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企业信息化绩效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在企业战略中的有效实施.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企业信息化绩效的特性,建立以平衡记分卡(BSC)为准则的企业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模糊评价和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对企业信息化绩效进行综合评价.本方法既克服了传统AHP的局限性,又融合了精确定量指标和模糊指标的评价优点,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通过对浙江宁波企业的实地问卷调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为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把平衡计分卡作为人才管理的战略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企业,普遍面临着一个非常困惑的问题,即什么是人才,如何对人才进行合理的界定与评价。这不是有关概念的争论,因为当我们搞不清人才的内涵与外延的情况下,就无法吸引、选拔、使用和开发人才。如果我们找不到合理的标准与依据,就会更多地以主观来进行判断与衡量。所以在现实中,只能通过学历、职称、职务等个人身份特征,来判别一个人是否属于人才。 相似文献
4.
5.
6.
商业模式评价是当前商业模式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如何有效评价商业模式,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在分析传统平衡计分卡不足的基础上,根据商业模式定义及构成,提出六维平衡计分卡评价模型,并设计了商业模式的评价指标,从而构建了商业模式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8.
平衡记分卡BSC(the Balanced Scorecard)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方面的指标之间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展现组织的战略轨迹,实现绩效考核与绩效改进,以及战略实施与战略修正的目标。结合建筑企业的特点,分析了BSC在建筑企业战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障碍,研究了建筑企业实施BSC战略管理系统需要重视的问题,构建了建筑企业实施BSC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10.
构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且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而以模糊数学原理为基础构建了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绩效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大连宏孚集团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绩效水平进行了评价与分析,找出了大连宏孚集团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平衡计分卡将组织绩效评价与组织目标相结合,使组织成员明确组织愿景,加强了组织建设。大亚湾海事处引入平衡计分卡,从海事职责,服务对象,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构建了团队评价指标体系,团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2.
本简要地介绍了平衡计分卡的由来及其特点,就平衡计分卡中各指标权重和分值的计算作了进一步的说明,通过平衡计分卡在一煤炭加工企业的应用实例,详细地展示了平衡计分卡的设置,指标评价过程,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14.
工程项目组合管理模式的选择对项目组合综合效益有显著影响,将战略Partnering模式应用于工程项目组合管理中,有助于提高工程项目组合的管理水平及收益。通过对战略Partnering模式概念和特点的分析,设计了战略Partnering模式的组织结构,提出了战略Partnering模式的工作流程,详述了基于战略Partnering模式的工程项目组合管理机制应包括信任机制、沟通机制、协作机制、利益机制与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5.
陈杰 《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2,18(2):22-25
根据某油田开发后的实际情况,对其重新进行经济评价,说明经过四年的开发,此油田已经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效益,从整个计算期来看,也将具有一定的效益,将此次经济后评价与项目实施前的评价进行对比,分析两次评价中主要经济指标产生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今后发挥此油田效益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战略执行是战略管理中比较重要的环节,通过将平衡计分卡应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战略分解及战略执行中,将战略分解为4个方面的衡量指标并加以跟踪考核,可以促进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战略执行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持续发展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目标管理融合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一种独特投资工具的假设,并阐述了它的三个特性。在有利于人类社会和企业自身持续发展的理念基础上,从分析、设计、执行和控制等方面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战略目标管理融合框架,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实现从局部视角到系统视角的转变。为实现以上模式,企业要转变经营理念、经营者角色和经营方式,以促进企业社会责任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19.
根据广泛调查、搜集和整理大量相关数据,从集群理念、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十个方面剖析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微观战略环境,旨在为制定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重点或战略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从船舶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出发,系统地分析了加快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所具备的主要条件,指出船舶工业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性产业;针对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新形势,认为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要实现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克服船舶工业发展中的“低成本+低效率”引起的结构性矛盾,从转变企业机制和优化政策环境着手,提出了加快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