓄时可以获得利息收入作为补偿。从宏观上来说,居民储蓄是投资的重要来源。因为居民储蓄通过银行中介发放贷款给企业,从而构成企业的间接融资来源;居民储蓄也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重要直接融资来源。一国的居民储蓄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国自给自足筹集投资资金的程度。储蓄函数是西方经济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经济函数之一,被广泛地用于分析国民收入的分配…  相似文献   

8.
我国居民储蓄现状及其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了中国居民储蓄现状、结构及其增长原因。结果表明,居民收入增加、投资渠道不畅、预期收入不稳定是居民注重储蓄而不是消费重要原因。由于人均储蓄水平还很低,居民储蓄分布也极不均衡,目前,稳定居民预期、保持较高储蓄率仍然是必要的,一味地强调通过分流储蓄来刺激消费并不妥当。在未来收入、投资收益率和公共服务数量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的情况下,加快推进相关的体制改革才是适宜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居民储蓄是指居民当期税后可支配收入与当期消费之间的差额.从微观层面来说,居民储蓄的产生,是居民推迟当期消费的结果,由于货币具有时间价值,因此居民在进行储蓄时可以获得利息收入作为补偿.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中出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经济现象-居民持高不下的储蓄率.图1是我国GDP增长率与储蓄增长率的比较情况,图中清晰的显示出居民的储蓄增长率几乎年年都大大高于GDP的增长率,大多数年份保持在30%以上的增长率.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从1980年的399.5亿元增长到1984年的1214.7亿元,到1992年突破一万亿大关,之后便一路飙升,94年又突破2万亿元,到2000年达到64332.4亿元,截至2001年已经达到了73762.4亿元,短短的二十年间增长量将近350倍,速度惊人.是什么原因促使我国居民储蓄增长速度如此之快?  相似文献   

11.
我国居民储蓄目前呈高速增长趋势,我国居民储蓄率近今年来仍然加快增长.为什么我国居民在负利率的现象下储蓄仍不断缩短时间刷新记录.这和我国根深蒂固的思想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和居民未雨绸缪预防性的消费有关.储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储蓄不是一段时期的收入,而是终身的收入,储蓄的变化与生命周期息息相关,所以要解决我国居民储蓄高速增长的现状,要合理根据家庭生命周期的变化改变储蓄情况,同时给予居民社会保障,让人们放心消费,利用储蓄拉动经济增长,是我国经济实现良性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回顾'七五'期间我国居民储蓄发展的变化特点,探索建立和完善适应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居民储蓄动员机制,对于'八五'期间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一、'七五'期间我国居民储蓄发展的几个变化特点'七五'期间,我国居民储蓄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城乡储蓄存款余额从1985年末的1622.6亿元,上升到1990年末的7034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4.1%,是建国以来增长率最高的一段时期。由于这一时期居民货币收入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13.
随着乡村地区居民投资理财需求逐渐增长,储蓄国债已成为乡村地区居民投资理财的重要选择之一。本文介绍了安徽省乡村地区储蓄国债市场发展情况,基于调查问卷分析了乡村居民购买储蓄国债的特征,并利用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了乡村居民储蓄国债购买意愿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王晖 《中国金融》1999,(12):32-32,34
储蓄作为居民与金融机构间的一种信用形式,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也是银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之一,在国家宏观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储蓄行为的产生是储蓄心理活动的结果,储蓄心理是人们储蓄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的总称,包括在储蓄活动中产生的储蓄需要、储蓄动机、储蓄决策、储蓄行为等。研究储蓄动机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促进储蓄行为,通过对储蓄动机和行为进行研究,可以掌握人们的储蓄心态和行为规律,搞好储蓄服务工作,为金融机构和整个国民经济部门改善储蓄营运提供一条新思路。作为一种自觉、自愿、独立决策的有目的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我国居民储蓄形成原因的分析,认为我国居民储蓄并不完全是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形成的,而是由生产力发展、体制性变革、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外部投机资金入境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笔者认为,由非生产力因素形成的居民储蓄,并不能作为居民真正财富的代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改善我国居民储蓄结构,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和刺激消费,使我国居民生活水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得到不断提高的实现路径,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居民储蓄和股票作为两种重要的金融资产,已有研究对二者是否存在联动性存在较大分歧.本文从投资者行为角度分析居民储蓄与股市间可能的作用机制,利用2000-2011年的居民储蓄余额和上证综合指数月度数据,构建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居民储蓄和股市波动之间存在联动性,储蓄有向股市分流的趋势,同时居民储蓄的增加会促进股指上升.  相似文献   

17.
魏杰 《中国金融》1992,(5):42-44
关于居民储蓄的内在规定性及居民储蓄的形式居民储蓄是指居民利用自己所拥有的资产获取非经营性资产收益的经济行为。从通过自己所拥有的资产而获得收益这点来说,居民储蓄行为在一定意义上也属于居民收入行为。但是,居民储蓄收益同我们在一般意义上讲的居民收入是不同的,因而居民储蓄行为是与居民收入行为既相互联系,但又不能混为一体的经济活动。相应地,不能将居民储蓄与居民收入混同为一个范畴,而是既要看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我国利率变动对储蓄的实际影响与古典经济理论不相符合,于是有很多学者试图运用现代经济理论来解释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居民储蓄与利率的关系.李维、毛端懿等对1978-1997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居民储蓄对利率没有敏感性.自钊、魏中许认为利率水平和储蓄余额存在显著负相关,以利率调节为主的货币政策失效.操华波则认为利率对于储蓄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名义利率对储蓄率有微弱的负效应,实际利率对储蓄率则有不显著的正效应.占云生认为我国的利率对储蓄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这些研究被解释变量的选择上,往往选用全国居民总储蓄额,忽略了金融机构之间的市场化程度差异;而在解释变量的选择上,也没有考虑贷款利率变动对居民储蓄变化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在数据的选用上常常采用跨度较长的年度数据,使得模型的拟合程度存在一定的同题,模型对现实的解释也就显得有些牵强,因而缺乏指导性.本文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角度,采用季度数据,研究存贷利率变动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根据资产组合选择理论,综合收入、物价和利率等因素,建立协整回归模型考察我国居民的储蓄收入弹性,并与美国的情况进行简单的比较。结果表明,虽然我国居民的储蓄收入弹性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依然显著大于1,目前,对我国居民来说,由于人均收入依然很低,储蓄存款还是奢侈品,是穷人的资产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一、投资与扩大消费的关系 根据经济学原理,降低银行利率是可以扩大投资和提高消费需求的.但经济学提出这个"定理",是将居民储蓄目的建立追求利率回报上,如果居民储蓄目的不是获利,则降低利率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就基本不起作用.根据近年来多次居民储蓄意愿调查,说明我国居民储蓄目的,获利性愿望所占比例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